学术投稿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

阮新建;季锡清;刘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摘要: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8例住院治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其中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每21 d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1次疗效.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RR)为34.21%,临床获益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0例;治疗后有21例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提高;毒性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的骨髓抑制和脱发.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206例

    目的 观察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妇科感染患者413例,分为试验组(206例)和对照组(207例).试验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每次(中度)1.5 g或(重度)3.0 g、每8 h给药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每次1.0 g(中度)或2.0 g(重度)、每8 h给药1次.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痊愈率为50.97%,高于对照组的42.03%(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8%和81.6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19%和77.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的效果优于单用头孢他啶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晓慧;杜天竹;张春茹;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N+诺和灵R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B组(60例)采用诺和锐30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达标后三餐前与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糖达标后,三餐前及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血糖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B组较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锐30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较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作者:张晓春;丁启强;周燕萍;舒国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注射液、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提高,无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基本痊愈时间和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提高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伟东;刘锦燕;燕虹;张颖;赵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药物溶血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介绍溶血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前药物及化舍物溶血性评价的几种方法.并对比其优缺点,提出了以脂质体模拟红细胞膜来评价溶血性的新方法,为药物及化合物的溶血性评价提供实验和方法指导.

    作者:校月红;卢婷利;陈涛;陈婷;李昱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32例

    目的 观察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疗效.方法 选择欲取宫内节育器(IUD)的绝经妇女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5 d开始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25 mg、每日1次,并于术前2 d开始再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日1次.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两组均采用传统取环钩钩取节育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取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宫口明显大于对照组(t=3.26,均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4.13,3.42,均P<0.01).观察组的取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5.02,P<0.01),取环成功率随绝经年限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x2=19.18,P<0.01).结论 口服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能明显软化宫颈、扩张宫口、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冬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外科患者输注头孢类药物时饮酒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重视服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加强护理干预.方法 总结医院外科25例输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导致双确仑样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与结论细致周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少清;韩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微循环障碍所致脑缺血缺氧40例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在人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及数目发生改变时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0例具有脑缺血、缺氧症候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FNS治疗和服用尼莫地平片,共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 治疗前,血常规中红细胞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有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低灌注区;治疗后,应用FNS组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有所下调,并伴SPECT ROI区域计数的改善及sPEcT的灌注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而尼莫地平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亦改善不明显.结论 FNS能够干预红细胞,使之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使脑微循环得到有效灌注,从而纠正脑缺血、缺氧.

    作者:吴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露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咳露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ibar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24:7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a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70 6~1.364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 406 924X+138 099(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3i%,RSD为1.024%(r/,=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提高咳露1:7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苏英英;杨东花;黄壮壮;刘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我院2006年至2009年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至2009年收集的77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致ADR药物以β-内酰胺类较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 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以防止ADR的发生.

    作者:严晗;史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CaN)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受Ca2+或钙调素(caM)调节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可能是目前临床上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该文对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正英;钟健;刘祖雄;符旭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研究

    目的 建立琥乙红霉素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分析的硫酸显色法.方法 以900 mL经脱气处理的0.1 mol/L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为75 r/min,75%的硫酸溶液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2 am波长处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测定.结果 琥乙红霉素显色后质量浓度在40~72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0.76%;12 h内3批样品的释放量均在标示量的90%以上.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金春;丁周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1月至12月PIVAS配置的抗肿瘤静脉输液医嘱1 19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90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16份不合理,占1.34%,不合理用药有溶剂选择、药物浓度、滴注速度不当等.结论 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夏丽军;陈伟东;徐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3种靶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直肠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通过研究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探讨佳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方法 将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Ⅱ,Ⅲ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7 g/L.监测停药至患者睁眼时间和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患者入室后10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开腹探查时、缝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身高、性别、体重、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使用瑞芬太尼3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明显;而使用5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使用7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下降明显.3组在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均有所升高.结论 将血浆靶浓度控制在5 g/L时,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对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液流动的稳定性,手术后应当积极实施镇痛措施.

    作者:黄伟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合理的药学监护.方法 结合监护实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药物的特点和药学监护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总结药学监护点,并通过临床监护病例说明药师的药学监护内容.结果 药师应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有深入的了解,并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药学监护中.结论 药师应发挥自身特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中起良好作用.

    作者:乔爱卿;鲍仕慧;郑映;杨冰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白丹搽剂和三七透骨黄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 建立两种外用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5种试验菌回收率试验及控制菌检查方法学验证,判断药品是否具有抑菌作用.结果 白丹搽剂和三七透骨黄酊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通过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 常规法适用于两种制剂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白丹搽剂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两种制剂细菌计数、白丹搽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及三七透骨黄酊的控制菌检查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作者:林君;王琼芬;夏瑛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靛玉红大鼠体内吸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靛玉红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靛玉红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大鼠单剂量口服25mg靛玉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靛玉红的质量浓度.结果 靛玉红在大鼠体内分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峰浓度(Cmax)为(48.63±5.68)ng/mL,达峰时间(Tmax)为(18.76±3.55)h,分布相半衰期(t1/2a)为(38.96±9.5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23.81±154.69)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87±1.33)μg·h/L.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用于体内靛玉红的质量浓度测定及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魏宇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美常安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介绍微生态制剂美常安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 美常安临床应用广泛,对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腹泻、便秘、幽门螺杆菌感染、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胰腺炎均有良好的疗效.结论 美常安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作者:胡正波;陈路佳;卢海波;刘立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120例

    目的 观察比较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6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8周.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总显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0.00%;维思通组总显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88.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3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维思通组明显,维思通组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 阿立哌唑和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阿立哌唑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蒋荣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6例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脉压差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钟天书;龙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010年某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利规范使用.方法 统计医院各科病区20lO年1月至12月中药注射剂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计算各种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各科室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率.结果 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炎琥宁、舒血宁注射液,销售数量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香丹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用药频度居前3位为注射用灯盏花素、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日均费用为79.34元,科室中用药频度排前3名的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结论 中药注射剂用药频率各科分布基本合理,但总体上用药频度较高,应加强管理.

    作者:潘小华;赵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