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范文成;叶晓红;常美玲;粘立军;张国良

关键词:氢溴酸右美沙芬片, 辅料,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确定影响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摸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含量.方法 采用2种辅料分别制备样品,用不同的检验用水、不同检验方法分别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不同的辅料和检验用水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的方法.结论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受辅料和溶剂(水)的影响较大,干扰因素多;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不受辅料干扰,方法简单、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9.75%.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09-2010年15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集的15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以及患者年龄偏大有关,常见的损害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和胃肠道系统.结论 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何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实践与分析

    目的 总结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合理用药工作.方法 对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结果 开展处方点评以后处方合格率有所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所占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率较合理,抗菌药物选用合理性也有所提高.结论 开展处方点评与干预工作,对医院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王珍;沈才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云芝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云芝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以环己烷-三氯甲烷-甲酸乙酯-水(8∶7∶5∶1)为展开剂,用硅胶G预制薄层板,以10%的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 云芝与云芝对照药材在薄层板上主斑点位置及颜色一致,且斑点集中、分离度好.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以作为云芝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吴长辉;李晔;宋玉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工作的开展使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药材数量普遍下降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该文就中药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卫平;邹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门诊专家处方质量点评及大处方情况分析

    目的 考核医院门诊专家处方质量、评价其用药经济性和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第4季度12位门诊专家医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一般项目、处方适应性、处方用药合理性检查各项合格率都在93%以上;金额在500元以上的大处方不足1%,合格率99%.结论 门诊专家处方质量优于全院水平,用药经济、合理.

    作者:曾焕文;陈大奎;陈静;涂雪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48例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 g口服,每天3次.治疗后第14天观察患者头晕、失眠、头重症状改善情况,做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头晕、失眠、头重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小.

    作者:朱渝;潘成德;唐明山;邹耀兵;肖静;江思德;张建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精制蛋黄卵磷脂亲水-亲油平衡值测定及其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中的应用

    目的 以亲水-亲脂平衡值为指标考察精制蛋黄卵磷脂在水中和油中的分散特性并研究其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法,根据其化学位移值及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质子数相对比值(R)计算亲水-亲脂平衡值.结果 精制蛋黄卵磷脂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结论 可用精制蛋黄卵磷脂代替豆磷脂作乳化剂制备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作者:高山;麻军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展舒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展舒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选择浸膏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浸膏收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重复验证试验筛选出佳提取条件.结果 除三七、血竭外的3味中药以70%乙醇回流提取,药渣以10倍水浸泡3 h,煎煮2 h,合并提取液和煎煮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三七、血竭后制成胶囊.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迅速,测定结果可为展舒胶囊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曼;吴友良;赵小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8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07年至2009年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确诊为单纯胆囊结石103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675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58例.结果 单纯胆囊结石103例患者中,有43例术前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后全部用了抗菌药物;术前平均用药1.94 d,术后平均用药4.00 d.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术前平均用药2.34 d,术后平均用药4.26 d;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术前平均用药2.41 d,术后平均用药9.79 d.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联合用药术前占12.17%,术后为9.93%;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联合用药术前占9.09%,术后为1.75%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第2代头孢类及硝咪唑类等占70%,其中选择头孢匹胺多.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除第3代头孢类选择性偏高外,基本符合治疗原则.但应注意解决用药疗程偏长、联合用药较多的问题.

    作者:杨远荣;邹俊;叶红;汤春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重庆3家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调研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16项)对3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3家医院宏观指标均较好.通过实施干预,16项指标中,医院甲和医院乙各9项、医院丙7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医院甲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特别是在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指标.结论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及其干预措施对该区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评价非常适用,能有效干预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作者:徐道英;彭其胜;郑维国;邓国富;雷光蓉;陈开文;舒德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黄柏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

    目的 通过对黄柏药材的提取物(盐酸小檗碱)作红外光谱扫描,快速鉴别该药材的真伪.方法 根据盐酸小檗碱在热水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中极微溶解,在乙醚中不溶解的特性,以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黄柏项下的鉴别提取方法,以1%醋酸甲醇为溶剂对黄柏进行提取,用纯化水对黄柏提取物进行重结晶,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101柱进行分离纯化,对洗脱液进行浓缩再结晶,对结晶干燥,并将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结果 红外光谱鉴别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盐酸小檗碱)红外光谱与盐酸小檗碱标准图谱一致.结论 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简便可靠、快速准确.

    作者:蔡卫家;徐显贵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应通过加强药事管理减少患者退药行为

    目的 总结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2009年1月至12月退药处方594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依从性差196张(33.00%),不良反应170张(28.62%),医生不合理用药等157张(26.43%),其他因素71张(11.95%).退药例数排名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内科(28.96%)、儿科(14.14%)、急诊科(12.29%).结论 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理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董艳;华丽霞;许应强;李海蓉;董利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5例

    目的 观察应用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腹泻患儿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止泻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92.30%,39.68%和69.8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方姣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总有机碳法检测设备清洁时乌苯美司的残留量

    目的 建立生产设备清洁时乌苯美司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总有机碳(TOC)法测定,以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 乌苯美司质量浓度在1~1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小检出量为0.16 μg/mL,平均回收率为82.5%,RSD为10.4%.结论 总有机碳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制药设备清洗时鸟苯美司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蔡旭萍;吴彩萍;赵爱桔;葛孝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规范窗口发药交代的实践

    目的 探讨医院药房发药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方法 根据药房工作实际,提出窗口发药交代注意事项.结果 与结论窗口药师为患者提供正确用药指导,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

    作者:付燕霞;李连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中心药房调剂差错率的成效分析

    目的 利用品管圈,组成中心药房质量改善圈,降低中心药房调剂差错率,提升药房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中心药房药品调剂质量控制,及时分析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 调剂差错率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下降了50.51%.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问题,改善药房品质和服务水平.

    作者:蔡雪桃;陈文伟;卢结文;陈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确定影响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摸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含量.方法 采用2种辅料分别制备样品,用不同的检验用水、不同检验方法分别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不同的辅料和检验用水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的方法.结论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受辅料和溶剂(水)的影响较大,干扰因素多;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不受辅料干扰,方法简单、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9.75%.

    作者:范文成;叶晓红;常美玲;粘立军;张国良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药煎药机煎药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目的 解决中药煎药机煎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煎药质量.方法 在中药煎药机的包装机上添加浓缩装置;对于遇高热有效成分易分解破坏的中药饮片和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饮片,可以在浓缩时通过后下来解决.结果 中药煎药机添加浓缩装置后,可有效解决药包露出水面、加水量难以控制、有效成分易分解破坏等问题.结论 中药煎药机改进后,既保留了原有的特点,又吸收了传统煎药方法的优点,提高了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保证了中医治病的疗效.

    作者:盛应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90例

    目的 观察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特180例患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用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对照组(90例)用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均为4个疗程,每个疗程7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对照组为5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王文森;孙洁;王书杰;尹晓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院门诊患者罗红霉素的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罗红霉素临床应用模式,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对2010年6月门诊患者含罗红霉素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罗红霉素以妇科、泌尿科、呼吸科疾病的治疗为主.个别处方存在诊断与用药不符.结论 门诊罗红霉素使用基本合理,但某些配伍用药值得探讨.应加强临床医生与药师的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以促进罗红霉素合理使用.

    作者:杨莲华;鲍仕慧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