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平;李林;龙凤;曾友志;彭贤东;张燕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德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1月至12月PIVAS配置的抗肿瘤静脉输液医嘱1 19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90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16份不合理,占1.34%,不合理用药有溶剂选择、药物浓度、滴注速度不当等.结论 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夏丽军;陈伟东;徐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琥乙红霉素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分析的硫酸显色法.方法 以900 mL经脱气处理的0.1 mol/L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为75 r/min,75%的硫酸溶液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2 am波长处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测定.结果 琥乙红霉素显色后质量浓度在40~72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0.76%;12 h内3批样品的释放量均在标示量的90%以上.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金春;丁周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至2009年收集的77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致ADR药物以β-内酰胺类较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 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以防止ADR的发生.
作者:严晗;史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复方角菜酸酯栓剂用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术后.方法 选择拟行PPH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行美国强生PPH-01型吻合器进行手术,观察组术后予以复方角菜酸酯栓行塞肛治疗,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每次1枚,连用7 d.对照组术后予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2次,连用7 d.分别于PPH术后第2天、第4天和第7天询问患者肛门疼痛程度并进行分度,对其创面水肿、肛周分泌物、出血等情况作出评估,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4天临床疗效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临床疗效总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应用于PPH术后疗效较显著,对术后肛门疼痛、坠胀感、出血、水肿、分泌物增加等局部症状控制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PPH术后辅助用药.
作者:陈明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患者女,60岁,无药物过敏史.2010年2月4日因发热(自测体温38.2℃)、咳嗽来我院急诊科就诊,肺部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示白细胞75.9×109/L,中性粒细胞91%,红细胞4.18×1012/L,血红蛋白11.9只/L;胸部X线摄片提示右下肺渗出性病变;痰涂片示革兰阳性球菌35%,革兰阴性杆菌30%,革兰阳性杆菌10%,革兰阴性球菌25%.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作者:程建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妇科腔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1年妇科腔镜围手术期病历1 118份,对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腔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预防用药占87.56%,治疗性用药占12.4_4%: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为头孢孟多酯钠、头孢替唑钠、五水头孢唑林、克林霉素、替硝唑.结论 妇科腔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间、联合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个别患者预防用药时间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作者:付燕;秦瑞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以降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早期流产的育龄妇女40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0例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对照组200例均采用全程超导可视下行负压吸引术终止早孕.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以及第一次月经复潮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阴道出血时间、术后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月经恢复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莉;韩春艳;吴淑惠;钟小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比较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6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维思通治疗8周.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总显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0.00%;维思通组总显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88.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3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维思通组明显,维思通组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 阿立哌唑和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阿立哌唑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蒋荣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确定海南省黄花蒿的佳采收期,为规范化种植黄花蒿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不同生长期黄花蒿的叶或叶和花,计算其产量.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青蒿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8月中旬海南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达到高,为1.89%;而产量在9月初达到大,平均单株产量可达56 g.结论 不同采收期黄花蒿中青蒿素的产量差异明显,海南黄花蒿佳采收期为8月中旬.
作者:何明军;杨新全;秦徐杰;侯明;冯锦东;欧淑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研究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探讨佳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方法 将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Ⅱ,Ⅲ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7 g/L.监测停药至患者睁眼时间和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患者入室后10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开腹探查时、缝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身高、性别、体重、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使用瑞芬太尼3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明显;而使用5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使用7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下降明显.3组在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均有所升高.结论 将血浆靶浓度控制在5 g/L时,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对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液流动的稳定性,手术后应当积极实施镇痛措施.
作者:黄伟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优选β-环糊精包合茵泽驱脂丸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用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评价指标筛选佳工艺务件.结果 佳包合工艺为A3B2C1,即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 h.结论 该工艺可提高制刑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邓振华;胡素连;蒋晓煌;周卓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在人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及数目发生改变时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0例具有脑缺血、缺氧症候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FNS治疗和服用尼莫地平片,共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 治疗前,血常规中红细胞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有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低灌注区;治疗后,应用FNS组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有所下调,并伴SPECT ROI区域计数的改善及sPEcT的灌注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而尼莫地平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亦改善不明显.结论 FNS能够干预红细胞,使之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使脑微循环得到有效灌注,从而纠正脑缺血、缺氧.
作者:吴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该文分析了门诊药师素质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系.提高门诊药师素质,可以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不仅能够提高门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且还能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郑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消化道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岩;马俊凤;何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草豆蔻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 构建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棉球诱发大鼠肉芽肿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将草豆蔻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炎症模型鼠的疗效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相比较,观察草豆蔻挥发油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草豆蔻挥发油能够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轻大鼠肉芽肿,其中高剂量草豆蔻挥发油(100mg/kg)的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组相当.结论 草豆蔻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申德堰;陈永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医院引进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后的工作效率.方法 对妇产科等6个科室采用摆药机和手工分别模拟摆药10次,对两种模式的摆药、复核、分药等环节计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库存药品的盘点,统计摆药机运行1个月后,手工摆药和机器摆药的库存差错率.结果 6个科室的药品总调剂时间比较,摆药机比传统摆药模式少150~250min,两种模式摆药环节的耗时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摆药机摆药明显缩短了药师摆药环节的耗时.两种模式下的药品库存盘点结果,摆药机模式的账物相符率比传统模式提高,盘亏金额比例下降.结论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对于提高药品调剂效率、摆药准确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应用可显著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陈巧辉;陈德志;苏宝燕;杨昌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2008年至2010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购药金额进行统计.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量及购药金额等逐年增长,长效缓控释钙拮抗剂逐年增长,复方制剂应用有下滑趋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结论 多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逐步应用到临床,对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向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脉压差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钟天书;龙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N+诺和灵R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B组(60例)采用诺和锐30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达标后三餐前与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糖达标后,三餐前及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血糖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B组较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锐30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较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作者:张晓春;丁启强;周燕萍;舒国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