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广东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住院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口服齐拉西酮片的治疗组和口服奎硫平片的对照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时PANSS减分率治疗组为(60.98±24.04)%,对照组为(61.99±28.2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疗效相当且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不良反应二者相当,且均为轻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卢殿军;宁洁;吴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检查苯磺酸氨氯地平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mm ×4.6mm,5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3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所用色谱条件能很好地分离氨氯地平及其降解产物,氨氯地平质量浓度在0.71~3.5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可用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秦书德;马晓伟;陈静;郭兴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后果及其原因进行整理.结果 违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李文杰;尹晓飞;范雪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实时监测尼莫地平片溶出过程的方法,初步评价制剂质量.方法 用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过程.结果 考察1个厂家10批产品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样品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均很大,说明该厂家生产工艺不稳定.结论 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能够有效测定固体药物的体外溶出过程,可为监控制剂稳定性、改进制剂工艺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金丽;杭娟;古卓良;周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给药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0年7月至8月静脉用药医嘱中1553例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药物溶剂不当、浓度不当、给药频次不合理、加液量不当、配伍禁忌等.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供了很好的药学服务平台,药师应充分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谢婷婷;张艳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现状及趋势,以促进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3年均居前2位,用药趋向长效制剂.结论 抗高血压药的使用逐年增多,而且逐渐选用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仍为主要使用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增长较快.
作者:宁文奇;韩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计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栀胶囊中连翘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2.40~192.00 ng范围内、栀子苷进样量在23.20~1 392.00 ng范围内均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连翘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为1.21%(n=9),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05%,RSD为1.74%(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连栀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红辉;张永锋;赵韶华;柏艳柳;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硫普罗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两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治疗组)和单纯注射硫普罗宁(对照组)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成本分别为1 183.50和1 998.0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66和23.66.结论 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较佳方案.
作者:冀建明;杨常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介绍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沉析技术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即超临界压强为20 MPa,温度45℃,时间30 min,膜材配比(卵磷脂∶胆固醇)为3∶1,原药与膜材的质量比为1∶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所制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18%.结论 用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作者:李爽;王海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连翘酯苷A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选用渗滤法,以50%乙醇浸泡24 h,以0.5 mL/min的速率渗滤,收集8倍量渗滤液,提取的效果佳.结论 渗滤法简单易行,提取率高,重现性好.
作者:靖会;李教社;杨银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对55株幽门螺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和临床根除率.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棋盘格法和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单用或联用对55株幽门螺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联合药敏指数(FIC),绘制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西药联用对幽门螺杆菌的MIC值均较单用显著降低;试验组FIC不大于0.50,有协同作用,时照组FIC为0.50~0.75,有相加作用;两组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联用均较单用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1%和78.18%,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9.09%和81.82%,两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 三黄泻心汤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肖永平;冯四林;邱连建;李建明;郭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支持治疗后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1次/d,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炎琥宁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且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戴学虎;高远征;戴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一般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系统,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上报的342例药品不良反应有效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50岁以上人群多,有136例(39.77%);一般的药品不良反应多,有296例(86.55%);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易导致药品不良反应,有286例(83.63%);护士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多,有256例(74.85%),而乡镇卫生院以医生上报为主;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类多,有173例(50.58%),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87例(54.68%).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工作,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秦广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胸腺蛋白口服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胸腺蛋白口服液6mL、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0mL、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口服雷贝拉唑片20mg、每日2次,莫沙比利片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烧心、反酸、胸痛症状均明显改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51.61%,77.78%和74.1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镜痊愈率分别为72.22%和48.3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口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优于硫糖铝混悬液.
作者:倪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历18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95.24%)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多的药物为头孢甲肟(40.24%),其次为氨曲南(18.29%);使用时间为3~7 d,平均4.62 d,首次用药在术前0.5~2 h仅11例(6.11%)、术后给药140例(77.78%);联合用药率为31.67%.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述蓉;罗宏丽;叶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白芷乙醇提取分离物中欧前胡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0~6 min甲醇-水(65∶35),6~15 min甲醇-水(55∶45),15~25 min甲醇-水(65∶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02 am,柱温为室温.结果 欧前胡素质量浓度在66~33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014 2X+0.006,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1.34%(n=15),3批白芷提取物中欧前胡素的含量分别为1.01,0.98,0.92 g/L.结论 所用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芷乙醇提取物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胡大强;侯丽娜;孟德胜;陈亮;徐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处于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d,连用3~7 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儿科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收集到的医院儿科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多,药物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 应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儿童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合理用药,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闫修香;杨利芬;闫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咽炎丸灌胃后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评价咽炎丸的安全性.方法 将咽炎丸设定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小鼠没有出现死亡,故以其大给药剂量进行试验.结果 试验小鼠的行为未出现异常,无小鼠死亡.结论 咽炎丸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旭;刘琛;李婷婷;马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哮喘吸入装置应用情况,为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北京儿童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出库数据中所有哮喘吸入装置,按药物名称、类别和吸入装置类型进行药物用量统计.结果 吸入装置的使用量每年基本在10 000万支左右,其中都保使用比例高.结论 吸入装置使用量较大,药师为哮喘患儿提供相关的用药指导很有必要.
作者:胡利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