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楠;郝海涛
目的 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壳聚糖滴鼻剂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壳聚糖为增稠剂和增效剂、甲磺酸帕珠沙星为主药制备滴鼻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含量,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该产品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甲磺酸帕珠沙星质量浓度在20.0~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为0.53%(n=9).结论 滴鼻剂可作为甲磺酸帕珠沙星制剂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对象.
作者:李军;杨慧玲;董根山;李金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门诊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门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为标准,结合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结果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基本合理,没有发现联用CYP3A4抑制剂,但有5种CYP3A4底物和地高辛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存在安全隐患.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注意观察,避免与CYP3A4抑制刺或其底物联用.
作者:汪东海;陈学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中头孢他美的质量浓度,研究盐酸头孢他美酯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予6只Beagle犬单剂量口服250mg盐酸头孢他美酯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头孢他关的质量浓度.结果 头孢他美在Beagle犬体内分布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峰浓度(Cmax)为(15.55±6.65)μg/mL,达峰时间(Tmax)为(2.83 ±0.41)h,半衰期(t1/2)为(1.72±0.41)h,0~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为(61.22±12.39)μg·h/mL.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可用于体内头孢他美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强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晚便后或睡前予恩密达6 g、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B12 500 μg、利多卡因100 mg加入温生理盐水50~60 mL中混匀后保留灌肠,对照组予思密达3 g口服、3次/d并口服诺氟沙星,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满意,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马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日夜间症状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设为治疗组,予孟鲁司特钠片5 mg/d,1次/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3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抽取静脉血栓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日夜间症状评估和气道反应性检查.将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IL-10和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IL-4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日夜间症状评分明显改善,气道反应性明显改善.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失调;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气道痉挛,改善患儿日夜问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纠正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失调有关.
作者:谢登攀;陈彩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0.5%碘伏润滑导尿管预防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长期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尿时采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对照组导尿时采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茵尿递增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递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5%碘伏棉球润滑导尿管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明显减少膀胱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蓝园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患者中段尿标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 患者清洁中段尿的病原菌检出率为82.95%;检出的365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55.07%,奇异变形杆菌占11.78%,肺炎克雷伯菌占7.95%,铜绿假单胞菌占4.38%,肠球菌属占7.6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1.51%和42.19%.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对碳青酶烯类无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2代和第3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敏感,对碳青酶烯类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敏感性极显著高于未加酶抑制刺抗生素.结论 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高江原;郑祥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单纯口服替吉奥胶囊,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率为43.33%;对照组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36.6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适用于门诊给药并具药物经济学价值.
作者:张金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组96例为非脂肪肝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情况.结果 A组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CT)、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较B组患者更高(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更明显,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更重,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江一鸣;干正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枳术胶囊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水煎煮法提取药液;以薄层色谱法进行制剂的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橙皮苷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法中可检出枳实、白术、荷叶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橙皮苷质量浓度在2.5~5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0.49%(n=6).结论 枳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合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行.
作者:王薇;刘祖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奥美拉唑肠溶片和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分成两个治疗组,即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钠组,采用统计学研究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结果 奥美拉唑肠溶片和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对消化性渍疡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8.10%,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0%和88.10%.治疗成本分别为1 246.33元和1 233.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85和14.00.结论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与奥美拉唑肠溶片相比,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略具成本-效果优势.
作者:陈波;李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舒通肩痛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延胡索乙素质量浓度在8.32~41.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1%,RSD为1.03%(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舒通肩痛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修树;陈业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感冒颗粒中连翘的有效成分连翘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4∶76),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2nm.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023 62~0.5909μg(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6%,RSD=1.48%(n=6).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小儿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小平;杨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和氯丙嗪治疗(对照组),于入组时、治疗后第12周时检查心电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齐拉西酮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21.95%,氟丙嗪组发生率为59.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齐拉西酮组心电图异常的其他各项指标均低于氯丙嗪组;两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多.结论 齐拉西酮对心电图影响小,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氯丙嗪.
作者:范征莉;邓永清;杨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丁卡因氯己定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波长为310 nm;用系数倍率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波长为254 nm,转换波长为310 nm.结果 盐酸丁卡因质量浓度在2.71~10.8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0.58%(n=6);醋酸氯己定质量浓度在2.51~10.04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7),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0.93%(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宜于该制剂的快速检验.
作者:郑维国;彭其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方法在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为Ⅰ级的上肢骨折的学龄前(2~6岁)儿童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予氯胺酮1-2mg/kg加咪唑安定0.1 mg/kg复合1%利多卡因8~10 mL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到针尖摆动后给药;Ⅱ组仅予氯胺酮2 mg/kg和咪唑安定0.2 mg/kg.结果 与Ⅱ组比较,Ⅰ组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用量以及麻醉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较满意,苏醒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复合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观察到针尖摆动后再给药,效果确切,用药少且苏醒快,用于学龄前儿童上肢骨折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顾旭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脾氨肽对尖锐湿疣患者电灼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均分为电灼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电灼治疗组单纯予以电灼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电灼治疗后予脾氨肤冻干粉2 mg,溶于10 mL凉开水后睡前口服,每天1次,3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基本相仿(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CD3+和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电灼治疗组(P<0.05),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电灼治疗组(P<0.05).电灼治疗组痊愈33例,复发17例,复发率为34.00%;联合治疗组痊愈47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6.0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在传统电灼治疗基础上口服脾氨肤冻干粉,有利于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复发率,疗效确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春华;朱甫英;陶爱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予注射用血塞通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均为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长春西汀可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季平;林勇;袁浩宇;李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近期变化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半年为一个统计时间单位,对2002年下半年至2008年医院细菌检出情况、临床常见感染病原菌耐药率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常见感染病原菌检出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类耐药病原菌检出率多呈明显增加趋势.多数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超过75%,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长,但对酶抑制剂仍有较高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有多重耐药趋势.结论 近年来医院病原菌检出率和细菌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为控制细菌耐药性,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
作者:黄健;程曦;班立丽;刘晓莉;崔岚;曾海萍;李珂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氨磷汀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奥沙利铂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含奥沙利铂的FOLFOX4方案进行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前试验组使用昂丹司琼8 mg、地塞米松5 mg和氨磷汀500 mg/m2,对照组仅予昂丹司琼8 mg和地塞米松5 mg.每个治疗周期评估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结果 6个周期的化学治疗后,氨磷汀组有22.50%的患者发生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0%(P<0.01),有7.50%的患者发生Ⅲ度外周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其他化学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氨磷汀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并降低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旭烽;王永辉;楼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