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平;冯四林;邱连建;李建明;郭彬
目的 观察胸腺蛋白口服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胸腺蛋白口服液6mL、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0mL、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口服雷贝拉唑片20mg、每日2次,莫沙比利片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烧心、反酸、胸痛症状均明显改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51.61%,77.78%和74.1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镜痊愈率分别为72.22%和48.3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口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优于硫糖铝混悬液.
作者:倪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科处方质量和用药情况,为提高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6月住院处方1 0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处方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评价.结果 处方合格率为94.60%,不合格处方占5.40%;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3.40%;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1.98%;静脉给药率99.20%;平均处方用药3.80种,平均处方金额为288.36元.结论 处方书写有待规范,不合理用药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粟珊;牟修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当前的抑郁特点与相应的抗抑郁干预策略.方法 就精神、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抑郁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作简要分析,指出适时的心理干预和选择性药物干预有利于抑郁的转归;着重阐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常规治疗药物及其效用,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结果 目前的医学实践中,心理、药物干预并存,药物治疗是常见和成熟的干预方法.结论 抑郁需要及时地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医疗救治.药物干预仅仅是针对个体减少危害因素的健康策略之一.
作者:韩万隆;王皓宇;王蕾;王守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医院乳腺手术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选取干预前(2009年2月)和干预后(2010年5月)乳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格率明显上升.结论 医院干预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张蕊;于磊;严郁;刘可欣;唐尧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历18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95.24%)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多的药物为头孢甲肟(40.24%),其次为氨曲南(18.29%);使用时间为3~7 d,平均4.62 d,首次用药在术前0.5~2 h仅11例(6.11%)、术后给药140例(77.78%);联合用药率为31.67%.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述蓉;罗宏丽;叶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抗高血压药的日均费用、处方数量、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因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效果明显而用量较大,用药频度较高;各类降压药的药物利用指数均不超过1,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符合规定剂量.结论 价格适中、综合疗效好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较广,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应注意在用药过程中避免药物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士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介绍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沉析技术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即超临界压强为20 MPa,温度45℃,时间30 min,膜材配比(卵磷脂∶胆固醇)为3∶1,原药与膜材的质量比为1∶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所制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18%.结论 用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作者:李爽;王海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给药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0年7月至8月静脉用药医嘱中1553例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药物溶剂不当、浓度不当、给药频次不合理、加液量不当、配伍禁忌等.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供了很好的药学服务平台,药师应充分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谢婷婷;张艳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改进氢化可的松乳膏现有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改进供试品的提取处理过程,优化操作步骤.结果 改进方法的氢化可的松平均回收率为98.57%,RSD=1.17%(n=9),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结果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可代替原提取方法.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检验.
作者:杨帆;白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处于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d,连用3~7 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第1天午餐前1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晚餐后2 h服用50 mg,第2天早餐前1h服用50 mg,早餐后1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于第1天和第2天晨口服米非司酮50 mg,12 h后再服25 mg,服药前后2 h空腹,第3天晨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效果、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物流产中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流产效果不受影响,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马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计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栀胶囊中连翘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2.40~192.00 ng范围内、栀子苷进样量在23.20~1 392.00 ng范围内均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连翘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为1.21%(n=9),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05%,RSD为1.74%(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红辉;张永锋;赵韶华;柏艳柳;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连翘酯苷A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选用渗滤法,以50%乙醇浸泡24 h,以0.5 mL/min的速率渗滤,收集8倍量渗滤液,提取的效果佳.结论 渗滤法简单易行,提取率高,重现性好.
作者:靖会;李教社;杨银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常见病,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常见伴发症有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慢性胰腺炎等.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目前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沛;卢国良;林庄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手术且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 g/L吗啡,试验组使用1.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8 min.观察患者术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 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作用确切且略优于吗啡,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作者:敖兴;张超;汪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支持治疗后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1次/d,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炎琥宁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且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戴学虎;高远征;戴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实时监测尼莫地平片溶出过程的方法,初步评价制剂质量.方法 用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过程.结果 考察1个厂家10批产品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样品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均很大,说明该厂家生产工艺不稳定.结论 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能够有效测定固体药物的体外溶出过程,可为监控制剂稳定性、改进制剂工艺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金丽;杭娟;古卓良;周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现状及趋势,以促进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3年均居前2位,用药趋向长效制剂.结论 抗高血压药的使用逐年增多,而且逐渐选用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仍为主要使用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增长较快.
作者:宁文奇;韩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对55株幽门螺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和临床根除率.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棋盘格法和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单用或联用对55株幽门螺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联合药敏指数(FIC),绘制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西药联用对幽门螺杆菌的MIC值均较单用显著降低;试验组FIC不大于0.50,有协同作用,时照组FIC为0.50~0.75,有相加作用;两组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联用均较单用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1%和78.18%,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9.09%和81.82%,两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 三黄泻心汤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肖永平;冯四林;邱连建;李建明;郭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可导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类别,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作者:赵强;张志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