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小鼠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

王晓毅;季宁

关键词:地西泮, 吗啡, 痛阈, 小鼠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DI组(地西泮8 mg/kg)和D2组(地西泮16 mg/kg),连续注射14 d,第15日停止给药并正常饲喂1 d,第16日各组注射吗啡0.125 mg/kg,分别在地西泮注射及吗啡注射后以热甩尾法测定小鼠痛闽.结果 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D1组和D2组较NS组痛阈增加(P<0.01).而D1组与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西泮能显著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且可能随剂量的增加增效的幅度有所降低.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10年某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利规范使用.方法 统计医院各科病区20lO年1月至12月中药注射剂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计算各种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各科室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率.结果 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炎琥宁、舒血宁注射液,销售数量居前3位的为注射用灯盏花素、香丹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用药频度居前3位为注射用灯盏花素、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日均费用为79.34元,科室中用药频度排前3名的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结论 中药注射剂用药频率各科分布基本合理,但总体上用药频度较高,应加强管理.

    作者:潘小华;赵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两种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厂家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 将2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9例.治疗组服用必坦(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服用哈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用药4周.观察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综合疗效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39%和86.5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成本-效果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必坦(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成本相对较低.

    作者:张国勇;梁晓美;王如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露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咳露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ibar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24:7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a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70 6~1.364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 406 924X+138 099(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3i%,RSD为1.024%(r/,=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提高咳露1:7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苏英英;杨东花;黄壮壮;刘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3种靶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直肠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通过研究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探讨佳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方法 将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Ⅱ,Ⅲ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7 g/L.监测停药至患者睁眼时间和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患者入室后10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开腹探查时、缝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身高、性别、体重、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使用瑞芬太尼3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明显;而使用5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使用7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下降明显.3组在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均有所升高.结论 将血浆靶浓度控制在5 g/L时,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对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液流动的稳定性,手术后应当积极实施镇痛措施.

    作者:黄伟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微循环障碍所致脑缺血缺氧40例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在人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及数目发生改变时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0例具有脑缺血、缺氧症候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FNS治疗和服用尼莫地平片,共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 治疗前,血常规中红细胞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有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低灌注区;治疗后,应用FNS组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有所下调,并伴SPECT ROI区域计数的改善及sPEcT的灌注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而尼莫地平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亦改善不明显.结论 FNS能够干预红细胞,使之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使脑微循环得到有效灌注,从而纠正脑缺血、缺氧.

    作者:吴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靛玉红大鼠体内吸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靛玉红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靛玉红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大鼠单剂量口服25mg靛玉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靛玉红的质量浓度.结果 靛玉红在大鼠体内分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峰浓度(Cmax)为(48.63±5.68)ng/mL,达峰时间(Tmax)为(18.76±3.55)h,分布相半衰期(t1/2a)为(38.96±9.5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23.81±154.69)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87±1.33)μg·h/L.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用于体内靛玉红的质量浓度测定及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魏宇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008年至2010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2008年至2010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购药金额进行统计.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量及购药金额等逐年增长,长效缓控释钙拮抗剂逐年增长,复方制剂应用有下滑趋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结论 多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逐步应用到临床,对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向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自配匀浆膳用于肠内营养50例

    目的 观察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因鼻饲商品肠内营养剂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后,改用自配匀浆膳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期间用商品肠内营养剂后出现严重腹泻(1 d内腹泻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3次以上,病程持续3 d以上)的患者50例,停用商品肠内营养刺,改用营养科自配的匀浆膳,观察其每天大便次数、性状,3 d后统计腹泻天数及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应用自配匀浆膳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明显改善(P<0.05),但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商品肠内营养剂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当临床上应用商品肠内营养剂出现严重胃肠道并发症尤其是腹泻时,营养科自配的匀浆膳可明显改善腹泻症状,减轻肠内营养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小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3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7年1月至2011年7月心肌梗死患者共320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卡方分析研究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单用氯吡格雷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9.13%和37.86%,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死亡率为19.64%.相较于两个单独治疗组死亡率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相较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松梅;高玉明;王少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茵泽驱脂丸中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β-环糊精包合茵泽驱脂丸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用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评价指标筛选佳工艺务件.结果 佳包合工艺为A3B2C1,即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 h.结论 该工艺可提高制刑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邓振华;胡素连;蒋晓煌;周卓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消化道癌67例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消化道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岩;马俊凤;何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治疗颜面部口周单纯疱疹182例

