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军;杨新全;秦徐杰;侯明;冯锦东;欧淑玲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7年1月至2011年7月心肌梗死患者共320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卡方分析研究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单用氯吡格雷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9.13%和37.86%,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死亡率为19.64%.相较于两个单独治疗组死亡率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相较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松梅;高玉明;王少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避免医院临床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介绍用药错误的概念、分类,并对建立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与结论用药错误监测报告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惩罚导致错误的个人,而是为了对用药错误的信息进行分析,由此发现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避免同样或更多问题的发生.建立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胡运春;吴知桂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消化道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岩;马俊凤;何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患者女,60岁,无药物过敏史.2010年2月4日因发热(自测体温38.2℃)、咳嗽来我院急诊科就诊,肺部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示白细胞75.9×109/L,中性粒细胞91%,红细胞4.18×1012/L,血红蛋白11.9只/L;胸部X线摄片提示右下肺渗出性病变;痰涂片示革兰阳性球菌35%,革兰阴性杆菌30%,革兰阳性杆菌10%,革兰阴性球菌25%.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作者:程建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给予平喘、强心、利尿、祛痰、纠正呼吸衰竭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腹部皮下注射,2次/d,7-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组的起效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可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徐春红;谢梅;徐力;谭雪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治疗颜面部口周单纯疱疹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278例单纯疱疹患者分为试验组(182例)和对照组(96例),在基础治疗上,试验组用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对照组用喷昔洛韦乳膏.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6.7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止痒(疱)、结痂、总病程天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治疗颜面部口周单纯疱疹临床疗效满意,经济实惠.
作者:王福领;杨海军;王怀国;阳盛洪;冯英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二氧丙嗪片中盐酸二氧丙嗪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方法 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45 am×75 μm,有效长度37 cm),运行缓冲液为50 mmol/L醋酸盐缓冲液(pH=4.75);压力进样3.448 kPa×5 s,工作电压25 kV,柱温25℃,检测波长为264 nm.结果 盐酸二氧丙嗪质量浓度在0.020~0.20 g/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6.02%,RSD为0.97%(n=9).盐酸二氧丙嗪的低检测限为0.002 g/L,低定量限为0.007 g/L.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盐酸二氧丙嗪片中盐酸二氧丙嗪的含量测定.
作者:孙建华;郝少君;田丹丹;李献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头孢地尼和头孢呋辛酯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和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82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成头孢地尼治疗组组和头孢呋辛酯治疗组,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判断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成本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头孢地尼和头孢呋辛酯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4%和78.05%.头孢地尼的效果优于头孢呋辛酯(P<0.05);头孢地尼分散片和头孢呋辛酯干混悬液的治疗成本分别为101.5元和42.5元.结论 与头孢呋辛酯相比,头孢地尼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成本略高.头孢地尼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安全、高效.
作者:周铁英;刘立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医院5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至12月出院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肿块切除术和大隐静脉曲张术275例I类切口手术惠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75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4.55%,涉及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类4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分别为头孢噻吩钠、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术前应用<0.5 h者2例(占0.73%),0.5~2 h者245例(占89.09%),未用药者28例(占10.18%);术前未用术中应用5例(占1.82%);术后应用≤24 h者248例(占90.18%),未用27例(占9.82%).平均住院费用6 854.80元,平均药品费用l 281.92元.抗菌药物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4%,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6.10%.结论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沈毅;顾申勇;谢宁;周卫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测试及血压检查.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以及插管后1,2,3 min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插管均一次性顺利完成.诱导后血压下降,心率明显减慢,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均低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插管后血压测量值较基础值偏低,较诱导前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时间段心率均维持在诱导前水平(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矫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利规范使用.方法 统计医院各科病区20lO年1月至12月中药注射剂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计算各种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各科室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率.结果 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炎琥宁、舒血宁注射液,销售数量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香丹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用药频度居前3位为注射用灯盏花素、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日均费用为79.34元,科室中用药频度排前3名的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结论 中药注射剂用药频率各科分布基本合理,但总体上用药频度较高,应加强管理.
