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昌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硬膜外阻滞(EA)用于妇科肿瘤患者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6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Ⅰ~Ⅱ级的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AHH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实施EA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均以10mL/(kg·h)输入复方乳酸钠.A组在硬膜外给药前预先输入聚明胶肽液总量的1/2,EA及全麻诱导后至手术切皮前再输入总量的1/2,输入速率为30 mL/min,总量为15 mL/kg.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等.结果 A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变化,B组在AHH毕(T1)时SBP,DBP,MAP明显下降,A组中心静脉压(CVP)在T1与手术毕(T2)时显著增加且均高于AHH前(T0)时及B组(P<0.05).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在稀释后A组各时点均明显下降,B组在T2和术后第1夭(T3)时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T1和T2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稀释后有所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在T1和T2时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B组(P0.05);B组输液量、麻黄碱用量、术中及术后24 h输血量均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 AHH与EA联合在治疗上可起到互补作用,用于妇科肿瘤患者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夏雷;王美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并统计2007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占第1位的始终是苯磺酸氨氯地平;2007年出院病历中联合用药率达86.34%.结论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国内外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临床用药时,应注意个体化给药,使高血压患者用药更合理、有效、经济.
作者:叶佐武;石佳娜;王小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丹皮酚传递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丹皮酚传递体,以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佳处方和工艺;考察其多分散度、Zeta电位、包封率,并对传递体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丹皮酚传递体分散于0.9%氯化钠注射用水中,室温放置20 d稳定,粒径变化较小.佳配方为磷脂/胆固醇3:1,磷脂/吐温-80 2:1,磷脂/丹皮酚10:1;水合温度为37℃,平均粒径为89.34 nm.结论 丹皮酚传递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得传递体粒径较小且均匀.
作者:李志;胡海英;王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2008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日均费用比较稳定.钙拮抗剂2年中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均居榜首.结论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作者:秦冬颖;黄业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莫西沙星是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第4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归纳总结了2007年国内莫西沙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妇科急性盆腔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薇;匡长春;刘祖雄;丁启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或电复律成功后在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胺碘酮,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好转.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罗先润;曹程浩;李朗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视明合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醇提法、水提醇沉法制备视明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芩、白芷、白芍、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够检测出黄芩、白芷、白芍、三七药材.结论 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检测准确、灵敏,可用于视明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林丽;张瑶;龙世林;姚云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240例,根据随机量表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每晚1次)、非诺贝特组(200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晨起口服非诺贝特100mg,晚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m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27.49%,27.72%.9.5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6.83%;非诺贝特组分别下降10.78%,8.64%,34.92%,HDL-C上升22.21%;联合用药组分别下降30.71%,31.92%,38.13%,HDL-C上升27.74%.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阿托伐他汀组(62.50%)和非诺贝特组(60.00%).3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肌病症状,无退出或终止病例.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临床可行性,但应该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服药方法,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作者:王月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致药源性脱发的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91-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引起药源性脱发的药物文献,将涉及药物分为抗微生物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中药和其他4类进行归纳.结果 共检索到抗微生物药物10种,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3种,中药2种,其他8种,共计23种非化疗药物可引起药源性脱发.结论 非化疗药物引起药源性脱发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药源性脱发问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康勤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中药洗剂中非法添加苯扎溴铵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中药洗剂金归洗液进行微量苯扎溴铵的检测.结果 化学分析法和紫外光谱扫描法的干扰大,结果不明显,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方便.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中药洗剂中添加的苯扎溴铵含量检测.
作者:陈卫平;陈琴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健脑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健脑颗粒中川芎、枸杞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中主要成分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川芎、枸杞子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20~1.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0.80%(n=6).结论 所用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健脑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万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在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住矫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医院分娩的初产妇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产妇临产后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体位矫正,对照组不作体位矫正.结果 观察组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枕后位产妇通过改变体位矫正枕后位,不但能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且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和围产儿情况.
作者:周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SF)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阳性对照,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阿魏酸钠组(SF组)、洛汀新组(ACEI组).术后第9天处死大鼠,肾组织用Masson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以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结果 在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α-SMA及HGF的表达方面,UUO组明显高于SHAM组,SF组、ACEI组均明显低于UUO组,且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与肾闻质的α-SMA、H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HGF的表达在SF组和ACEI组较高,与UUO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SF的防治作用与ACEI相似,可能是通过减少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MyoF)的数量、上调HGF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谌洪俊;苏宁;陈昱江;朱春玲;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荆相关性肾病(RCIN)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5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于造影前1 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0 mL,治疗组63例于造影前24 h和造影后24 h口服乙酰半胱氨酸600 mg,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在造影前、造影后48 h查血清肌酐.结果 治疗组肌酐增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CIN的发生率(32.2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9.84%).结论 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RCIN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吉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环孢素A(CsA)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和防治对策,供临床参考.方法 检索1980年至2008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CsA所致ADR病例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检索到CsA所致ADR 72例,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泌尿、消化、神经系统及牙龈,一般较严重,但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结论 器官移植术后,使用CsA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注意可能出现的ADR.
作者:程凯;贾萍;徐珽;唐尧;胡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金莲花醇提物的抗呼吸道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并用鸡红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药物对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药物和病毒先在体外直接作用后的共同接种试验中,金莲花醇提物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体外直接灭活作用;在甲型流感病毒先感染鸡胚后再接种药物试验中.金莲花醇提物可抑制病毒在鸡胚内的增殖.结论 金莲花醇提物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赵宏伟;赵玉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相关资料文献,从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利奈唑胺是具有给药途径优势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曲俊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种类、发生时间、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对医院2008年输液室抗菌药物ADR报告106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高,共35例(33.02%),61岁以上患者有14例(13.21%);引起ADR的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其中加替沙星20例,阿奇霉素19例,头孢曲松钠17例;ADR发生时间在1 h以内的76例(71.70%);ADR损害以皮肤黏膜系统损害为主,共51例(48.11%);新的、严重的ADR 23例(21.70%).结论 加强医院输液室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分析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王维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选择骨科住院择期手术病例92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30~60 min快速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 g,4 h后再次同剂量滴注1次;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回病房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连用7 d.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率、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科手术在术前麻醉诱导期及术后短期使用抗菌药物效果好,随意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反而会增加感染机会.
作者:杨小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普乐安片氮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方法 通过建立测定普乐安片氮含量的数学模型,找出影响测定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评估,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终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果 合成不确定度为0.019 2,扩展不确定度为0.7,普乐安片氮含量测定结果为(17.0±0.7)mg/片.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普乐安片氮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黄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