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丹搽剂和三七透骨黄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林君;王琼芬;夏瑛瑛

关键词:白丹搽剂, 三七透骨黄酊, 微生物限度检查, 抑菌作用, 方法验证
摘要:目的 建立两种外用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5种试验菌回收率试验及控制菌检查方法学验证,判断药品是否具有抑菌作用.结果 白丹搽剂和三七透骨黄酊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通过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 常规法适用于两种制剂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白丹搽剂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两种制剂细菌计数、白丹搽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及三七透骨黄酊的控制菌检查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角菜酸酯栓剂用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术后32例

    目的 观察复方角菜酸酯栓剂用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术后.方法 选择拟行PPH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行美国强生PPH-01型吻合器进行手术,观察组术后予以复方角菜酸酯栓行塞肛治疗,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每次1枚,连用7 d.对照组术后予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连用7 d.分别于PPH术后第2天、第4天和第7天询问患者肛门疼痛程度并进行分度,对其创面水肿、肛周分泌物、出血等情况作出评估,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4天临床疗效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临床疗效总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应用于PPH术后疗效较显著,对术后肛门疼痛、坠胀感、出血、水肿、分泌物增加等局部症状控制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PPH术后辅助用药.

    作者:陈明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1月至12月PIVAS配置的抗肿瘤静脉输液医嘱1 19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90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16份不合理,占1.34%,不合理用药有溶剂选择、药物浓度、滴注速度不当等.结论 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夏丽军;陈伟东;徐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复方左炔诺孕酮用于人工流产术后200例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以降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早期流产的育龄妇女40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0例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对照组200例均采用全程超导可视下行负压吸引术终止早孕.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以及第一次月经复潮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阴道出血时间、术后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月经恢复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莉;韩春艳;吴淑惠;钟小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依替米星合用头孢唑肟钠致药品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60岁,无药物过敏史.2010年2月4日因发热(自测体温38.2℃)、咳嗽来我院急诊科就诊,肺部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示白细胞75.9×109/L,中性粒细胞91%,红细胞4.18×1012/L,血红蛋白11.9只/L;胸部X线摄片提示右下肺渗出性病变;痰涂片示革兰阳性球菌35%,革兰阴性杆菌30%,革兰阳性杆菌10%,革兰阴性球菌25%.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作者:程建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微循环障碍所致脑缺血缺氧40例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在人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及数目发生改变时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0例具有脑缺血、缺氧症候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FNS治疗和服用尼莫地平片,共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 治疗前,血常规中红细胞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有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低灌注区;治疗后,应用FNS组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有所下调,并伴SPECT ROI区域计数的改善及sPEcT的灌注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而尼莫地平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亦改善不明显.结论 FNS能够干预红细胞,使之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使脑微循环得到有效灌注,从而纠正脑缺血、缺氧.

    作者:吴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120例

    目的 观察比较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6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8周.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总显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0.00%;维思通组总显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88.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3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维思通组明显,维思通组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 阿立哌唑和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阿立哌唑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蒋荣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l治疗血管性痴呆31例

    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I对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64例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应用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1,对照组(33例)应用银杏达莫联合胞二磷胆碱,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FAQ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明显较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l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药物溶血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介绍溶血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前药物及化舍物溶血性评价的几种方法.并对比其优缺点,提出了以脂质体模拟红细胞膜来评价溶血性的新方法,为药物及化合物的溶血性评价提供实验和方法指导.

    作者:校月红;卢婷利;陈涛;陈婷;李昱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a-羟基戊基)苯甲酸钾反复给药对大鼠的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I类抗脑缺血新药2-(a-羟基戊基)苯甲酸钾[potassium 2-(1-hydroxypentyl)-benzoate,dl-PHPB]反复给药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 SD大鼠,雌、雄各半,根据给药剂量分为10,30,90mg/kg组及溶剂时照组,尾静脉反复给药3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21 d.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体重、进食量、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尿10项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结果 SD大鼠连续静脉注射dl-PHPB 30 d,可剂量依赖性地引起肝脏重轻度增加、血清球蛋白升高、凝血酶时间(TT)延长.30,90 mg/kg剂量组尿潜血阳性及90 mg/kg剂量组尿蛋白升高.这些改变停药后均可恢复.在90 mg/kg剂量、药物质量浓度为45 g/L时,可见明显的血管刺激性,恢复期结束时血管病变仍然存在,但已开始修复.结论 SD大鼠静脉注射dl-PHPB 30 d,其无毒反应剂量为30 m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0倍);90 m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30倍)时可见轻度毒性反应,主要为可逆性的肝脏、肾脏损伤及血管刺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dl-PHPB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江;丁晓霜;王晓良;徐少锋;靳洪涛;魏金锋;王爱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42例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原发病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每次0.2 g,第1周每日3次,然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减少房颤发生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可明显改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房颤疗效良好,可改善生活质量,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门锐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露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咳露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ibar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24:7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a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70 6~1.364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 406 924X+138 099(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3i%,RSD为1.024%(r/,=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提高咳露1:7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苏英英;杨东花;黄壮壮;刘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注射液、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提高,无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基本痊愈时间和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提高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伟东;刘锦燕;燕虹;张颖;赵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3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7年1月至2011年7月心肌梗死患者共320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卡方分析研究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单用氯吡格雷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9.13%和37.86%,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死亡率为19.64%.相较于两个单独治疗组死亡率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相较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松梅;高玉明;王少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外科患者输注头孢类药物时饮酒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重视服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加强护理干预.方法 总结医院外科25例输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导致双确仑样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与结论细致周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少清;韩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80例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给予平喘、强心、利尿、祛痰、纠正呼吸衰竭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腹部皮下注射,2次/d,7-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组的起效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可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徐春红;谢梅;徐力;谭雪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010年某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利规范使用.方法 统计医院各科病区20lO年1月至12月中药注射剂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计算各种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各科室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率.结果 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炎琥宁、舒血宁注射液,销售数量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香丹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用药频度居前3位为注射用灯盏花素、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日均费用为79.34元,科室中用药频度排前3名的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结论 中药注射剂用药频率各科分布基本合理,但总体上用药频度较高,应加强管理.

    作者:潘小华;赵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维U颠茄铝胶囊薄层鉴别方法改进

    目的 改进维U颠茄铝胶囊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稀碘化铋钾试液作为显色剂,对制剂中的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东莨菪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中能明显地检出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作者:莫姿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两种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厂家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 将2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9例.治疗组服用必坦(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服用哈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用药4周.观察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综合疗效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39%和86.5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成本-效果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必坦(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成本相对较低.

    作者:张国勇;梁晓美;王如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32例

    目的 观察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疗效.方法 选择欲取宫内节育器(IUD)的绝经妇女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5 d开始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25 mg、每日1次,并于术前2 d开始再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日1次.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两组均采用传统取环钩钩取节育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取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宫口明显大于对照组(t=3.26,均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4.13,3.42,均P<0.01).观察组的取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5.02,P<0.01),取环成功率随绝经年限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x2=19.18,P<0.01).结论 口服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能明显软化宫颈、扩张宫口、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冬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门诊药师素质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系

    该文分析了门诊药师素质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系.提高门诊药师素质,可以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不仅能够提高门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且还能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郑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