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2009年我院门诊口服缓、控释药物应用分析

李伟恩;谭丽蓉;何丽庭

关键词:缓控释药物,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口服缓、控释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门诊常用口服缓控释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金额,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排序、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缓控释药物的用药金额均呈上升趋势;年用药频度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3年位居首位.结论 缓控释药物临床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常见病,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常见伴发症有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慢性胰腺炎等.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目前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沛;卢国良;林庄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时辰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目的 论述时辰药理学与昼夜节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佳用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进行汇总、分析给药时辰的重要性.结果 同一药物在1 d中不同的时间给药,疗效和毒性不同结论根据机体自身的节律变化,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能以小的剂量达到佳疗效和小毒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玉亮;周安荣;常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

    目的 介绍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沉析技术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即超临界压强为20 MPa,温度45℃,时间30 min,膜材配比(卵磷脂∶胆固醇)为3∶1,原药与膜材的质量比为1∶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所制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18%.结论 用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作者:李爽;王海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支持治疗后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1次/d,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炎琥宁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且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戴学虎;高远征;戴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7-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现状及趋势,以促进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3年均居前2位,用药趋向长效制剂.结论 抗高血压药的使用逐年增多,而且逐渐选用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仍为主要使用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增长较快.

    作者:宁文奇;韩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三黄泻心汤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对55株幽门螺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和临床根除率.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棋盘格法和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单用或联用对55株幽门螺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联合药敏指数(FIC),绘制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西药联用对幽门螺杆菌的MIC值均较单用显著降低;试验组FIC不大于0.50,有协同作用,时照组FIC为0.50~0.75,有相加作用;两组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联用均较单用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1%和78.18%,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9.09%和81.82%,两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 三黄泻心汤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肖永平;冯四林;邱连建;李建明;郭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北京儿童医院2007-2009年哮喘吸入装置应用调查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哮喘吸入装置应用情况,为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北京儿童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出库数据中所有哮喘吸入装置,按药物名称、类别和吸入装置类型进行药物用量统计.结果 吸入装置的使用量每年基本在10 000万支左右,其中都保使用比例高.结论 吸入装置使用量较大,药师为哮喘患儿提供相关的用药指导很有必要.

    作者:胡利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检查苯磺酸氨氯地平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mm ×4.6mm,5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3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所用色谱条件能很好地分离氨氯地平及其降解产物,氨氯地平质量浓度在0.71~3.5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可用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秦书德;马晓伟;陈静;郭兴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利用实时溶出曲线对尼莫地平片的质量再评价

    目的 建立实时监测尼莫地平片溶出过程的方法,初步评价制剂质量.方法 用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过程.结果 考察1个厂家10批产品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样品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均很大,说明该厂家生产工艺不稳定.结论 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能够有效测定固体药物的体外溶出过程,可为监控制剂稳定性、改进制剂工艺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金丽;杭娟;古卓良;周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该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1日诊断为MRSA医院感染的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并对患者原发疾病、所在病区、诊疗经过、诱发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MRSA医院感染患者占调查期间医院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总例次的78.26%;MRSA医院感染发病多的病区是神经外科,占30.56%;下呼吸道标本培养MRSA阳性者占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69.44%;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80.56%.结论 诱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因素为手术、留置导尿、深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主要的诱因为手术;MRSA医院感染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对MRSA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治疗MRSA的首选药物.

    作者:赵晓辉;李中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后果及其原因进行整理.结果 违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李文杰;尹晓飞;范雪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孕症妇女的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妇女的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方法 对320例不孕症妇女(不孕组)和8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不孕组妇女的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6.85,P<0.01).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5%;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69.33%;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低于50%,对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四环素族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临床上对支原体感染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石荷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质控规则的比较与评价

    目的 通过不同质量控制方法的比较,确定本院实验室条件下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规则,及时发现测定误差成因,确保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方法 对本院实验室2009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不同的质控方法评价,根据临床检验质控设计评价方法选择佳质控规则.结果 Levey-Jennings控制方法的结果均在控,累计和质量控制方法检出3次失控,Z-分数控制图法检出8次失控,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达到了极高的误差检出率和较低的假失控概率.结论 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简便易行,误差检出率高,成本低,符合本院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求,提高了实验室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

    作者:刘云;欧宁;刘婷;张宏文;王蔚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社区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抗高血压药的日均费用、处方数量、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因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效果明显而用量较大,用药频度较高;各类降压药的药物利用指数均不超过1,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符合规定剂量.结论 价格适中、综合疗效好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较广,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应注意在用药过程中避免药物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士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三棵针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改进三棵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检测波长为265m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5003~0.250 1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8%,RSD为0.3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作为三棵针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志国;高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8例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Ⅱ~Ⅲ级、Ⅲ级CIN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行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后感染和出血、病灶残留情况,随访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随访观察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及其转阴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宫颈感染21例(8.82%),术后平均出血时间为9 d;术后发生病灶残留25例(10.5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复发9例(3.78%);术后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平均时间为7个月.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切除高级别CIN病变的同时,还能有效清除高危型HPV感染,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国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发作期儿童哮喘60例

    目的 观察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处于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d,连用3~7 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芪参咀嚼片药材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芪参咀嚼片药材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药材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和总固体得率为指标,优选药材的提取工艺.结果 处方药材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 此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我院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变迁和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临床观察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变迁和药物敏感情况,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送检中段尿标本在1h内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经35~37℃培养18~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革兰染色上机鉴定;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判断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 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52株,分离鉴定出20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4株,占81.58%,革兰阳性球菌28株,占18.42%.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均有较高的敏感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能覆盖多种病原菌,而常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大部分在30%以下.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菌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对于常见致病菌为敏感;临床应重视药物敏感性试验,科学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新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的提取工艺

    目的 建立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连翘酯苷A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选用渗滤法,以50%乙醇浸泡24 h,以0.5 mL/min的速率渗滤,收集8倍量渗滤液,提取的效果佳.结论 渗滤法简单易行,提取率高,重现性好.

    作者:靖会;李教社;杨银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