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目的 建立测定调经种玉丸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edera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8:7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2 nm.结果 川续断皂苷Ⅵ进样量在0.156~4.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3%,RSD为1.84%(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调经种玉丸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
作者:钱芳;张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4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术后清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各监测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SBP,SDP,HR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9.40±21.1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3.66%,患者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分别为(11.17±2.46)min,8.54%和92.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4.936,126.829,133.951;P<0.01).结论 专科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麻醉监护质量,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亮;王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奥司明防治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静脉曲张患者20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组术前4h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微粒化地奥司明片,且术后维持口服1周;对照组术前4h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两组均给予脐周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周小腿周径,B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血液生化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对照组小腿周径较术前明显增加(t=11.725,P<0.001),也较同期治疗组粗(t=9.601,P<0.001);B超检查发现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治疗组(矫正×2=8.199,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奥司明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更有优势,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防治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阮利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舒利迭吸入和针对性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结果 显效33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83%.结论 舒利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想药物,同时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其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见雪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甲钴胺静脉泵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0.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泵入3~4h,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钴胺静脉泵入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肌肉注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7例患者使用护理干预(观察组),78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期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如人流综合征、呼吸抑制、术后恐惧以及术后疼痛等)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术后恐惧和术后疼痛的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的恐惧和疼痛有十分明显的缓解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沈国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连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与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4周时,EH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8周后血压显著下降,甚至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1);治疗后EH组患者u-ALB和β2-MG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明显、确切,患者耐受性好,且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含量,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陶晓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双层片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工艺,选出优处方并进行验证及质量考察.结果 样品的片重差异、溶出度、含量、有关物质等均符合要求.工艺合理、质量可控.结论 所制备的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双层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夏伟;尹子丽;孙静;何功浩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制备舒马曲坦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舒马曲坦.结果 舒马曲坦质量浓度在50~16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5.73±4.58)%,RSD为4.33%(n=6),日内、日间精密度平均RSD为2.20%和2.59%.结论 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舒马曲坦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敬如;赵凯;黄复生;王昆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将89例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用药30 min病情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及后遗效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纽(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早期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肯定.
作者:周波;孙志红;任芳;张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5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剂量分别为60 mg/d和100 mg/d,观察1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完成12周的观察.至12周末,研究组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减分值平均为(2.8±2.0)分,对照组为(2.4±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29%,对照组为5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对照组为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杨开仁;姜小琴;郑利锋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5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72周.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agh计分降低;治疗24,48,72周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72周时,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Child-Pagh计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ALT复常、HBV-DNA阴转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比夫定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作者:胡操寒;郑金莉;周岳进;肖扬;卢成鸿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黛力新联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黛力新片10 mg、每日1次,观察组同时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均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1,P<0.05).结论 小剂量黛力新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许芳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自制与进口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体外溶出行为的相似性.方法 依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标准和参照日本《医疗用药品品质情报集》中的溶出度试验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以水、0.1 mol/L的盐酸、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进行测定,溶出方法为桨法,转速为50 r/min,并通过f2相似因子法评价自制与进口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个批号的自制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30 min溶出度均大于90%,与进口片的相似因子大于50%.结论 自制片与进口片的溶出曲线相似,提示该试验药品处方合理,生产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李莺;吴燕;刘丽平;郭双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病情及对疼痛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后出现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心血管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静脉输注药物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50%硫酸镁湿敷,对照组未采取防治措施.分别观察两组的患者静脉输注过程中疼痛程度、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0~1级疼痛人数构成比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观察组患者2~4级疼痛人数构成比为46.15%,低于对照组的92.30%(P<0.05);对照组患者0级~Ⅰ级静脉炎分级构成比为3.85%,低于观察组的55.77%(P<0.05).对照组患者Ⅱ级~Ⅲ级静脉炎分级构成比为95.37%,高于观察组的44.23%.结论 应用50%硫酸镁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静脉炎的症状.
作者:陶世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以老年患者发生率高;由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例数多,抗微生物类药中又以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发生率高;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多见.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黄建蓉;陈孟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金龙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特征法鉴别制剂中的甘草,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麻黄,并对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士的宁的含量.结果 显微特征法与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士的宁进样量在0.094769~0.94769 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3%,RSD=2.2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金龙丸的质量评价.
作者:胡畔;李玥瑛;笔雪艳;张清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从中药的中医基础药理和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等方面概述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肖爽;肖顺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足叶乙苷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特点及对策.方法 对3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护理,分别在饮食、空气、静脉穿刺、骨髓抑制期保护等进行整体化护理,并与既往收治并进行普通护理的32例患儿进行对照,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3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中有2例出现发热、出血情况,经及时治疗后均得以恢复.对照组32例患儿中3例出现发热,2例发生出血,经积极治疗后均康复.结论 对使用足叶乙苷治疗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采用整体化护理,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任彩云;王闰平;张蕾;方嫦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高血脂症患者110例,给予每日晚间口服辛伐他汀20 mg,1次/日,1粒/次,连续使用8周,并对其进行对症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TC,LDL-C,T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C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期间仅出现1例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安全、有效、快速,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玉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