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力;赵超;曾莉;罗窅;席雅芳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乙肝解毒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佳处方和工艺.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对润湿剂、药料、乙醇的用量进行筛选,终筛选出佳用量.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乙肝解毒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 通过加入合适的润湿剂,可以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乙肝解毒微丸,该工艺稳定、辅料用量少,挥发性有效成分破坏程度小.
作者:尹银华;周洪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咽炎丸对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1 95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咽炎丸治疗组(1 100例)及对照组(850例).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
作者:马艳;张旭;马英;汪宇;袁慧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从市售蟾酥中提取抗肿瘤有效成分并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应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蟾酥中脂溶性抗肿瘤成分,利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检测提取物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用不同质量浓度蟾酥脂溶性提取物与SW480细胞共培养,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结果薄层色谱分析证实黄棕色粉末状蟾酥提取物含有脂蟾毒配基及华蟾酥毒基;蟾酥乙醇提取物不溶于水,以蒸馏水∶甘油∶吐温-80 ∶药粉=90 ∶9 ∶1 ∶1为乳化剂可使共完全溶解,可制成澄清溶液;当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60,80,40,20,10,5,2,1 μg/mL时,对应的MTT测试结果(OD)均值分别为0.131 8,0.141 6,0.372 2,0.997 4,1.352 6,1.041 4,1.109 8,1.077 2.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用细胞存活率对剂量对数作图并按作图法求出半抑制浓度(IC50)约为3.488 μg /mL.结论 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法可有效提取市售蟾酥中的脂溶性抗肿瘤成分,应用水包油性溶剂可使蟾酥脂溶性提取物较好地溶于溶剂中有利于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蟾酥脂溶性抗肿瘤成分抗肿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张飞春;孙文革;高晓玲;石玫;王延峰;戴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利用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对胶囊剂中是否添加盐酸西布曲明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 以盐酸西布曲明化学对照品的近红外光谱为参照光谱,选择特定谱段,根据盐酸西布曲明被掺入胶囊中的起效浓度建立待测样品光谱与参照光谱在该谱段的相似系数阈值,定性判断待测样品是否含有盐酸西布曲明.结果选定 7 521.7~5 453.7谱段为特征谱段,设定阈值为 95%,用 20个含盐酸西布曲明的市售样品进行验证,相关系数大于95%的有17个,占样品总量的85.00%.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作为市场上检测胶囊剂中是否非法添加盐酸西布曲明的快速、有效检查手段.
作者:张涛;陈启钊;林冬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评价肝苏颗粒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联合美能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55例、治疗Ⅱ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Ⅰ组口服肝苏颗粒并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Ⅱ组口服肝苏颗粒和美能片,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Ⅰ组、治疗Ⅱ组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1),症状改善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但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肝苏颗粒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或与美能片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酶、退黄、促进肝功能恢复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都有满意疗效.
作者:李建明;冯四林;邱连建;肖永平;郭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分析化学实验是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实践性很强.该文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虚拟实验软件的优势.该软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实验和理论相关内容的理解,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
作者:何丹;李勤耕;范琦;赵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灯盏细辛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提取后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灯盏细辛中的3,5-2-O-咖啡酰奎宁酸、野黄芩苷、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4种成分.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或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能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行强,可对灯盏细辛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作者:于玲;邱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跳台法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记忆获得障碍小鼠、记忆巩固障碍小鼠和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枣仁水提物可明显减少记忆获得障碍小鼠在跳台中错误次数(P < 0.01)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可明显减少记忆巩固障碍小鼠错误次数(P < 0.05)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结论 复方枣仁可显著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陈红燕;刘思源;袁丽娟;张天监;李诗;覃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介绍氯柳酊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氯霉素、水杨酸为主药制备氯柳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氯霉素和水杨酸含量.结果氯柳酊制剂为无色透明液体,鉴别、检查均符合相关规定.氯霉素、水杨酸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86~118.32 μg/mL(r=0.999 8)与19.60~235.20 μg/mL(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1%(RSD=0.50%,n=6)与99.77%(RSD=0.43%,n=6).结论 氯柳酊制备工艺简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质量、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制剂质量稳定.
作者:石继和;刘武斌;许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测定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芦荟品种中芦荟苷的含量.方法 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并测定芦荟苷的含量.结果芦荟苷线性回归方程为A=13.168 4m-2.855 4,r=0.999 8,进样量在0.06~0.9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42%,RSD为2.39%.测定的各种芦荟中芦荟苷含量分别为,华芦荟72.92 μg/g,不夜城芦荟2.622 μg/g,木立芦荟614.3 μg/g,库拉索芦荟135.3 μg/g,元江芦荟212.5 μg/g.结论 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不同,木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高.所用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王书杰;肖金鱼;王秀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用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以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走访有关医疗机构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门诊输液用药过程中,的确存在院内交叉感染、微粒反应、药源性疾病、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安全隐患.结论 应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订有效干预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西娜;段同华;俞发;张永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需要同时服用除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药物外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但就这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否有临床意义,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该文应用药理学理论,对他汀类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代谢的影响进行分析.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多对体系统,简单地就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试验、分析是不全面的,结果的实用性也很有限.
作者:郭英芳;廖先花;赵彦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脂、减少心室重构和延缓心力衰竭进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筛选,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CRT和CCT)文献,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11项研究包括902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总胆固醇(TC)降低0.99[95%(CI)0.82-1.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0.63[95%(CI)0.41-0.85],C反应蛋白(CRP)降低4.46[95%(CI)3.58-5.35];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降低0.35[95%(CI)0.11-0.59],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降低22.31[95%(CI)6.13-38.5],左室射血分数升高7.03[95%(CI)5.88-8.19].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调节心力衰竭患者血脂的同时,还可降低心肌促炎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延缓心力衰竭进程.
作者:董改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高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军字1号库存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对2007年至2009年质子泵抑制剂的出库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购药金额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2007年、2009年使用频率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2008年使用频率有所变化.泮托拉唑序号比大.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在酸相关性疾病应用中比较广泛,该院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
作者:汪娟;吴寒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加味苍耳子散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苍耳子散加味,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对照组为5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加味苍耳子散对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清泽;吴限远;曾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复方奥美拉唑胶囊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制备处方中加入抗酸剂碳酸氢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2 mol/L磷酸二氢钾,pH=4.5)-乙腈(70 ∶30,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2 nm.结果奥美拉唑质量浓度在5.0~15.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34%和0.55%,3批样品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9.7%,99.3%,99.7%.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复方奥美拉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宇和;朱润峰;曹文宁;施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27家医院抗精神病药物采用药品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长,传统药物增长缓慢,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增长较快.结论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要选择.
作者:任义胜;徐华娥;冯琳;戴惠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热敷结合针刺并指导患者适当的运动治疗椎动脉高流速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9 例、对照组 117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4例(97.04%),显效5例(2.96%);对照组痊愈62例(52.99%),显效25例(21.37%),无效30例(25.6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中药热敷并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高流速有效.
作者:杨佩秋;刘淑文;葛丽丽;郗艳杰;贾志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 226株非重复菌株,革兰阴性菌占63.87%(783株),革兰阳性菌占36.13%(443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对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奇异变形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敏感.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化脓性链球菌(A群)对万古霉素、氯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低,但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仍表现为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保持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结论 定期总结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这对规范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耐药菌在临床暴发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 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雷国强;刘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