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栀胶囊中连翘苷和栀子苷含量

许红辉;张永锋;赵韶华;柏艳柳;李晓燕

关键词:连栀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连翘苷, 栀子苷
摘要:目的 探计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栀胶囊中连翘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2.40~192.00 ng范围内、栀子苷进样量在23.20~1 392.00 ng范围内均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连翘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为1.21%(n=9),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05%,RSD为1.74%(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可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可导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类别,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作者:赵强;张志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7-2009年嘉兴市抗结核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抗结核病药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抗结核病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以口服药为主;乙胺丁醇片、异烟胖片、利福喷丁胶囊和利福平胶囊的用药频度(DDDs)居前4位,8种抗结核病药的DDDs排序表明用药趋势基本一致;总金额构成比居前5住的是利福喷丁胶囊、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乙胺丁醇片、利福平针、利福平胶囊,日用药金额居前4位的是利福平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异烟肼针;药物利用指数(DUI)均较接近1.0.结论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情况总体合理.

    作者:罗建勇;费哲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三棵针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改进三棵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检测波长为265m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5003~0.250 1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8%,RSD为0.3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作为三棵针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志国;高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美罗培南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7岁,因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宫颈及阴道转移、阴道感染,反复在我院行化学治疗和抗感染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时神清,肛门坠胀、疼痛,下腹隐痛,阴道分泌物多,恶臭.

    作者:张国铎;李航;苏立;黄宇;沈鸿;傅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西替伪麻缓释片在中国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西替伪麻缓释片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将24名志愿者随机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单次口服西替伪麻缓释片1片和2片;单次给药结束1周后,中剂量组12名受试者连续5 d每天口服2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西替利嗪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结果 西替利嗪单次给药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34.5±22.0)μg/L和(290.9±47.4)μg/L,0~3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h)分别为(1 369.3.4±314.9)μg·h/L和(2 403.0±304.9)μ·h/L;伪麻黄碱单次给药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434.2±95.0)μg/L和(932.5±280.8)μg/L,AUC0-36 h分别为(6 160.7±1 477.4)μg·h/L和(1 2871.4±4 863.2)μg·h/L.多次给药达稳态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分别为(135.6±23.4)μg/L和(417.9 4±126.0)μ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9 4±0.5)h和(4.1 4±1.7)h,AUCss分别为(1 626.7 4±280.8)μg·h/L和(5 015.0±1 511.8)μg·h/L,波动度(DF)分别为1.3±0.2和0.7±0.2,蓄积系数(R)分别为1.3 4±0.1和1.2 4±0.1.结论 所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方法快速、灵敏、准确、简便;盐酸伪麻黄碱具有缓释特征,多次给药后在体内无蓄积现象.

    作者:胡岳江;张志涛;蒋志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检查苯磺酸氨氯地平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mm ×4.6mm,5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3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所用色谱条件能很好地分离氨氯地平及其降解产物,氨氯地平质量浓度在0.71~3.5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可用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秦书德;马晓伟;陈静;郭兴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栀胶囊中连翘苷和栀子苷含量

    目的 探计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栀胶囊中连翘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2.40~192.00 ng范围内、栀子苷进样量在23.20~1 392.00 ng范围内均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连翘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为1.21%(n=9),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05%,RSD为1.74%(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红辉;张永锋;赵韶华;柏艳柳;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利用实时溶出曲线对尼莫地平片的质量再评价

    目的 建立实时监测尼莫地平片溶出过程的方法,初步评价制剂质量.方法 用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过程.结果 考察1个厂家10批产品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样品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均很大,说明该厂家生产工艺不稳定.结论 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能够有效测定固体药物的体外溶出过程,可为监控制剂稳定性、改进制剂工艺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金丽;杭娟;古卓良;周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氧化苦参碱胶束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制备氧化苦参碱胶束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遴选溶剂蒸发法与探头超声法对优处方LP22进行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稳定性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考察.结果 处方LP22释药较慢,低于游离药物;粒径约200 nm;低质量浓度时抑制肿瘤细胞SMMC-7721活性强于氧化苦参碱溶液.结论 处方LP22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和肝靶向性,并显示出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金楠;赵永星;孙倩;刘敏;邓书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药物流产中两种服药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第1天午餐前1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晚餐后2 h服用50 mg,第2天早餐前1h服用50 mg,早餐后1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于第1天和第2天晨口服米非司酮50 mg,12 h后再服25 mg,服药前后2 h空腹,第3天晨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效果、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物流产中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流产效果不受影响,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马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某三甲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历18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95.24%)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多的药物为头孢甲肟(40.24%),其次为氨曲南(18.29%);使用时间为3~7 d,平均4.62 d,首次用药在术前0.5~2 h仅11例(6.11%)、术后给药140例(77.78%);联合用药率为31.67%.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述蓉;罗宏丽;叶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硫普罗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两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治疗组)和单纯注射硫普罗宁(对照组)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成本分别为1 183.50和1 998.0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66和23.66.结论 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较佳方案.

    作者:冀建明;杨常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北京儿童医院2007-2009年哮喘吸入装置应用调查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哮喘吸入装置应用情况,为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北京儿童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出库数据中所有哮喘吸入装置,按药物名称、类别和吸入装置类型进行药物用量统计.结果 吸入装置的使用量每年基本在10 000万支左右,其中都保使用比例高.结论 吸入装置使用量较大,药师为哮喘患儿提供相关的用药指导很有必要.

    作者:胡利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8例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Ⅱ~Ⅲ级、Ⅲ级CIN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行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后感染和出血、病灶残留情况,随访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随访观察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及其转阴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宫颈感染21例(8.82%),术后平均出血时间为9 d;术后发生病灶残留25例(10.5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复发9例(3.78%);术后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平均时间为7个月.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切除高级别CIN病变的同时,还能有效清除高危型HPV感染,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国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106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儿科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收集到的医院儿科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多,药物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 应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儿童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合理用药,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闫修香;杨利芬;闫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我院外科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553例不合理医嘱分析

    目的 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给药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0年7月至8月静脉用药医嘱中1553例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药物溶剂不当、浓度不当、给药频次不合理、加液量不当、配伍禁忌等.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供了很好的药学服务平台,药师应充分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谢婷婷;张艳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我院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变迁和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临床观察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变迁和药物敏感情况,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送检中段尿标本在1h内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经35~37℃培养18~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革兰染色上机鉴定;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判断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 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52株,分离鉴定出20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4株,占81.58%,革兰阳性球菌28株,占18.42%.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均有较高的敏感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能覆盖多种病原菌,而常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大部分在30%以下.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菌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对于常见致病菌为敏感;临床应重视药物敏感性试验,科学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新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社区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抗高血压药的日均费用、处方数量、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因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效果明显而用量较大,用药频度较高;各类降压药的药物利用指数均不超过1,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符合规定剂量.结论 价格适中、综合疗效好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较广,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应注意在用药过程中避免药物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士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

    目的 介绍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沉析技术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即超临界压强为20 MPa,温度45℃,时间30 min,膜材配比(卵磷脂∶胆固醇)为3∶1,原药与膜材的质量比为1∶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所制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18%.结论 用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作者:李爽;王海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后果及其原因进行整理.结果 违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李文杰;尹晓飞;范雪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