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医院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刘利

关键词:细菌, 耐药性检测, 敏感性,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 226株非重复菌株,革兰阴性菌占63.87%(783株),革兰阳性菌占36.13%(443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对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奇异变形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敏感.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化脓性链球菌(A群)对万古霉素、氯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低,但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仍表现为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保持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结论 定期总结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这对规范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耐药菌在临床暴发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冬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银冬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10 ∶90),检测波长为32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结果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在5.4~10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2.98%,RSD=4.2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银冬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玲;王琴;李金玲;徐晓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1100例

    目的 观察咽炎丸对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1 95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咽炎丸治疗组(1 100例)及对照组(850例).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

    作者:马艳;张旭;马英;汪宇;袁慧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复方枣仁水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跳台法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记忆获得障碍小鼠、记忆巩固障碍小鼠和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枣仁水提物可明显减少记忆获得障碍小鼠在跳台中错误次数(P < 0.01)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可明显减少记忆巩固障碍小鼠错误次数(P < 0.05)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结论 复方枣仁可显著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陈红燕;刘思源;袁丽娟;张天监;李诗;覃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止痛化症胶囊配伍米菲司酮用于较大子宫经阴道切除的术前预处理100例

    目的 对较大子宫经阴道切除进行术前预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增加经阴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例确诊为子宫肌腺症或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每日1次)配伍止痛化症胶囊(4粒/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6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6个月后子宫平均体积由(363.53±17.35)cm3缩小至(230.09±8.54)cm3,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1).结论 应用止痛化症胶囊配伍米非司酮胶囊对较大子宫经阴道切除进行术前预处理,可使手术变得更加容易、术后恢复更快,可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莉;刘淑霞;刘萌;杜洁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前列腺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且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表(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量、残余尿量各项指标在治疗3个月后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符合国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苟静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虚拟实验软件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分析化学实验是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实践性很强.该文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虚拟实验软件的优势.该软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实验和理论相关内容的理解,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

    作者:何丹;李勤耕;范琦;赵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2005年至2009年病原菌分布变迁情况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变迁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至2009年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 5年间医院主要的病原菌有7 693株,基本呈逐年增多趋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 010株)占26.13%,革兰阴性菌(4 548株)占59.12%,真菌(1 135株)占14.75%;革兰阴性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加强临床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监测,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和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国俊;黄荣忠;罗宏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对褥疮的护理效果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在褥疮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15例Ⅱ度以上褥疮患者除采用基础护理外,再予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结果经云南白药麻油调敷创面的骶尾部Ⅱ度褥疮患者1~2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3~5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其中的糖尿病患者恢复相对延迟,但较云南白药治疗前病程转归明显加快,该类患者3~4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5~7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未见假性愈合,血糖控制平稳.结论 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对Ⅱ度以上褥疮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丽霞;王凌芬;苏华;刘燕;崔璀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乙肝解毒微丸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乙肝解毒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佳处方和工艺.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对润湿剂、药料、乙醇的用量进行筛选,终筛选出佳用量.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乙肝解毒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 通过加入合适的润湿剂,可以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乙肝解毒微丸,该工艺稳定、辅料用量少,挥发性有效成分破坏程度小.

    作者:尹银华;周洪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维生素糖浆中5种维生素和山梨酸含量

    目的 建立可同时测定多维生素糖浆中抗坏血酸(VitC)、烟酰胺(VitPP)、盐酸硫胺(VitB1)、核黄素-5′-磷酸钠、盐酸吡多辛(VitB6)及防腐剂山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 Allthna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0.01 mol/L己烷磺酸钠溶液(1 000 mL溶液加入三乙胺0.25 mL和醋酸9.5 mL),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VitC,VitPP,VitB1、核黄素-5′-磷酸钠、VitB6、山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5~2.0 g/L,0.1~1.0 g/L,0.02~0.4 g/L,0.02~0.4 g/L,0.007~0.1 g/L,0.03~0.6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8.4%,99.4%,100.9%,100.4%,100.3%,RSD=0.5%,0.6%,0.4%,0.9%,1.0%,0.8%(n=9).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多维生素糖浆的质量控制项目之一.

    作者:杨龙华;薛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力静糖浆中甘草次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脑力静糖浆中甘草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 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80 ∶2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甘草次酸质量浓度在13.44~134.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7 856.66X+8.63(r=0.999 98),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0.62% (n=5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脑力静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建升;蒋俊春;何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灯盏细辛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灯盏细辛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提取后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灯盏细辛中的3,5-2-O-咖啡酰奎宁酸、野黄芩苷、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4种成分.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或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能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行强,可对灯盏细辛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作者:于玲;邱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2007-2009年南京地区27家医院抗精神病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27家医院抗精神病药物采用药品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长,传统药物增长缓慢,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增长较快.结论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要选择.

    作者:任义胜;徐华娥;冯琳;戴惠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百合安神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30例

    目的 观察百合安神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组口服百合安神汤,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抑郁症评分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百合安神汤可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 百合安神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安全、有效.

    作者:徐晓艳;季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临床药学实习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讨药学系学生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时的教学方法.方法 采用国外医学院校流行的案例教学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及示例.结果与结论 案例教学法切实可行,可用于我国药学院校的教学.

    作者:罗宏丽;肖顺林;王述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暑防治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防治中暑的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预防与治疗中暑的药物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不断探索中暑的发病机制与特效药物,在热应激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内毒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结论 中暑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祖国传统中草药研究的深入,为中暑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对中暑防治以及新药的研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陈旭;周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病区药房药学服务实践体会

    目的 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药物.方法 从加强病区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改变药品配送模式、临床科室备用基数药品的监督管理、建立药历等4个方面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结果与结论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可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药品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柏桉;李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宁神补心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宁神补心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五味子、熟地黄、首乌藤、合欢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五味子、熟地黄、首乌藤、合欢皮薄层鉴别效果好;丹酚酸B进样量在0.137 0~2.055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宁神补心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孟良;赵佳丽;宋珍鹏;于慧娜;赵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芦荟品种中芦荟苷的含量.方法 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并测定芦荟苷的含量.结果芦荟苷线性回归方程为A=13.168 4m-2.855 4,r=0.999 8,进样量在0.06~0.9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42%,RSD为2.39%.测定的各种芦荟中芦荟苷含量分别为,华芦荟72.92 μg/g,不夜城芦荟2.622 μg/g,木立芦荟614.3 μg/g,库拉索芦荟135.3 μg/g,元江芦荟212.5 μg/g.结论 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不同,木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高.所用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王书杰;肖金鱼;王秀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遏止虚假药品广告的5项措施

    药品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近年来,随着药品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药品广告迅猛发展,虚假广告也招摇上市,甚至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该文列举了虚假药品广告泛滥的现象,分析了成因,并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5项遏止虚假药品广告的建议.

    作者:陈建玲;郝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