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

赵强;张志忠

关键词:药源性骨折, 药物, 综述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可导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类别,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苦参碱胶束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制备氧化苦参碱胶束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遴选溶剂蒸发法与探头超声法对优处方LP22进行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稳定性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考察.结果 处方LP22释药较慢,低于游离药物;粒径约200 nm;低质量浓度时抑制肿瘤细胞SMMC-7721活性强于氧化苦参碱溶液.结论 处方LP22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和肝靶向性,并显示出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金楠;赵永星;孙倩;刘敏;邓书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注射载药微球表面修饰研究进展

    注射用微球载药系统可使药物在数周或数月内以一定速率释放,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但是,微球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体内循环时间短等因素也制约其应用.控制微球的粒径、表面亲水性修饰等可以有效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对微球的摄取,延长载药微球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及其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该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绪君;卢婷利;陈涛;高迎春;赵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支持治疗后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1次/d,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炎琥宁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且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戴学虎;高远征;戴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7-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现状及趋势,以促进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3年均居前2位,用药趋向长效制剂.结论 抗高血压药的使用逐年增多,而且逐渐选用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仍为主要使用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增长较快.

    作者:宁文奇;韩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抑郁与抗抑郁药物干预策略探讨

    目的 探讨当前的抑郁特点与相应的抗抑郁干预策略.方法 就精神、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抑郁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作简要分析,指出适时的心理干预和选择性药物干预有利于抑郁的转归;着重阐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常规治疗药物及其效用,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结果 目前的医学实践中,心理、药物干预并存,药物治疗是常见和成熟的干预方法.结论 抑郁需要及时地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医疗救治.药物干预仅仅是针对个体减少危害因素的健康策略之一.

    作者:韩万隆;王皓宇;王蕾;王守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我院外科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553例不合理医嘱分析

    目的 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给药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0年7月至8月静脉用药医嘱中1553例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药物溶剂不当、浓度不当、给药频次不合理、加液量不当、配伍禁忌等.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供了很好的药学服务平台,药师应充分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谢婷婷;张艳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利巴韦林喷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52例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喷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思密达涂抹口腔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利巴韦林喷剂,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巴韦林喷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付宏;黄昌洪;李世芬;陈其芬;李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住院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口服齐拉西酮片的治疗组和口服奎硫平片的对照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时PANSS减分率治疗组为(60.98±24.04)%,对照组为(61.99±28.2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疗效相当且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不良反应二者相当,且均为轻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卢殿军;宁洁;吴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

    目的 介绍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沉析技术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即超临界压强为20 MPa,温度45℃,时间30 min,膜材配比(卵磷脂∶胆固醇)为3∶1,原药与膜材的质量比为1∶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所制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18%.结论 用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作者:李爽;王海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美罗培南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7岁,因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宫颈及阴道转移、阴道感染,反复在我院行化学治疗和抗感染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时神清,肛门坠胀、疼痛,下腹隐痛,阴道分泌物多,恶臭.

    作者:张国铎;李航;苏立;黄宇;沈鸿;傅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时辰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目的 论述时辰药理学与昼夜节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佳用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进行汇总、分析给药时辰的重要性.结果 同一药物在1 d中不同的时间给药,疗效和毒性不同结论根据机体自身的节律变化,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能以小的剂量达到佳疗效和小毒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玉亮;周安荣;常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孕症妇女的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妇女的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方法 对320例不孕症妇女(不孕组)和8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不孕组妇女的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6.85,P<0.01).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5%;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69.33%;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低于50%,对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四环素族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临床上对支原体感染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石荷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大黄酸及其偶联物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大黄酸在抗肿瘤、抗炎、降糖调脂、保肝抗纤维化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并介绍大黄酸经结构修饰所得偶联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近年来大黄酸及其偶联物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大黄酸抗肿瘤、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还通过结构修饰得到了一些新偶联物,增强了大黄酸在抗炎和协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结论 大黄酸治疗骨关节炎、糖尿病肾病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是研究热点,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大黄酸溶解性,利用其骨趋向性作为骨靶向制剂载体也是关注重点.

    作者:苏华;冷静;王曙东;任海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106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儿科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收集到的医院儿科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多,药物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 应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儿童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合理用药,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闫修香;杨利芬;闫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

    目的 建立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1,G1,C2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水(80∶20)提取后,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25,0.1,0.2 μg/kg,回收率为78.8%~106.7%,RSD均低于7.1%.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要.

    作者:杨小丽;韦日伟;申红红;杨美华;欧阳臻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三棵针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改进三棵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检测波长为265m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5003~0.250 1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8%,RSD为0.3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作为三棵针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志国;高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8例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Ⅱ~Ⅲ级、Ⅲ级CIN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行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后感染和出血、病灶残留情况,随访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随访观察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及其转阴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宫颈感染21例(8.82%),术后平均出血时间为9 d;术后发生病灶残留25例(10.5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复发9例(3.78%);术后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平均时间为7个月.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切除高级别CIN病变的同时,还能有效清除高危型HPV感染,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国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35例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手术且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 g/L吗啡,试验组使用1.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8 min.观察患者术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 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作用确切且略优于吗啡,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作者:敖兴;张超;汪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可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可导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类别,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作者:赵强;张志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药物流产中两种服药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第1天午餐前1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晚餐后2 h服用50 mg,第2天早餐前1h服用50 mg,早餐后1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于第1天和第2天晨口服米非司酮50 mg,12 h后再服25 mg,服药前后2 h空腹,第3天晨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效果、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物流产中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流产效果不受影响,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马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