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热类中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陈开文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 感染性疾病, 作用机理, 应用
摘要:目的 介绍清热类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近10年有关文献报道.结果 清热类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疏散风热等功效,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解毒、免疫调节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强的药理活性.结论 清热类中药用于治疗瘟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胃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感染、各种炎症、高热症以及外感风热等病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学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统计分析

    该文对我国10种中药学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缩短中药学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措施.

    作者:屈清慧;张晓峰;方宇;张馨洋;刘晶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安宫牛黄丸预防小儿热性惊厥25例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选取25例具有热性惊厥复发倾向的患儿,在发热病(如感冒)开始时即在家或医院使用安宫牛黄丸,6月~1岁每次1/6丸,1~3岁每次1/4丸,4~6岁每次1/2丸口服,每天1次,连服2~3 d;如同一患儿再次出现发热病时,则改用地西泮1 mg/(kg·d),分3次口服,连服2~3 d.如此轮流执行.结果 服用安宫牛黄丸预防的25例患儿共发生296例次发热,其中发生7例次惊厥,惊厥持续时间为(3.91±1.14)min;而服用地西泮预防的288例次发热中共有17例次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为(6.74±2.25)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安宫牛黄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好于地西泮.

    作者:朱蓓;李碧莹;陈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道地药材龙泉灵芝的研究进展

    该文对龙泉灵芝的品质特色、地理自然环境与品质的关联、培植管理技术等进行综合介绍,旨在为大力开发利用龙泉灵芝提供思路.

    作者:叶纪沟;叶敏平;金瑛;叶世明;练艳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院门诊患者罗红霉素的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罗红霉素临床应用模式,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对2010年6月门诊患者含罗红霉素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罗红霉素以妇科、泌尿科、呼吸科疾病的治疗为主.个别处方存在诊断与用药不符.结论 门诊罗红霉素使用基本合理,但某些配伍用药值得探讨.应加强临床医生与药师的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以促进罗红霉素合理使用.

    作者:杨莲华;鲍仕慧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010年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年收集的15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ADR多发生于61~80岁年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涉及的药品有84种,排序前3位的是抗菌药物62例(39.74%),抗肿瘤药30例(19.23%),中药制剂19例(12.1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69.23%);ADR出现在用药1 h内90例(57.69%);较严重ADR 18例,新的ADR 1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57例,36.54%),其次为消化系统(47例,30.13%)及神经系统损害(17例,10.90%).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曾光;周颖;周国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基本药物制度在医疗机构推行的策略分析

    目的 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推行.方法 从基本药物的使用环节入手,探讨制度顺利推行的策略.结果 与结论政府加强配套政策改革,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情况监督考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和使用度的提高,以及公众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依赖度的提升,均有利于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中的推广.

    作者:吴金艳;谢敬东;邓伟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院2009-2010年15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集的15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以及患者年龄偏大有关,常见的损害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和胃肠道系统.结论 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何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35例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脑复康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6 mL/d)静脉滴注1次,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其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积分,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量表(WAIS-RC)进行智力测验比较.结果 治疗4周后MMSE量表、WAIS-RC量表均显示,治疗组智能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积分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对血管性痴呆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冷崇健;谢刚;陈光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展舒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展舒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选择浸膏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浸膏收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重复验证试验筛选出佳提取条件.结果 除三七、血竭外的3味中药以70%乙醇回流提取,药渣以10倍水浸泡3 h,煎煮2 h,合并提取液和煎煮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三七、血竭后制成胶囊.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迅速,测定结果可为展舒胶囊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曼;吴友良;赵小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两种方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以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为基础外加阿莫西林或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其成本.结果 阿莫西林组、左氧氟沙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3.88%和95.92%,治疗成本为210.3元和168.4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24和1.76.结论 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低,更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冯莉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4月至7月3日手术患者出院归档病历177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100%,使用时间长21 d,短2.5 d,平均5.5 d;共计使用抗菌药物6大类12种,其中头孢菌素4种,青霉素类(口服)1种,硝咪唑类1种,氟喹诺酮类3种,氨基苷类2种,中草药制剂类1种;单用抗菌药物20.34%,二联及以上联用79.66%;在术前30 min至2 h内应用抗菌药物占25.42%.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的随意性较大、起点较高,术前静脉用药执行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周国民;刘俊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金嗓口服液治疗咽喉疾病240例

    目的 观察金嗓口服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40例咽喉疾病患者,均用金嗓口服液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 口服金嗓口服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适宜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姬长友;彭亦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规范窗口发药交代的实践

    目的 探讨医院药房发药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方法 根据药房工作实际,提出窗口发药交代注意事项.结果 与结论窗口药师为患者提供正确用药指导,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

    作者:付燕霞;李连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应通过加强药事管理减少患者退药行为

    目的 总结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2009年1月至12月退药处方594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依从性差196张(33.00%),不良反应170张(28.62%),医生不合理用药等157张(26.43%),其他因素71张(11.95%).退药例数排名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内科(28.96%)、儿科(14.14%)、急诊科(12.29%).结论 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理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董艳;华丽霞;许应强;李海蓉;董利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颈康片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颈康片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包合物制备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总质量为指标评价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评价包合工艺.结果 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水,浸泡1 h,加热至沸腾回流7 h;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1∶10、包合温度30℃、磁力搅拌2 h.结论 所选的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稳定、合理.

    作者:林向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脑通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80例

    目的 观察心脑通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心脑通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对照组(80例)单用氟桂利嗪片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4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25%,对照组为68.7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脑通口服液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王文森;孙洁;王书杰;尹晓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方法初探

    该文阐述了大理学院药学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校对本科生导师指导的基本要求,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并通过从心理健康、专业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3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应用能力以及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具体做法.

    作者:缪菊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水蛭和三叶青的真伪优劣鉴别

    目的 正确鏊男水蛭和三叶青的真伪,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观察、理化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别.结果 水蛭中有性状差异较大的人工压制伪品,三叶青中混有鸟头类植物生品.结论 该鉴别方法可为基层快速鉴别水蛭和三叶青真伪提供参考.

    作者:殷红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平台、相关软件和专业数据库对医嘱进行分析,总结不合理用药医嘱.结果 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剂量不当、给药间隔不当、配伍禁忌、溶剂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重复用药等.结论 临床药师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平台上发挥专业技能,对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作者:刘冬;刘子昀;姜凤丽;张晓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确定影响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摸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含量.方法 采用2种辅料分别制备样品,用不同的检验用水、不同检验方法分别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不同的辅料和检验用水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的方法.结论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受辅料和溶剂(水)的影响较大,干扰因素多;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不受辅料干扰,方法简单、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9.75%.

    作者:范文成;叶晓红;常美玲;粘立军;张国良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