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媚
目的 建立测定香砂养胃丸中辛弗林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冰醋酸溶液(15∶30∶55),检测波长为224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辛弗林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08 ~ 25.38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47%,RSD=0.5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香砂养胃丸胶囊的质量.
作者:窦金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湿疹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5例.对照Ⅰ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照Ⅱ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Ⅰ组为77.78% (35/45),对照Ⅱ组为80.00%(3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54%(3/26),对照Ⅰ组为50.00% (8/16),对照Ⅱ组为41.18%(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婴幼儿湿疹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昭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医院诊治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均实施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麻醉效果、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85.00%)相比,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明显增高,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丽丹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分娩后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2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2例,应用注射用缩宫素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可在必要时间隔15 min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7例,腹泻2例,眩晕3例,不良反应无需用药均可自行缓解.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蓉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麻醉恢复室中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146例麻醉恢复室中患者分为两组,各73例,治疗组采用盐酸右旋美托咪定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用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 治疗组患者全部达到满意镇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即刻(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的综合护理,146例患者均顺利术后恢复至正常的清醒状态,麻醉恢复室期间未出现任何护理并发症等.结论 盐酸右旋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良好,且呼吸抑制小,适用于麻醉恢复室患者镇静,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麻醉恢复室并发症.
作者:邵敏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及人流室就诊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共120例,将其分为3个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片)和1个对照组.A组剂量200 mg/d,连续服用7d;B组剂量100 mg/d,连续服用14 d;C组剂量50 mg/d,连续服用28 d;D组口服头孢克肟.通过临床观察、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B超检测结果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2.50% (55/88),对照组治愈率为21.88%(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治疗组(A,B,C组)血β-HCG下降值和B超检查宫内残留物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A组明显.用药4周后,A,B,C组血β-H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宫内残留物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缩小明显(P<0.05).4组的阴道流血时间、转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治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在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上有一定的疗效,且大剂量短时间给药疗效更明显.
作者:张慧娜;董克;侯晓红;夏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每天3次,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溃疡愈合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上腹部疼痛、上腹部不适、嗳气等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7例(17.50%),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9例(47.50%),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根除率,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钭慧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产科剖宫产手术出院患者54例,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品种及频度、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例剖宫产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高的药物是头孢西丁、头孢硫脒、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硫脒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大于1.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文洁;邓永平;李明芬;何丽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16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6例.A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B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C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C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A组和B组(69.64%和71.43%)(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淑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结合医院特点和门诊药房现状,强化制度和内部管理,提高药师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满足医生和患者需求.结果 门诊药房各项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药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各科医生处方更加规范,用药更加安全、经济、有效;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 制度建设、药师培养和开展药学服务等,是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居晓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07±0.25) mmol/L,餐后2h血糖(8.43 ±0.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2±0.44)%,对照组分别为(7.34±0.30)mmol/L,(9.12±0.48)mmol/L,(7.29±0.5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8.71%和29.0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爱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68例拟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70.2±22.4)s,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42.7±49.2)s,对照组分别为(61.7±21.3)s和(89.2±38.7)s,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t=46.667,57.424,P< 0.01).观察组患者感觉恢复时间为(215.2±28.7) min、运动恢复时间为(116.6 ±22.4) min,对照组分别为(249.7±38.2) min和(184.9±38.6)min,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t=87.147,69.152,P<0.01).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可满足临床手术麻醉需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云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学、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片100 mg和氯吡格雷片75 mg,均1天1次.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d,疗程14d.观察神经缺损功能的改善情况、TCD变化及对血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29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2例,无变化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1例,无变化7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为79.6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出血事件.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TCD血流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可降低血流变指标、D-二聚体等,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作者:陈锦艳;王大成;罗世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测定四乙酰葛根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结果 四乙酰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在0.103 8~0.934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12 871X-24.554,r=0.999 9(n =7),检测限为6.65 ng/mL(S/N=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4%,RSD=1.32%(n=9),有关物质含量为1.02%~1.2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四乙酰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胡人月;张毅;陈国庆;杜洪飞;杨大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46例使用丙戊酸的患者用药前的血药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9802X+2.4777(r=0.9793),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不需相互校正,均可用于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作者:范毅;钱南萍;陈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与单独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对照组单独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连续用药两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38.46%,总有效率82.05%;对照组治愈率20.51%,总有效率56.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8,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58,P<0.05).结论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陶国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促进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干预前符合条件的全部324例和干预后的420例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的32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0.5~2h开始用药者50例(15.43%),术前2~24h开始用药者64例(19.75%),手术后开始用药者185例(64.81%);手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5.34d.干预后420例手术中有198例(47.14%)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h开始用药者28例(37.84%),手术后开始用药者22例(27.03%);手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1.44 d.干预前后感染率无变化.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在干预后有明显改善,但与卫生部要求Ⅰ类清洁手术低于30%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仍有一定差距,应加强干预管理.为了使合理用药监督长期化、制度化,应引入与医疗机构不相关的第三方进行监督.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张建华;裴媛;吴琪;李森森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缩宫素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缩宫素联合早期护理干预进行预防治疗、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42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叶妃恩;童燕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制备利拉萘酯乳膏并进行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方法 以利拉萘酯为主药制备乳膏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含量及有关物质;对3批样品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 所制制剂为乳白色乳膏,鉴别、检查项符合相关规定;利拉萘酯质量浓度范围在38.52 ~ 192.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 =0.32%;初步稳定性试验中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在阴凉处保存性质稳定.
作者:吴亚利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一组予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静脉注射.结果 静脉注射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64%,静脉滴注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2.74%.结论 静脉注射时发生静脉炎无论在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
作者:夏丽敏;杨碎丽;方婵婵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