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娟
目的 制备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海藻酸钠为增稠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制备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 制得的液体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明液体,pH为5.57,鉴别、检查结果均符合2005年版<国药典(二部)>中的相关规定,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9.39~62.6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2.92%(n=6).结论 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液处方合理,质量符合要求.
作者:杨远荣;任贻军;林飞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抗菌药物的用量及病历、处方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审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至6月用药量及出院病历、门诊处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22.9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住院总用药金额的30.9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门诊总用药金额的15.60%;住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76.67%,联合用药比例为56.67%;门诊处方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37.82%,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6.13%.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李航;赵瑞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了PEI对Hela细胞的毒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考察PEI与DNA的结合能力,测定PEI-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及考察转粢率.结果 PEI的细胞毒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高相对分子质量PEI的细胞毒性远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PEI;高相对分子质量PEI在较低的N/P比时就能对DNA起到完全阻滞作用;低相对分子质量PEI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明显大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I;Zeta电位随着PEI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都与组成中的N/P比有关;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的PEI(PEI 2K)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率低,而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的PEI(PEI 25K)的转染率高.结论 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各项性能指标以及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都有较大影响.
作者:张璇;潘仕荣;冯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79岁,汉族,因食管恶性肿瘤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治疗,既往无家族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示脉搏74次/min,血压120/70 mm Hg,余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阴性,拟行下段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前为预防感染,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商品名他唑仙,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90508305)2.25 g加入10 mL/支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用药后2 min,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冰凉、口唇发紫、意识模糊、血压持续降低(低至50/30 mm Hg).
作者:向明凤;陈亮;胡大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 μm),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在2.5~4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高、中、低3种量级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00.3%,RSD为0.54%~0.82%,有关物质检查的限量为1.0%.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夏赛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损伤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87例患者中,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66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21例.结果 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大小依次为小肠损伤4.60%,骶前静脉丛损伤3.45%,阴道损伤3.45%,前列腺损伤2.30%,精囊、输精管损伤2.30%,输尿管损伤1.15%.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14例均在腹腔镜下进行修补等处理,术后恢复好;出院后随访1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具备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与娴熟的器械操作专业技能,熟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解剖及操作要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中转开腹均是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董纯秀;彭波;刘月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肾石通颗粒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4%磷酸溶液(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槲皮素与山柰素质量浓度分别在0.90~9.04 μg/mL和1.96~19.6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2和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3%和95.69%,RSD分别为1.04%和0.87%(n=9).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肾石通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义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综述叶下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为叶下珠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查阅近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叶下珠具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对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肝纤维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可预防原发性肝癌;具有抗菌和抗内毒素作用;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与阿司匹林或尿激酶比较,其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减小.临床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结论 叶下珠是一种值得深入开发的天然药物.
作者:玉顺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病毒清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03 4~1.034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0%,RSD为1.79%(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病毒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兰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观察托烷司琼与恩丹西酮在小细胞肺癌化疗中止吐的疗效.方法 将14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托烷司琼(74例,5 mg于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与恩丹西酮(70例,于化疗法前30 min及化疗结束时各8 mg静脉滴注)对足叶乙苷加顺铂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作用.结果 托烷司琼与恩丹西酮24 h内控制呕吐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1.42%,恶心完全控制率分别为62.16%和57.1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托烷司琼对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作用明显优于恩丹西酮,两者72 h控制呕吐有效率分别为54.85%和2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托烷司琼治疗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作用不明显,但可以有效预防迟发性呕吐.
作者:柳淑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宫血宁胶囊和常规药物(氨甲苯酸片与环丙沙星胶囊)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 放置IUD后,观察组88例即开始口服宫血宁胶囊(2粒,每日3次),对照组88例予口服氨甲苯酸片(0.5 g,每日3次)及环丙沙星胶囊(0.5 g,每日2次),均连服7 d为1个疗程,此后每月于月经来潮第2天开始同法服药,共服3个疗程.结果 放置IUD后,3 d和7 d阴道出血未净率观察组分别为5.68%和2.27%,对照组分别为54.55%和29.5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发生率观察组为6.82%,对照组为44.32%,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期间点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68%和46.5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宫血宁胶囊防治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晓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氯哌丁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 μm),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30:70,三乙胺1.0 mL,用磷酸调pH至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10μL.结果 盐酸氯哌丁质量浓度在5.125~25.62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为1.80%(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盐酸氯哌丁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珠;高振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颈康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马钱子、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处方中马钱子中士的宁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检出马钱子、白芍的特征斑点;士的宁质量浓度在2.18~19.64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8%,RSD=0.25%(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向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液后注入95%乙醇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医院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4例行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上述方案治疗后,64例患者治愈57例,治愈率为89.06%,有效率96.87%,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液后注入95%乙醇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的特点,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罗武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提取形状参数(m),溶出药物50%所需时间(T50),溶出药物63.2%所需时间(T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体外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国药典(二部)>的相关规定,不同厂家产品间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溶出度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药监部门应加强生产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药品生产工艺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均衡性.
作者:潘柏良;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在鼾症手术中对早期拔管的作用.方法 择期鼾症手术患者4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2组.A组予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加肌松药维持,B组以芬太尼、异氟醚加肌松药维持,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1)、麻醉维持60min(T2)、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肌松药用量.结果 A组T2及T3时的MAP和HR均低于B组(P<0.05),术毕至拔管时间、肌松药用量也少于B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能降低术中循环指标,减少肌松药的用量,术毕可早期拔管.
作者:魏智慧;张海清;韩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炎琥宁粉针剂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两组均加用维生素C静脉滴注,观察患儿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78.3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炎琥宁可提高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海燕;闫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鞍区肿瘤术前评估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探讨鞍区肿瘤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鞍区肿瘤术前评估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总结鞍区肿瘤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和体会.结果 术后出现尿崩症31例(43.06%),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7例(37.50%).术后尿崩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发生与肿瘤性质、大小,术前有无内分泌紊乱、视野和手术入路有明确相关性(P<0.01).结论 实施术前评估、全程跟踪、预见性干预护理,可以及时、有效防治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严小芳;张群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槐米中芦丁的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方法 在提取功率、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单因素考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对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 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20 kHz、提取功率800W、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芦丁提取率高为18.25%.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简单可行、速度快,可提高槐米中芦丁的收率.
作者:魏彩霞;谢俊峰;高媛媛;杨静;赵惠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OSAHS相关高血压(OSAHAHT)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OSAHS及OSAHAHT患者各2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8-OHdG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MnSOD水平,并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HS及OSAHAHT患者血清8-OHdG水平明显升高,Mn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8-OHdG及MnSOD水平与反映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 OSAHS及OSAHAHT患者存在8-OHdG及MnSOD水平的变化,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OSAHS及OSAHAHT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及氧化损伤.
作者:高爱武;高淑磊;杨林兴;颜新彦;陆亚莉;张文彦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