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虎;胡晓敏;张培敏;朱岩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异丙酚单独静脉麻醉(61例)或联合米非司酮(68例)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并进行对比,观察镇痛效果、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率100%,手术时间缩短,宫颈充分软化率高,术中用药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优梅;张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提取形状参数(m),溶出药物50%所需时间(T50),溶出药物63.2%所需时间(T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体外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国药典(二部)>的相关规定,不同厂家产品间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溶出度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药监部门应加强生产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药品生产工艺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均衡性.
作者:潘柏良;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前米索前列醇阴道内置入的佳有效剂量.方法 将90例停经8周以内、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初孕产妇,按阴道内置药的剂量不同分为3组,即200 μg组、400 μg组、600 μg组,观察各组有效宫颈扩张度、术中出血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有效宫颈扩展强度比率,400μg组(93.33%)及600 μg组(96.67%)显著高于200 μg组(30.00%),但400 μg组与600 μ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200 μg组为18.67 mL,400 μg组为16.58 mL,600 μg组为16.45 mL,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00 μg组为0,600 μg组为16.67%,400 μg组为6.67%,600 μg组明显高于400 μg组.结论 400 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可作为人工流产术前软化、松弛、扩张宫颈的佳给药方法.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4例拟行PPH手术治疗的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围手术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或按常规处理,观察治疗后组织HE染色的改变,并进行术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黏膜完整性较好、黏膜及黏膜下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下水肿明显减轻,且术后疼痛、出血和水肿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在PPH围手术期的应用疗效确切,对炎症、肛门疼痛、出血和水肿等局部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PPH围手术期辅助用药.
作者:郑凯;谢康康;吴伟;魏乃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和分析国内近几年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致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预后等.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致不良反应主要有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便、四肢抽搐、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韩培红;冯国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益生胶囊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5:4: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λS=525 nm,λR=700 nm.结果 齐墩果酸点样量在1.964~9.8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5 1,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RSD=3.22%.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益生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雷健;邢茂;王芳;张恩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探讨药剂科开展科研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科研策略,使药剂科的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建设好医院、服务于患者起到良好作用.
作者:王莉文;李介博;朱传钧;陈惠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79岁,汉族,因食管恶性肿瘤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治疗,既往无家族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示脉搏74次/min,血压120/70 mm Hg,余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阴性,拟行下段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前为预防感染,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商品名他唑仙,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90508305)2.25 g加入10 mL/支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用药后2 min,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冰凉、口唇发紫、意识模糊、血压持续降低(低至50/30 mm Hg).
作者:向明凤;陈亮;胡大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105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ACS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前30 min 0.2 μg/(kg·min),后以0.05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72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7 d及30 d观察组复合心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7.7%,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9.69%,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5.80%和7.73%,死亡率均降低了1.92%;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均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43%和7.69%(P>0.05).结论 在ACS药物保守治疗中,小剂量替罗非班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与肝素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用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邑;杜春丽;刘小燕;周音频;何作云;于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结合其意愿采用随机法分成2组,均予常规糖尿病治疗,治疗组57例加用阿米替林12.5mg口服(2次/d),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症状调整剂量;对照组59例加用甲钴胺500 μg口服(3次/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0.88%,总有效率为80.70%;时照组显效率为30.51%,总有效率为64.4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也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复方鱼石脂栓,用于治疗痔疮.方法 以鱼石脂、苯佐卡因、黄连素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复方鱼石脂栓,初步拟订检查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 该制剂用于治疗痔疮,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福;方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25例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肾毒性.方法 选取应用万古霉素的25例老年患者,对所做的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肾功能指标、合理用药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血药浓度监测的正常范围内,老年人应用万古霉素是安全的,但仍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范毅;胡青;许静;王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在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常规采用蓝光治疗,口服鲁米那,静脉滴注茵栀黄、白蛋白等;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口服.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水平下降情况.结果 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66±1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μmol/L;胆红素降至正常值的天数为(4.0±1.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81±1.2)d(P<0.01).结论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戎书敏;金静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中盐酸头孢他美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0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冰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结果 头孢他美质量浓度在10.0~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5%~100.81%,RSD为1.16%(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鲜杨;龙恩武;袁浩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 μm),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在2.5~4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高、中、低3种量级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00.3%,RSD为0.54%~0.82%,有关物质检查的限量为1.0%.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夏赛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医院自制制剂祛腐生肌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形薄层扫描法(λS=475 nm)测定祛腐生肌散中血竭素含量.结果 血竭素点样量在0.21~1.05 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59%(RSD=0.94%).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祛腐生肌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苑相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7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与61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和HCMV-DNA检测.结果 观察组UU和HCMv感染率分别为42.52%和44.88%,对照组分别为11.48%和14.75%,观察组双重感染率为16.67%,两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孕妇宫颈UU和HCMV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吴线玲;谢军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氯哌丁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 μm),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30:70,三乙胺1.0 mL,用磷酸调pH至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10μL.结果 盐酸氯哌丁质量浓度在5.125~25.62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为1.80%(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盐酸氯哌丁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珠;高振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槐米中芦丁的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方法 在提取功率、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单因素考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对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 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20 kHz、提取功率800W、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芦丁提取率高为18.25%.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简单可行、速度快,可提高槐米中芦丁的收率.
作者:魏彩霞;谢俊峰;高媛媛;杨静;赵惠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作者:王蕾;徐朝义;高励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