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荭叶心通软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李勇军;夏彬;何迅;王爱民;王永林

关键词:荭叶心通软胶囊, 薄层色谱, 鉴别
摘要:目的 探讨荭叶心通软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荭叶心通软胶囊中的荭草、山楂叶、三七和川芎.结果 薄层色谱法简便、专属、重复性好,能很好地鉴别荭叶心通软胶囊中的4味药材.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用于荭叶心通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阿莫西林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阿莫西林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采用上清液中加入青霉素酶的方法制备供试液,再以常规法检查其微生物限度.结果 供试液经青霉素酶作用使青霉素灭活,可消除其抑菌作用,采用常规法即可有效检出供试品中污染的微生物.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可作为阿莫西林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作者:王艳;裴志良;刘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30例

    目的 观察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单纯口服替吉奥胶囊,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率为43.33%;对照组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36.6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适用于门诊给药并具药物经济学价值.

    作者:张金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枳实、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弗林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鉴别中,检出了枳实、大黄、赤芍;在含量测定中,辛弗林进样量在0.412~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1.26%(n=9).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梁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51岁,自服农药百草枯约60 mL,2 h后被家人发现,于2008年6月20日送至本院.经清水反复洗胃、甘露醇导泻后,急转至上级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各1次,予补液、利尿、导泻、大剂量激素治疗.患者逐渐出现进食困难、发憋及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血尿素氮42.1 mmol/L,血肌酐652.14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53.8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16.7 u/L,血清总胆红素313μmol/L,7 d后因经济原因转回本院.既往患抑郁症10年.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120/80 mm Hg,呼吸28次/min,神志清,语音沙哑,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口唇黏膜和口腔黏膜溃烂,舌体多处黑色溃疡,覆以大量黄绿色黏液样物,咽部充血,颈软,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及爆裂音,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双肾区轻度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周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神经阻滞剂所致恶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神经阻滞剂所致恶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6例神经阻滞剂所致恶性综合征的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应充分熟悉病情,重视持续高热的护理,强化基础护理.26例患者因发现及时,积极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神经阻滞剂所致恶性综合征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朱跃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纳洛酮对敌敌畏中毒家兔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敌敌畏中毒家兔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家免分为两组,均采用敌敌畏灌胃法使其中毒,常规治疗组予硫酸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治疗,纳洛酮预防组在中毒前予纳洛酮,中毒后予硫酸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治疗,分别测定两组动物敌敌畏中毒前和中毒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 与正常动物相比,常规治疗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在中毒治疗后1~20 h均显著升高(P<0.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纳洛酮预防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在中毒治疗后1~20 h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家兔急性敌敌畏中毒可引起血浆β-内啡肤水平急剧升高,纳洛酮预防性应用则可明显降低中毒家兔血浆β-内啡肽水平.

    作者:梁翠茵;高春艳;王姝;聂珍贵;王世全;李淑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201例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3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67例和治疗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4%和91.54%,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姜静岩;刘顺良;李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患者中段尿标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 患者清洁中段尿的病原菌检出率为82.95%;检出的365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55.07%,奇异变形杆菌占11.78%,肺炎克雷伯菌占7.95%,铜绿假单胞菌占4.38%,肠球菌属占7.6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1.51%和42.19%.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对碳青酶烯类无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2代和第3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敏感,对碳青酶烯类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敏感性极显著高于未加酶抑制刺抗生素.结论 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高江原;郑祥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阿仑膦酸钠与大豆异黄酮联合治疗骨质疏松30例

    目的 比较阿仑膦酸钠与大豆异黄酮联合用药与单纯使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阿仑膦酸钠和大豆异黄酮片,对照组30例口服阿仑膦酸钠和安慰剂,用药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改善的临床疗效评定并检测骨密度.结果 两纽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改善,骨密度也明显升高,但治疗组骨密度提高更明显.结论 阿仑膦酸钠与大豆异黄酮联合使用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比阿仑膦酸钠单独使用更好.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脾氨肽对尖锐湿疣患者电灼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脾氨肽对尖锐湿疣患者电灼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均分为电灼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电灼治疗组单纯予以电灼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电灼治疗后予脾氨肤冻干粉2 mg,溶于10 mL凉开水后睡前口服,每天1次,3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基本相仿(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CD3+和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电灼治疗组(P<0.05),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电灼治疗组(P<0.05).电灼治疗组痊愈33例,复发17例,复发率为34.00%;联合治疗组痊愈47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6.0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在传统电灼治疗基础上口服脾氨肤冻干粉,有利于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复发率,疗效确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春华;朱甫英;陶爱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奥美拉唑肠溶片和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分成两个治疗组,即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钠组,采用统计学研究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结果 奥美拉唑肠溶片和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对消化性渍疡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8.10%,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0%和88.10%.治疗成本分别为1 246.33元和1 233.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85和14.00.结论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与奥美拉唑肠溶片相比,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略具成本-效果优势.

