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涛;周刚;马龙
目的 建立双氯西林钠干混悬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增加增溶剂并联合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消除双氯西林钠干混悬剂的抗菌活性.结果 低速(500 r/min)离心10 min,其回收率均大于70%,满足中国药典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双氯西林钠干混悬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药品的生产及检验部门有实用价值.
作者:王景禄;朱世真;卢京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医院5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至12月出院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肿块切除术和大隐静脉曲张术275例I类切口手术惠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75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4.55%,涉及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类4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分别为头孢噻吩钠、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术前应用<0.5 h者2例(占0.73%),0.5~2 h者245例(占89.09%),未用药者28例(占10.18%);术前未用术中应用5例(占1.82%);术后应用≤24 h者248例(占90.18%),未用27例(占9.82%).平均住院费用6 854.80元,平均药品费用l 281.92元.抗菌药物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4%,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6.10%.结论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沈毅;顾申勇;谢宁;周卫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观察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79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用文拉法辛治疗41例(V组),阿米替林治疗38例(A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文拉法辛较阿米替林起效快(P<0.01)、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文拉法辛是一种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制备仙丹升血颗粒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仙鹤草、牡丹皮、墨旱莲等中药材煎煮、浓缩、醇沉、滤过,再加入三七(微粉)经制粒、干燥制备颗粒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三七、栀子、虎杖进行鉴别,并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和乙醇浸出物含量.结果 所制制剂为黄色至黄棕色颗粒;三七、栀子、虎杖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可靠;制剂检查、乙醇浸出物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经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预测药物有效期为12个月.结论 仙丹升血颗粒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潘良平;李林;龙凤;曾友志;彭贤东;张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疗效.方法 选择欲取宫内节育器(IUD)的绝经妇女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5 d开始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25 mg、每日1次,并于术前2 d开始再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日1次.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两组均采用传统取环钩钩取节育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取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宫口明显大于对照组(t=3.26,均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4.13,3.42,均P<0.01).观察组的取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5.02,P<0.01),取环成功率随绝经年限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x2=19.18,P<0.01).结论 口服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能明显软化宫颈、扩张宫口、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冬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以降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早期流产的育龄妇女40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0例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对照组200例均采用全程超导可视下行负压吸引术终止早孕.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以及第一次月经复潮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阴道出血时间、术后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月经恢复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莉;韩春艳;吴淑惠;钟小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1月至12月PIVAS配置的抗肿瘤静脉输液医嘱1 19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90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16份不合理,占1.34%,不合理用药有溶剂选择、药物浓度、滴注速度不当等.结论 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夏丽军;陈伟东;徐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琥乙红霉素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分析的硫酸显色法.方法 以900 mL经脱气处理的0.1 mol/L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为75 r/min,75%的硫酸溶液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2 am波长处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测定.结果 琥乙红霉素显色后质量浓度在40~72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0.76%;12 h内3批样品的释放量均在标示量的90%以上.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金春;丁周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避免医院临床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介绍用药错误的概念、分类,并对建立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与结论用药错误监测报告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惩罚导致错误的个人,而是为了对用药错误的信息进行分析,由此发现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避免同样或更多问题的发生.建立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胡运春;吴知桂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3种椎管内麻醉方式用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mcedure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患者90 例,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A)组、脊椎麻醉(B)组、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滴注丙泊酚(c)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每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将麻醉效果进行分级,观察并记录麻醉镇痛效果;观察术后12 h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镇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B组不良反应出现多,共20例(66.67%).A组和C组不良反应均为9例(30.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滴注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麻醉质量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作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式.
作者:于洪涛;周刚;马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改进维U颠茄铝胶囊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稀碘化铋钾试液作为显色剂,对制剂中的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东莨菪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中能明显地检出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作者:莫姿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患者女,60岁,无药物过敏史.2010年2月4日因发热(自测体温38.2℃)、咳嗽来我院急诊科就诊,肺部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示白细胞75.9×109/L,中性粒细胞91%,红细胞4.18×1012/L,血红蛋白11.9只/L;胸部X线摄片提示右下肺渗出性病变;痰涂片示革兰阳性球菌35%,革兰阴性杆菌30%,革兰阳性杆菌10%,革兰阴性球菌25%.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作者:程建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总结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病历自行设计调查登记表收集资料,根据痛程送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标准的72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发作组(49例)和持续组(23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多无攻击诱因(69.44%),攻击时间多在夜间(34.42%),攻击对象多为患者(40.28%),多使用暴力手段(86.11%),再次攻击率高(90.28%).发作组与持续组在攻击预谋(x2=17.444)、攻击动机(x2=11.282)、攻击地点(x2=8.482)、攻击后果(x2=29.048)和攻击后自我保护(x2=8.979)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总体显效率为77.78%,持续组显效率为52.17%,显著低于发作组的89.80%(x2=5.617,P<0.05).发作组攻击行为控制时间为(24.52±6.35)d,显著短于持续组的(45.63±8.26)d(t=10.844,P<0.01).结论 与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发作组比较,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持续组多在现实动机下以报复为主要目的 进行攻击,因此在临床护理时应予高度重视,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邓丽凤;谭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在人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及数目发生改变时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0例具有脑缺血、缺氧症候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FNS治疗和服用尼莫地平片,共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 治疗前,血常规中红细胞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有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低灌注区;治疗后,应用FNS组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有所下调,并伴SPECT ROI区域计数的改善及sPEcT的灌注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而尼莫地平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亦改善不明显.结论 FNS能够干预红细胞,使之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使脑微循环得到有效灌注,从而纠正脑缺血、缺氧.
作者:吴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妇科腔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1年妇科腔镜围手术期病历1 118份,对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腔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预防用药占87.56%,治疗性用药占12.4_4%: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为头孢孟多酯钠、头孢替唑钠、五水头孢唑林、克林霉素、替硝唑.结论 妇科腔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间、联合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个别患者预防用药时间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作者:付燕;秦瑞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DI组(地西泮8 mg/kg)和D2组(地西泮16 mg/kg),连续注射14 d,第15日停止给药并正常饲喂1 d,第16日各组注射吗啡0.125 mg/kg,分别在地西泮注射及吗啡注射后以热甩尾法测定小鼠痛闽.结果 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D1组和D2组较NS组痛阈增加(P<0.01).而D1组与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西泮能显著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且可能随剂量的增加增效的幅度有所降低.
作者:王晓毅;季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7年1月至2011年7月心肌梗死患者共320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卡方分析研究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单用氯吡格雷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9.13%和37.86%,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死亡率为19.64%.相较于两个单独治疗组死亡率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相较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松梅;高玉明;王少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2008年至2010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购药金额进行统计.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量及购药金额等逐年增长,长效缓控释钙拮抗剂逐年增长,复方制剂应用有下滑趋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结论 多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逐步应用到临床,对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向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妇科感染患者413例,分为试验组(206例)和对照组(207例).试验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每次(中度)1.5 g或(重度)3.0 g、每8 h给药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每次1.0 g(中度)或2.0 g(重度)、每8 h给药1次.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痊愈率为50.97%,高于对照组的42.03%(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8%和81.6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19%和77.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的效果优于单用头孢他啶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晓慧;杜天竹;张春茹;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厂家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 将2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9例.治疗组服用必坦(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服用哈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用药4周.观察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综合疗效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39%和86.5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成本-效果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必坦(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成本相对较低.
作者:张国勇;梁晓美;王如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