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程曦;班立丽;刘晓莉;崔岚;曾海萍;李珂佳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感冒颗粒中连翘的有效成分连翘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4∶76),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2nm.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023 62~0.5909μg(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6%,RSD=1.48%(n=6).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小儿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小平;杨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患者中段尿标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 患者清洁中段尿的病原菌检出率为82.95%;检出的365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55.07%,奇异变形杆菌占11.78%,肺炎克雷伯菌占7.95%,铜绿假单胞菌占4.38%,肠球菌属占7.6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1.51%和42.19%.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对碳青酶烯类无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2代和第3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敏感,对碳青酶烯类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敏感性极显著高于未加酶抑制刺抗生素.结论 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高江原;郑祥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62例均分成两组,A组使用0.5%左旋布比卡因,B组使用0.5%布比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质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足月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彰宁;周科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瑞芬太尼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并于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5 min和解除气腹后15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结果 气腹后15min异丙酚-瑞芬太尼组平均动脉压和PaCO2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七氟烷-瑞芬太尼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差异,而较异丙酚-瑞芬太尼组明显降低;异丙酚-瑞芬太尼组气腹后15 min内皮素-1浓度升高幅度明显高于七氟烷-瑞芬太尼组,而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幅度却明显低于七氟烷-瑞芬太尼组.结论 腹腔镜CO2气腹可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和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升高;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可更好地维持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平衡,从而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章明勇;詹石斐;苏燕;金苍元;徐丹兵;韩子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枳实、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弗林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鉴别中,检出了枳实、大黄、赤芍;在含量测定中,辛弗林进样量在0.412~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1.26%(n=9).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梁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丁卡因氯己定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波长为310 nm;用系数倍率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波长为254 nm,转换波长为310 nm.结果 盐酸丁卡因质量浓度在2.71~10.8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0.58%(n=6);醋酸氯己定质量浓度在2.51~10.04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7),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0.93%(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宜于该制剂的快速检验.
作者:郑维国;彭其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度1 000份住院病历涉及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1 000份住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598份,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为13.55%,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用为2.34%,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在同一容器中混合输注为2.17%,剂量不合适为5.85%,疗程不合适为3.18%.结论 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
作者:马改萍;刘一宏;田探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氨磷汀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奥沙利铂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含奥沙利铂的FOLFOX4方案进行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前试验组使用昂丹司琼8 mg、地塞米松5 mg和氨磷汀500 mg/m2,对照组仅予昂丹司琼8 mg和地塞米松5 mg.每个治疗周期评估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结果 6个周期的化学治疗后,氨磷汀组有22.50%的患者发生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0%(P<0.01),有7.50%的患者发生Ⅲ度外周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其他化学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氨磷汀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并降低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旭烽;王永辉;楼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3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67例和治疗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4%和91.54%,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姜静岩;刘顺良;李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晚便后或睡前予恩密达6 g、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 mg、维生素B12 500 μg、利多卡因100 mg加入温生理盐水50~60 mL中混匀后保留灌肠,对照组予思密达3 g口服、3次/d并口服诺氟沙星,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满意,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马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变化率和治疗后C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周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组96例为非脂肪肝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情况.结果 A组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CT)、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较B组患者更高(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更明显,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更重,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江一鸣;干正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检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手性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α1-酸性糖蛋白键合硅胶为填料的手性柱,流动相为含10 mmol/L正己酸和3.0 mmol/L的3-(N,N-二甲基十二烷基铵)丙烷磺酸盐的磷酸盐缓冲液(pH=6.5),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40哪,柱温25℃.结果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S-对映异构体和R-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为2.41.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
作者:刘津爱;朱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男,51岁,自服农药百草枯约60 mL,2 h后被家人发现,于2008年6月20日送至本院.经清水反复洗胃、甘露醇导泻后,急转至上级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各1次,予补液、利尿、导泻、大剂量激素治疗.患者逐渐出现进食困难、发憋及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血尿素氮42.1 mmol/L,血肌酐652.14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53.8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16.7 u/L,血清总胆红素313μmol/L,7 d后因经济原因转回本院.既往患抑郁症10年.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120/80 mm Hg,呼吸28次/min,神志清,语音沙哑,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口唇黏膜和口腔黏膜溃烂,舌体多处黑色溃疡,覆以大量黄绿色黏液样物,咽部充血,颈软,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及爆裂音,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双肾区轻度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周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心舒片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葛根素进样量在0.104~1.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0%,RSD为1.19%(n=6).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心舒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安军;李卿;秦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门诊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门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为标准,结合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结果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基本合理,没有发现联用CYP3A4抑制剂,但有5种CYP3A4底物和地高辛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存在安全隐患.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注意观察,避免与CYP3A4抑制刺或其底物联用.
作者:汪东海;陈学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探讨解决退药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收集医院各科退药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到的前3位退药原因中,治疗方案改变占63.6%,患者临时出院占16.3%,病房录入药名或药房配送错误占4.6%.结论 医院各科室均有退药现象,应制订相应措施,加强住院药房退药情况的管理.
作者:张剑;苏兰;刘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近期变化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半年为一个统计时间单位,对2002年下半年至2008年医院细菌检出情况、临床常见感染病原菌耐药率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常见感染病原菌检出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类耐药病原菌检出率多呈明显增加趋势.多数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超过75%,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长,但对酶抑制剂仍有较高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有多重耐药趋势.结论 近年来医院病原菌检出率和细菌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为控制细菌耐药性,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
作者:黄健;程曦;班立丽;刘晓莉;崔岚;曾海萍;李珂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配伍疗效、提取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中药复方配伍的疗效不是各单味药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药物成分间发生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采达到解毒增效等目的.运用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分析化学技术与仪器的不断进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结论 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新技术为其研究服务.应加强对中药复方(特别是经方)的研究和复方专利保护,并扩大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运用,让中药复方走向世界.
作者:牛楠;郝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和氯丙嗪治疗(对照组),于入组时、治疗后第12周时检查心电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齐拉西酮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21.95%,氟丙嗪组发生率为59.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齐拉西酮组心电图异常的其他各项指标均低于氯丙嗪组;两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多.结论 齐拉西酮对心电图影响小,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氯丙嗪.
作者:范征莉;邓永清;杨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