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曼;吴友良;赵小凤
目的 研究千年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佳工艺及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因素,考察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佳工艺条件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为,压力20 MPa,温度60℃.时间30 min.所得萃取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结论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萃取千年健,可缩短萃取时间、提高收率.
作者:赵庆;濮存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考察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氟康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分别观察配伍液在室温(20±1)℃下放置8 h内的外观并测定pH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结果 两药配伍后4 h内,外观、pH、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氟康唑注射液在4 h内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李俊;张丽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的测定方法,评价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与普通片剂在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以左羟丙哌嗪为内标,血浆样品经氯仿萃取,Hyperity C18柱(150mm×2.1 mm,5μm)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口服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与普通片剂2mg.结果 环维黄杨星D与内标分离度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测定,质量浓度在10~320pg/mL(r=0.996 9)与峰面积比的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 pg/mL,萃取回收率为82.66%~89.58%(n=5),日内RSD为4.17%~9.96%(n=5),日间RSD为5.21%~10.31%(n=15).单次服用2 mg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和普通片剂后的0~14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44)分别为(5679.83±1 548.21)Pg·h/mL和(5243.65±1 317.39)pg·h/m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7 464.21±2 128.08)pg·h/mL和(7 021.43±2 076.12)pg·h/mL,峰浓度(Cmax)分别为(202.81±43.30)pg/mL和(222.10±50.90)p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5.76±1.93)h和(5.22±1.03)h,半衰期(t1/2)分别为(54.67±12.43)h和(50.66±13.63)h.与普通片剂相比,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10.1)%.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可用于环维黄杨星D人体内过程研究.两种制剂为生物等效制荆.
作者:陈日来;李玉珍;谢守霞;李东;王大果;李衡悔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大黄联合奥美拉唑对老年胃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素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内皮素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大黄与奥美拉唑合用更能降低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临床疗效更优.
作者:孟惠茹;黄一茜;梁雪原;王潇;平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素E1联合弥可保,治疗组采用中药活血通痹汤与弥可保联用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神经传导速度和体征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76.19%;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作者:牛永成;梁丽芳;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心脑通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心脑通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对照组(80例)单用氟桂利嗪片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4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25%,对照组为68.7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脑通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王文森;孙洁;王书杰;尹晓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结节性甲状腺肿实施临床路径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得到规范和改进.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临床路径实施前后165例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为非路径组(87例)和路径组(78例).结果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平均住院日由实施路径前的7.89 d缩短为6.86 d.非路径组与路径组患者的预防用药率分别为83.91%和97.44%,预防使用频率较高的均为第2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术前0.5~2 h预防给药率分别是60.27%和81.58%,术后72 h内停药率分别为49.43%和55.13%,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分别为4.72 d和3.95 d.两组均以预防用药、单独用药为主,联合用药较少,联合用药率从21.84%下降到6.41%.结论 临床路径实施后,该院普通外科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在术前给药时机和联合用药方面得到较好改善,术后72 h内停药率明显上升.但在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上无明显改善,在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规范.
作者:孙艳;徐元杰;周小二;吴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确定影响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摸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含量.方法 采用2种辅料分别制备样品,用不同的检验用水、不同检验方法分别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不同的辅料和检验用水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的方法.结论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受辅料和溶剂(水)的影响较大,干扰因素多;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不受辅料干扰,方法简单、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9.75%.
作者:范文成;叶晓红;常美玲;粘立军;张国良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选取25例具有热性惊厥复发倾向的患儿,在发热病(如感冒)开始时即在家或医院使用安宫牛黄丸,6月~1岁每次1/6丸,1~3岁每次1/4丸,4~6岁每次1/2丸口服,每天1次,连服2~3 d;如同一患儿再次出现发热病时,则改用地西泮1 mg/(kg·d),分3次口服,连服2~3 d.如此轮流执行.结果 服用安宫牛黄丸预防的25例患儿共发生296例次发热,其中发生7例次惊厥,惊厥持续时间为(3.91±1.14)min;而服用地西泮预防的288例次发热中共有17例次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为(6.74±2.25)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安宫牛黄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好于地西泮.
作者:朱蓓;李碧莹;陈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医院药房的现代化服务模式.方法 结合医院药房服务所作的尝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与结论以构建信息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安全合理使用为主要方向,形成门诊药房服务自动化、住院药房服务一体化、中药房服务特色化、药房药学服务常规化的服务模式,促进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魏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4月至7月3日手术患者出院归档病历177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100%,使用时间长21 d,短2.5 d,平均5.5 d;共计使用抗菌药物6大类12种,其中头孢菌素4种,青霉素类(口服)1种,硝咪唑类1种,氟喹诺酮类3种,氨基苷类2种,中草药制剂类1种;单用抗菌药物20.34%,二联及以上联用79.66%;在术前30 min至2 h内应用抗菌药物占25.42%.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的随意性较大、起点较高,术前静脉用药执行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周国民;刘俊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奥拉西坦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Ultimate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95),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0.8mL/min.结果 奥拉西坦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404~0.323 2 g/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n=6).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注射用奥拉西坦的质量.
作者:姜卫东;卢凯旋;万顺;周玲;任荣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医院药房发药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方法 根据药房工作实际,提出窗口发药交代注意事项.结果 与结论窗口药师为患者提供正确用药指导,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
作者:付燕霞;李连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工作的开展使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药材数量普遍下降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该文就中药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卫平;邹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展舒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选择浸膏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浸膏收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重复验证试验筛选出佳提取条件.结果 除三七、血竭外的3味中药以70%乙醇回流提取,药渣以10倍水浸泡3 h,煎煮2 h,合并提取液和煎煮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三七、血竭后制成胶囊.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迅速,测定结果可为展舒胶囊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曼;吴友良;赵小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特180例患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用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对照组(90例)用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均为4个疗程,每个疗程7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对照组为5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王文森;孙洁;王书杰;尹晓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对黄柏药材的提取物(盐酸小檗碱)作红外光谱扫描,快速鉴别该药材的真伪.方法 根据盐酸小檗碱在热水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中极微溶解,在乙醚中不溶解的特性,以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黄柏项下的鉴别提取方法,以1%醋酸甲醇为溶剂对黄柏进行提取,用纯化水对黄柏提取物进行重结晶,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101柱进行分离纯化,对洗脱液进行浓缩再结晶,对结晶干燥,并将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结果 红外光谱鉴别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盐酸小檗碱)红外光谱与盐酸小檗碱标准图谱一致.结论 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简便可靠、快速准确.
作者:蔡卫家;徐显贵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金嗓口服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40例咽喉疾病患者,均用金嗓口服液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 口服金嗓口服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适宜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姬长友;彭亦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介绍清热类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近10年有关文献报道.结果 清热类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疏散风热等功效,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解毒、免疫调节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强的药理活性.结论 清热类中药用于治疗瘟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胃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感染、各种炎症、高热症以及外感风热等病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陈开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抗焦虑抗抑郁药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调查2008年至2009年来抗焦、虑抗抑郁药在类别、处方频度、剂量和联合用药方面的情况,采用药物利用指教(DUl)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2年中抗焦虑抗抑郁药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处方频度高且有增加趋势,三环类抗抑郁药处方频度低,呈递减趋势;服用各类抗焦虑抗抑郁药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且以老年患者居多;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的用药处方中,镇静催眠药用药的频度高.结论 除帕罗西汀外,其他抗焦虑抗抑郁药在医院门急诊的使用基本合理,无滥用倾向.
作者:张焕树;张健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