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蔡中琴;赵利新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脑复康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6 mL/d)静脉滴注1次,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其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积分,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量表(WAIS-RC)进行智力测验比较.结果 治疗4周后MMSE量表、WAIS-RC量表均显示,治疗组智能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积分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对血管性痴呆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冷崇健;谢刚;陈光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考核医院门诊专家处方质量、评价其用药经济性和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第4季度12位门诊专家医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一般项目、处方适应性、处方用药合理性检查各项合格率都在93%以上;金额在500元以上的大处方不足1%,合格率99%.结论 门诊专家处方质量优于全院水平,用药经济、合理.
作者:曾焕文;陈大奎;陈静;涂雪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结节性甲状腺肿实施临床路径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得到规范和改进.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临床路径实施前后165例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为非路径组(87例)和路径组(78例).结果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平均住院日由实施路径前的7.89 d缩短为6.86 d.非路径组与路径组患者的预防用药率分别为83.91%和97.44%,预防使用频率较高的均为第2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术前0.5~2 h预防给药率分别是60.27%和81.58%,术后72 h内停药率分别为49.43%和55.13%,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分别为4.72 d和3.95 d.两组均以预防用药、单独用药为主,联合用药较少,联合用药率从21.84%下降到6.41%.结论 临床路径实施后,该院普通外科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在术前给药时机和联合用药方面得到较好改善,术后72 h内停药率明显上升.但在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上无明显改善,在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规范.
作者:孙艳;徐元杰;周小二;吴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应用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腹泻患儿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止泻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92.30%,39.68%和69.8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方姣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抗焦虑抗抑郁药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调查2008年至2009年来抗焦、虑抗抑郁药在类别、处方频度、剂量和联合用药方面的情况,采用药物利用指教(DUl)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2年中抗焦虑抗抑郁药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处方频度高且有增加趋势,三环类抗抑郁药处方频度低,呈递减趋势;服用各类抗焦虑抗抑郁药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且以老年患者居多;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的用药处方中,镇静催眠药用药的频度高.结论 除帕罗西汀外,其他抗焦虑抗抑郁药在医院门急诊的使用基本合理,无滥用倾向.
作者:张焕树;张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云芝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以环己烷-三氯甲烷-甲酸乙酯-水(8∶7∶5∶1)为展开剂,用硅胶G预制薄层板,以10%的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 云芝与云芝对照药材在薄层板上主斑点位置及颜色一致,且斑点集中、分离度好.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以作为云芝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吴长辉;李晔;宋玉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展舒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选择浸膏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浸膏收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重复验证试验筛选出佳提取条件.结果 除三七、血竭外的3味中药以70%乙醇回流提取,药渣以10倍水浸泡3 h,煎煮2 h,合并提取液和煎煮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三七、血竭后制成胶囊.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迅速,测定结果可为展舒胶囊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曼;吴友良;赵小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集的15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以及患者年龄偏大有关,常见的损害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和胃肠道系统.结论 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何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07年至2009年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确诊为单纯胆囊结石103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675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58例.结果 单纯胆囊结石103例患者中,有43例术前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后全部用了抗菌药物;术前平均用药1.94 d,术后平均用药4.00 d.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术前平均用药2.34 d,术后平均用药4.26 d;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术前平均用药2.41 d,术后平均用药9.79 d.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联合用药术前占12.17%,术后为9.93%;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联合用药术前占9.09%,术后为1.75%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第2代头孢类及硝咪唑类等占70%,其中选择头孢匹胺多.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除第3代头孢类选择性偏高外,基本符合治疗原则.但应注意解决用药疗程偏长、联合用药较多的问题.
作者:杨远荣;邹俊;叶红;汤春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4月至7月3日手术患者出院归档病历177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100%,使用时间长21 d,短2.5 d,平均5.5 d;共计使用抗菌药物6大类12种,其中头孢菌素4种,青霉素类(口服)1种,硝咪唑类1种,氟喹诺酮类3种,氨基苷类2种,中草药制剂类1种;单用抗菌药物20.34%,二联及以上联用79.66%;在术前30 min至2 h内应用抗菌药物占25.42%.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的随意性较大、起点较高,术前静脉用药执行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周国民;刘俊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以亲水-亲脂平衡值为指标考察精制蛋黄卵磷脂在水中和油中的分散特性并研究其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法,根据其化学位移值及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质子数相对比值(R)计算亲水-亲脂平衡值.结果 精制蛋黄卵磷脂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结论 可用精制蛋黄卵磷脂代替豆磷脂作乳化剂制备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作者:高山;麻军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千年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佳工艺及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因素,考察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佳工艺条件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为,压力20 MPa,温度60℃.时间30 min.所得萃取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结论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萃取千年健,可缩短萃取时间、提高收率.
作者:赵庆;濮存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对黄柏药材的提取物(盐酸小檗碱)作红外光谱扫描,快速鉴别该药材的真伪.方法 根据盐酸小檗碱在热水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中极微溶解,在乙醚中不溶解的特性,以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黄柏项下的鉴别提取方法,以1%醋酸甲醇为溶剂对黄柏进行提取,用纯化水对黄柏提取物进行重结晶,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101柱进行分离纯化,对洗脱液进行浓缩再结晶,对结晶干燥,并将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结果 红外光谱鉴别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盐酸小檗碱)红外光谱与盐酸小檗碱标准图谱一致.结论 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简便可靠、快速准确.
作者:蔡卫家;徐显贵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医院药房的现代化服务模式.方法 结合医院药房服务所作的尝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与结论以构建信息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安全合理使用为主要方向,形成门诊药房服务自动化、住院药房服务一体化、中药房服务特色化、药房药学服务常规化的服务模式,促进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魏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以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为基础外加阿莫西林或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其成本.结果 阿莫西林组、左氧氟沙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3.88%和95.92%,治疗成本为210.3元和168.4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24和1.76.结论 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低,更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冯莉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熊胆乙肝胶囊中柴胡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柴胡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可清晰检出柴胡药材的特征斑点.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明子;玄龙洙;刘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介绍清热类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近10年有关文献报道.结果 清热类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疏散风热等功效,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解毒、免疫调节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强的药理活性.结论 清热类中药用于治疗瘟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胃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感染、各种炎症、高热症以及外感风热等病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陈开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正确鏊男水蛭和三叶青的真伪,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观察、理化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别.结果 水蛭中有性状差异较大的人工压制伪品,三叶青中混有鸟头类植物生品.结论 该鉴别方法可为基层快速鉴别水蛭和三叶青真伪提供参考.
作者:殷红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合理用药工作.方法 对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结果 开展处方点评以后处方合格率有所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所占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率较合理,抗菌药物选用合理性也有所提高.结论 开展处方点评与干预工作,对医院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王珍;沈才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特180例患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用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对照组(90例)用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均为4个疗程,每个疗程7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对照组为5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王文森;孙洁;王书杰;尹晓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