    目的 观察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治疗颜面部口周单纯疱疹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278例单纯疱疹患者分为试验组(182例)和对照组(96例),在基础治疗上,试验组用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对照组用喷昔洛韦乳膏.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6.7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止痒(疱)、结痂、总病程天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治疗颜面部口周单纯疱疹临床疗效满意,经济实惠.

    作者:王福领;杨海军;王怀国;阳盛洪;冯英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小鼠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DI组(地西泮8 mg/kg)和D2组(地西泮16 mg/kg),连续注射14 d,第15日停止给药并正常饲喂1 d,第16日各组注射吗啡0.125 mg/kg,分别在地西泮注射及吗啡注射后以热甩尾法测定小鼠痛闽.结果 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D1组和D2组较NS组痛阈增加(P<0.01).而D1组与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西泮能显著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且可能随剂量的增加增效的幅度有所降低.

    作者:王晓毅;季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我院5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5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至12月出院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肿块切除术和大隐静脉曲张术275例I类切口手术惠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75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4.55%,涉及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类4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分别为头孢噻吩钠、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术前应用<0.5 h者2例(占0.73%),0.5~2 h者245例(占89.09%),未用药者28例(占10.18%);术前未用术中应用5例(占1.82%);术后应用≤24 h者248例(占90.18%),未用27例(占9.82%).平均住院费用6 854.80元,平均药品费用l 281.92元.抗菌药物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4%,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6.10%.结论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沈毅;顾申勇;谢宁;周卫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应用后的工作效率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引进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后的工作效率.方法 对妇产科等6个科室采用摆药机和手工分别模拟摆药10次,对两种模式的摆药、复核、分药等环节计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库存药品的盘点,统计摆药机运行1个月后,手工摆药和机器摆药的库存差错率.结果 6个科室的药品总调剂时间比较,摆药机比传统摆药模式少150~250min,两种模式摆药环节的耗时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摆药机摆药明显缩短了药师摆药环节的耗时.两种模式下的药品库存盘点结果,摆药机模式的账物相符率比传统模式提高,盘亏金额比例下降.结论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对于提高药品调剂效率、摆药准确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应用可显著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陈巧辉;陈德志;苏宝燕;杨昌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l治疗血管性痴呆31例

    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I对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64例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应用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1,对照组(33例)应用银杏达莫联合胞二磷胆碱,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FAQ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明显较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神经节苷酯GMl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药物溶血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介绍溶血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前药物及化舍物溶血性评价的几种方法.并对比其优缺点,提出了以脂质体模拟红细胞膜来评价溶血性的新方法,为药物及化合物的溶血性评价提供实验和方法指导.

    作者:校月红;卢婷利;陈涛;陈婷;李昱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32例

    目的 观察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疗效.方法 选择欲取宫内节育器(IUD)的绝经妇女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5 d开始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25 mg、每日1次,并于术前2 d开始再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日1次.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两组均采用传统取环钩钩取节育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取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宫口明显大于对照组(t=3.26,均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4.13,3.42,均P<0.01).观察组的取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5.02,P<0.01),取环成功率随绝经年限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x2=19.18,P<0.01).结论 口服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能明显软化宫颈、扩张宫口、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冬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我院2006年至2009年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至2009年收集的77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致ADR药物以β-内酰胺类较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 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以防止ADR的发生.

    作者:严晗;史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草豆蔻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草豆蔻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 构建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棉球诱发大鼠肉芽肿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将草豆蔻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炎症模型鼠的疗效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相比较,观察草豆蔻挥发油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草豆蔻挥发油能够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轻大鼠肉芽肿,其中高剂量草豆蔻挥发油(100mg/kg)的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组相当.结论 草豆蔻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申德堰;陈永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