    作者:陈波;李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配伍疗效、提取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中药复方配伍的疗效不是各单味药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药物成分间发生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采达到解毒增效等目的.运用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分析化学技术与仪器的不断进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结论 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新技术为其研究服务.应加强对中药复方(特别是经方)的研究和复方专利保护,并扩大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运用,让中药复方走向世界.

    作者:牛楠;郝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探讨解决退药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收集医院各科退药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到的前3位退药原因中,治疗方案改变占63.6%,患者临时出院占16.3%,病房录入药名或药房配送错误占4.6%.结论 医院各科室均有退药现象,应制订相应措施,加强住院药房退药情况的管理.

    作者:张剑;苏兰;刘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电子处方系统和药品配送在我院病区的应用

    目的 推动电子处方在医院的应用,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方法 总结医院电子处方系统和药品配送的应用经验.结果 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患者,规范了医疗行为,在缓解医患矛盾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结论 电子处方系统在有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作者:闫玉芹;张冰;李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用处方评价表分析我院《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门诊处方

    目的 了解<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医院用药的影响,为处方评价标准的制订提供建议.方法 将2006年9月与2007年同期处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分别为1.98种和2.15种,平均每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为0.48种和0.52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05.71元和121.70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41.51%和42.3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69.60%和61.23%,诊断标示百分率为22.17%和91.51%,抗菌药物的品种总数占用药品种总数的比率为24.16%和24.23%.结论 门诊处方质量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后有了较大提高,但医务人员仍需加强学习,并严格按要求处方用药.此外,处方评价表在分析门诊处方时的一些标准尚待统一.

    作者:邹俊;李琳芸;任贻军;李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手性杂质

    目的 建立检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手性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α1-酸性糖蛋白键合硅胶为填料的手性柱,流动相为含10 mmol/L正己酸和3.0 mmol/L的3-(N,N-二甲基十二烷基铵)丙烷磺酸盐的磷酸盐缓冲液(pH=6.5),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40哪,柱温25℃.结果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S-对映异构体和R-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为2.41.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

    作者:刘津爱;朱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干扰素对宫颈麋烂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统计完成奥平栓治疗3个疗程的258例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分析年龄、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与分型5个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258例惠者平均随访23.6个月,总有效率为87.98%.高龄组与低龄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性生活组有效率低于无性生活组;短病程组有效率较长病程组高;糜烂分度越重,有效率越低;3种糜烂分型中,单纯型有效率高,乳头型有效率低.结论 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明显,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及分型是影响其疗效的显著因素,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并做到早期治疗.

    作者:杨梅;胡文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品信息管理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药品信息管理,可以使配置中心模式下的药品管理更加细化和量化.药品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各存储单元的货位信息管理、药品配置方式信息管理、药品储存方式信息管理、滞销药品的预警信息管理、药品近效期预警信息管理、缺药信息管理.而随着药物配置中心的不断发展,对药品的管理会更加完善.

    作者:罗则华;任俊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头皮针在肌间沟中摆动定位臂丛神经用于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麻醉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方法在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为Ⅰ级的上肢骨折的学龄前(2~6岁)儿童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予氯胺酮1-2mg/kg加咪唑安定0.1 mg/kg复合1%利多卡因8~10 mL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到针尖摆动后给药;Ⅱ组仅予氯胺酮2 mg/kg和咪唑安定0.2 mg/kg.结果 与Ⅱ组比较,Ⅰ组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用量以及麻醉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较满意,苏醒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复合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观察到针尖摆动后再给药,效果确切,用药少且苏醒快,用于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顾旭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54例

    目的 观察0.5%碘伏润滑导尿管预防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长期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尿时采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对照组导尿时采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茵尿递增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递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5%碘伏棉球润滑导尿管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明显减少膀胱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蓝园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