作者:潘小华;赵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DI组(地西泮8 mg/kg)和D2组(地西泮16 mg/kg),连续注射14 d,第15日停止给药并正常饲喂1 d,第16日各组注射吗啡0.125 mg/kg,分别在地西泮注射及吗啡注射后以热甩尾法测定小鼠痛闽.结果 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D1组和D2组较NS组痛阈增加(P<0.01).而D1组与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西泮能显著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且可能随剂量的增加增效的幅度有所降低.
作者:王晓毅;季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在人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及数目发生改变时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0例具有脑缺血、缺氧症候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FNS治疗和服用尼莫地平片,共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 治疗前,血常规中红细胞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有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低灌注区;治疗后,应用FNS组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有所下调,并伴SPECT ROI区域计数的改善及sPEcT的灌注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而尼莫地平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亦改善不明显.结论 FNS能够干预红细胞,使之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使脑微循环得到有效灌注,从而纠正脑缺血、缺氧.
作者:吴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注射液、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提高,无效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基本痊愈时间和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提高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伟东;刘锦燕;燕虹;张颖;赵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原发病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每次0.2 g,第1周每日3次,然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减少房颤发生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可明显改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房颤疗效良好,可改善生活质量,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门锐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200mg,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均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0.53%和72.57%,有效率分别为91.15%和83.1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84%和78.7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和5.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常见致病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煦;易红;袁浩宁;季平;王嘉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复方角菜酸酯栓剂用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术后.方法 选择拟行PPH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行美国强生PPH-01型吻合器进行手术,观察组术后予以复方角菜酸酯栓行塞肛治疗,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每次1枚,连用7 d.对照组术后予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连用7 d.分别于PPH术后第2天、第4天和第7天询问患者肛门疼痛程度并进行分度,对其创面水肿、肛周分泌物、出血等情况作出评估,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4天临床疗效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临床疗效总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应用于PPH术后疗效较显著,对术后肛门疼痛、坠胀感、出血、水肿、分泌物增加等局部症状控制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PPH术后辅助用药.
作者:陈明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I类抗脑缺血新药2-(a-羟基戊基)苯甲酸钾[potassium 2-(1-hydroxypentyl)-benzoate,dl-PHPB]反复给药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 SD大鼠,雌、雄各半,根据给药剂量分为10,30,90mg/kg组及溶剂时照组,尾静脉反复给药3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21 d.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体重、进食量、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尿10项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结果 SD大鼠连续静脉注射dl-PHPB 30 d,可剂量依赖性地引起肝脏重轻度增加、血清球蛋白升高、凝血酶时间(TT)延长.30,90 mg/kg剂量组尿潜血阳性及90 mg/kg剂量组尿蛋白升高.这些改变停药后均可恢复.在90 mg/kg剂量、药物质量浓度为45 g/L时,可见明显的血管刺激性,恢复期结束时血管病变仍然存在,但已开始修复.结论 SD大鼠静脉注射dl-PHPB 30 d,其无毒反应剂量为30 m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0倍);90 m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30倍)时可见轻度毒性反应,主要为可逆性的肝脏、肾脏损伤及血管刺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dl-PHPB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江;丁晓霜;王晓良;徐少锋;靳洪涛;魏金锋;王爱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多.结论 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瞿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靛玉红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靛玉红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大鼠单剂量口服25mg靛玉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靛玉红的质量浓度.结果 靛玉红在大鼠体内分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峰浓度(Cmax)为(48.63±5.68)ng/mL,达峰时间(Tmax)为(18.76±3.55)h,分布相半衰期(t1/2a)为(38.96±9.5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23.81±154.69)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87±1.33)μg·h/L.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用于体内靛玉红的质量浓度测定及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魏宇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