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基本要求及建设思路

史传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师资要求, 建设思路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试办高职教育的经验证明,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是师资的建设.笔者就高职教育对师资的基本要求及建设思路,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入世后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

    护理行业在入世后会遇到诸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如观念的转变,护理经济理论的建立,护理模式的完善,护理教育的改革与提高等.作为护理教育的前沿阵地--中等卫生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认真探讨、解决入世后护理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吴丹;何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护生工作能力的培养

    护理教育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及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强护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作者:刘根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理论在五官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整体护理的引进与推广,我国护理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被动式、依附于医疗的从属性护理工作模式逐渐改变,护士不再是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者和医嘱执行者,她们应能主动地独立处理并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与此相适应,我国护理教育也在大力开展整体护理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和课时.

    作者:胡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动进行实践和深入研讨,取得了可喜成效.笔者结合实践,谈些看法.

    作者:张积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教师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施予的教育影响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如何发生反应,这与教育效果密切相关.笔者结合高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来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作者:张钠;罗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对实行学分制的认识与思考

    1 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认识1.1 学分制与学年制学分制起源于 19世纪 70年代的美国高等学校,是伴随着选课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 20世纪以来,学分制作为弹性选课的配套手段,为众多国家所采用.

    作者:邓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垂体后叶素对家兔血糖影响作用实验研究

    糖尿病患者在我国乃至全球颇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发病原因及机理是胰岛素缺乏或分泌低下,少数可能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分泌亢进而造成的,至于垂体后叶素对人体血糖影响作用的研究尚少.为了更全面了解升高血糖的影响因素,更进一步弄清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以便对因治疗糖尿病.本实验以家兔为对象,研究垂体后叶素对家兔血糖的影响.

    作者:黄富生;黄宁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致畸因素与优生措施

    据报道,现在我国大约每出生 1 500万婴儿,畸形儿就有 8~ 10万; 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 2 000万新生儿,根据出生证明书登记的情况进行统计,每 1万名新生儿中有 83名畸形儿,占 0.83%;北京市 1977~ 1981年全市婴儿主要死因顺位调查统计显示,先天畸形占首位.可见先天性畸形儿数量是非常大的.要提高人口素质,优生是关键.在我国乃至全球目前优生的主要措施仍是预防性措施.笔者现就致畸因素及应采取哪些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作如下探讨.

    作者:王小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兰州铁路局 1991~2000年登记的结核病情况分析

    为总结兰州铁路局 1991~ 2000年登记的结核病情况,探讨不同年龄组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对我院登记管理的 74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1~ 40岁组发病比例高,为 34.22%, 41~ 60岁组发病比例次之,为 25.40%,年龄大于 60岁组发病比例第三,为 24.47%, 0~ 20岁组发病比例低,为 15.91%.以上各年龄组的发病比例应引起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WTO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加入 WTO,意味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进入开放的全球市场和法制化的市场经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界应该以一种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自身的创新和发展,迎接加入 WTO后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王莉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素质教育浅探

    中等卫校教师在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纽带作用.对学校而言,教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对学生而言,教师是对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满意度的信息反馈者.因此,教师的工作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

    作者:江海峰;蒋艳;王红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议宿舍文化氛围

    学校教育需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优化宿舍这个小环境是关系到整个班风乃至校风建设,关系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大事.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课题.

    作者:陶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于当前医患冲突的几点思考

    由于医学存在的未知性与风险性,即便在医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疾病诊断困难,治愈无望,不少疾病还有较高误诊率.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医疗机构目前的误诊率和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 [1],但目前的医患关系为什么越来越紧张,甚至频酿血光之灾呢 ?笔者认为可能存在历史、观念、体制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

    作者:郑澄碧;张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学生自杀意念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自杀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带给人类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目前,不少学者把自杀行为看作是一种疾病 [1].它符合 WHO的健康与疾病的意义, WHO1990年列出世界各国自杀率与自杀人数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排第 19位,其中自杀率为 17.07/10万,人数为 189 850人,高危年龄 15~ 24岁,男女一样.关于自杀行为,不同学者根据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没有统一标准 [2].从生物学角度可分为自杀、自杀未遂、自杀意念.为了了解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相关问题,为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也为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资料,笔者于 2001年 5月在某大学进行本项研究.

    作者:赵峰;白黎;李怡;孙向红;杨秀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1 思想素质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内心真诚热爱医护事业.现行的思想素质教育应把学生置于社会之中,用社会上发生的正反事例对他们进行对比教育,如怎样对待医院里的红包现象,遇见意外伤亡事件时对不同人的态度进行对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导学生怎样做才是爱祖国、爱人民,怎样学习、工作才是有价值的,怎样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在医护这一特殊职业领域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病人、为健康事业奉献一切.

    作者:郁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树立质量意识办好高职教育

    护理学院是由三峡大学在宜昌卫校基础上组建的二级学院.宜昌卫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调研论证,充分利用和优化卫校的教育资源,确立以护理专业设置为主的建设发展方向.今年以护理学院的名义招收护理专科、护理本科以及医学检验、药学、卫生管理、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招生对象为高中生、中专生、在职人员.

    作者:杨先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痛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心痛定为二氢吡啶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已知的心血管活性药物均不同,并非硝酸盐. 1971年由西德 Bayer药厂的 Bossert和 Cater合成. 1977年在英国开始应用,口服剂型在 1981年初才被 FDA批准用于血管痉挛性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痛定是作用较强的钙拮抗剂,其有血管扩张而心脏抑制较弱、副作用轻、不呈现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钙拮抗剂.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心痛定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黄宁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探讨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是医学高等院校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对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加强培养,使之能迅速适应 21世纪医学教育,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杨新华;崔澂;赵亚朴;孙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深化教书育人工作的途径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是中专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深化教书育人工作,树立现代教育观是关键所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首要前提;灵活多样的方式是主要手段.

    作者:张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10例

    1 临床资料我院 1997~ 2001年共收治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10例 (住院 8例,门诊 2例 ).男 8例,女 2例,年龄小 7个月,大 38岁.用药小量 10mg,大量 60mg.发病短者 4小时,长 2天.均否认外界精神刺激,否认类似帕金森氏锥体外系疾病的家族史.所有病例均停用胃复安,除 1例口服 60mg者洗胃外,其余均及时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失,未留后遗症.

    作者:范宗慧;朱菊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