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相爱
目的 研究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了PEI对Hela细胞的毒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考察PEI与DNA的结合能力,测定PEI-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及考察转粢率.结果 PEI的细胞毒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高相对分子质量PEI的细胞毒性远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PEI;高相对分子质量PEI在较低的N/P比时就能对DNA起到完全阻滞作用;低相对分子质量PEI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明显大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I;Zeta电位随着PEI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都与组成中的N/P比有关;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的PEI(PEI 2K)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率低,而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的PEI(PEI 25K)的转染率高.结论 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各项性能指标以及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都有较大影响.
作者:张璇;潘仕荣;冯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海藻酸钠为增稠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制备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 制得的液体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明液体,pH为5.57,鉴别、检查结果均符合2005年版<国药典(二部)>中的相关规定,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9.39~62.6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2.92%(n=6).结论 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液处方合理,质量符合要求.
作者:杨远荣;任贻军;林飞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解表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7 nm;进样量10μL.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在2~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1.86%(n=9).结论 所用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小儿解表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张烨;张海珠;周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提取形状参数(m),溶出药物50%所需时间(T50),溶出药物63.2%所需时间(T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体外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国药典(二部)>的相关规定,不同厂家产品间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溶出度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药监部门应加强生产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药品生产工艺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均衡性.
作者:潘柏良;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异丙酚单独静脉麻醉(61例)或联合米非司酮(68例)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并进行对比,观察镇痛效果、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率100%,手术时间缩短,宫颈充分软化率高,术中用药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优梅;张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4例拟行PPH手术治疗的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围手术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或按常规处理,观察治疗后组织HE染色的改变,并进行术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黏膜完整性较好、黏膜及黏膜下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下水肿明显减轻,且术后疼痛、出血和水肿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在PPH围手术期的应用疗效确切,对炎症、肛门疼痛、出血和水肿等局部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PPH围手术期辅助用药.
作者:郑凯;谢康康;吴伟;魏乃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综述叶下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为叶下珠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查阅近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叶下珠具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对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肝纤维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可预防原发性肝癌;具有抗菌和抗内毒素作用;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与阿司匹林或尿激酶比较,其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减小.临床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结论 叶下珠是一种值得深入开发的天然药物.
作者:玉顺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7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与61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和HCMV-DNA检测.结果 观察组UU和HCMv感染率分别为42.52%和44.88%,对照组分别为11.48%和14.75%,观察组双重感染率为16.67%,两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孕妇宫颈UU和HCMV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吴线玲;谢军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结合其意愿采用随机法分成2组,均予常规糖尿病治疗,治疗组57例加用阿米替林12.5mg口服(2次/d),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症状调整剂量;对照组59例加用甲钴胺500 μg口服(3次/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0.88%,总有效率为80.70%;时照组显效率为30.51%,总有效率为64.4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也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作者:王蕾;徐朝义;高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医院自制制剂祛腐生肌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形薄层扫描法(λS=475 nm)测定祛腐生肌散中血竭素含量.结果 血竭素点样量在0.21~1.05 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59%(RSD=0.94%).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祛腐生肌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苑相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犬血浆中豆腐果苷质量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KC)法.方法 以0.05 mol/L NaH2PO4缓冲液(调pH=3.5)-甲醇(77:13)为流动相,犬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萃取后,采用RP-HPLC法测定犬血浆中豆腐果苷的质量浓度.结果 犬血浆中豆腐果苷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25~5.000 μg/mL,平均相对回收率为88.16%~97.5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2.38%,豆腐果苷的检测限为10 ng/mL.结论 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豆腐果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郑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 μm),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在2.5~4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高、中、低3种量级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00.3%,RSD为0.54%~0.82%,有关物质检查的限量为1.0%.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夏赛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病毒清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03 4~1.034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0%,RSD为1.79%(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病毒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兰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治疗泌尿道感染的两种方案,为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提供参考.方法 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莫西沙星组32例单次口服莫西沙星片400mg/d,左氧氟沙星组31例予左氧氟沙星片400mg/d(分2次口服).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和87.1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0%和74.1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8%和6.4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的治疗方案成本和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0.00元和3.20,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46.34元和0.53,两组成本和成本-效果比差异明显(P<0.01).结论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较莫西沙星为佳.
作者:郑海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肾石通颗粒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4%磷酸溶液(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槲皮素与山柰素质量浓度分别在0.90~9.04 μg/mL和1.96~19.6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2和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3%和95.69%,RSD分别为1.04%和0.87%(n=9).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肾石通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义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银花类药材中掺伪钾盐的补充检验方法.方法 火焰类型为空气/乙炔,采用钾空心阴极灯,钾检测波长为766.5 nm,乙炔气流量为1.7 L/min,空气流量为13.5~15.0 L/min,狭缝2.0 nm.结果 钾离子质量浓度在0.263 2~2.63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2),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1.4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山银花、金银花中钾盐的含量.
作者:龙欢周;刘水平;胡雪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105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ACS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前30 min 0.2 μg/(kg·min),后以0.05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72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7 d及30 d观察组复合心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7.7%,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9.69%,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5.80%和7.73%,死亡率均降低了1.92%;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均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43%和7.69%(P>0.05).结论 在ACS药物保守治疗中,小剂量替罗非班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与肝素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用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邑;杜春丽;刘小燕;周音频;何作云;于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损伤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87例患者中,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66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21例.结果 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大小依次为小肠损伤4.60%,骶前静脉丛损伤3.45%,阴道损伤3.45%,前列腺损伤2.30%,精囊、输精管损伤2.30%,输尿管损伤1.15%.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14例均在腹腔镜下进行修补等处理,术后恢复好;出院后随访1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具备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与娴熟的器械操作专业技能,熟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解剖及操作要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中转开腹均是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董纯秀;彭波;刘月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宫血宁胶囊和常规药物(氨甲苯酸片与环丙沙星胶囊)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 放置IUD后,观察组88例即开始口服宫血宁胶囊(2粒,每日3次),对照组88例予口服氨甲苯酸片(0.5 g,每日3次)及环丙沙星胶囊(0.5 g,每日2次),均连服7 d为1个疗程,此后每月于月经来潮第2天开始同法服药,共服3个疗程.结果 放置IUD后,3 d和7 d阴道出血未净率观察组分别为5.68%和2.27%,对照组分别为54.55%和29.5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发生率观察组为6.82%,对照组为44.32%,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期间点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68%和46.5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宫血宁胶囊防治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晓黎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