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培红;冯国梁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恢复期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20mg(每日早饭后口服),疗程均为12周.两组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制量表(HAMD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以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及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血浆Cor,CRH,ACTH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浆Cor,CRH,ACTH含量降低可能是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一种作用机制.
作者:卓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抗菌药物的用量及病历、处方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审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至6月用药量及出院病历、门诊处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22.9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住院总用药金额的30.9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门诊总用药金额的15.60%;住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76.67%,联合用药比例为56.67%;门诊处方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37.82%,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6.13%.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李航;赵瑞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前米索前列醇阴道内置入的佳有效剂量.方法 将90例停经8周以内、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初孕产妇,按阴道内置药的剂量不同分为3组,即200 μg组、400 μg组、600 μg组,观察各组有效宫颈扩张度、术中出血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有效宫颈扩展强度比率,400μg组(93.33%)及600 μg组(96.67%)显著高于200 μg组(30.00%),但400 μg组与600 μ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200 μg组为18.67 mL,400 μg组为16.58 mL,600 μg组为16.45 mL,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00 μg组为0,600 μg组为16.67%,400 μg组为6.67%,600 μg组明显高于400 μg组.结论 400 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可作为人工流产术前软化、松弛、扩张宫颈的佳给药方法.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当归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作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以10℃以下放置过夜的氯仿-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双波长(λS=520 nm,λR=700 nm)扫描法测定当归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黄芪甲苷点样量在1.006~8.0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8%,RSD=1.76%(n=6).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补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综述叶下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为叶下珠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查阅近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叶下珠具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对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肝纤维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可预防原发性肝癌;具有抗菌和抗内毒素作用;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与阿司匹林或尿激酶比较,其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减小.临床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结论 叶下珠是一种值得深入开发的天然药物.
作者:玉顺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盐酸奈福泮与盐酸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所致超敏现象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评分(ASA)Ⅰ级或Ⅱ级,将其随机均分为3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盐酸奈福泮组(RN组)、瑞芬太尼+盐酸氯胺酮(RK组).术中均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4 ng/mL,根据手术刺激调整瑞芬太尼的靶质量浓度,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RN组静脉注射奈福泮0.5 mg/kg,R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观察3组术后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患者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结果 与R组相比,RK和RN组术后2 h镇痛评分降低、镇静评分显著增高(P<0.05),6 h内曲马多使用总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盐酸奈福沣与与盐酸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产生的超敏现象的疗效确切且差异不显著.
作者:王翠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结合其意愿采用随机法分成2组,均予常规糖尿病治疗,治疗组57例加用阿米替林12.5mg口服(2次/d),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症状调整剂量;对照组59例加用甲钴胺500 μg口服(3次/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0.88%,总有效率为80.70%;时照组显效率为30.51%,总有效率为64.4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也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提取形状参数(m),溶出药物50%所需时间(T50),溶出药物63.2%所需时间(T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体外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国药典(二部)>的相关规定,不同厂家产品间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5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溶出度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药监部门应加强生产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药品生产工艺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均衡性.
作者:潘柏良;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25例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肾毒性.方法 选取应用万古霉素的25例老年患者,对所做的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肾功能指标、合理用药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血药浓度监测的正常范围内,老年人应用万古霉素是安全的,但仍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范毅;胡青;许静;王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至2009年收集的4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336例,83.58%);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多(174例,43.28%),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微生物药(70例,40.23%),以左氧氟沙星为首;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发生率18.91%(76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134例,33.33%)、胃肠道反应(119例,29.60%)常见.结论 应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余佳;李应霞;黎莉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和分析国内近几年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致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预后等.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致不良反应主要有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便、四肢抽搐、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韩培红;冯国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用于诊断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行胸腔镜检查的87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前、术后的全程护理.结果 87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地实施了胸腔镜检查,其中81例(93.10%)明确了诊断,为进一步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结论 在胸腔镜检查中精心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杨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例奥美拉唑钠注射液变色的原因.方法 采用了同等条件的模拟试验,测定奥美拉唑钠+氯化钠注射液、奥美拉唑钠+氯化钠注射液+酚磺乙胺pH,观察溶液分别放置1 h和2 h后颜色、pH、澄明度的变化.结果 奥美拉唑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pH为9.14,药液呈无色透明状.当其与酚磺乙胺配伍后,pH由9.14下降为7.6,随时间的增加药液颜色由混浊到微黄色后变成淡黄色;放置后颜色加深,1 h后药液pH下降至6.8且颜色呈淡茶色,2 h后药液pH继续下降至6.2且颜色渐呈深茶色.结论 试验结果与病房所述药液颜色变化过程相吻合,基本证实了奥美拉唑钠注射液与酚磺乙胺配伍后,随着pH的下降而产生外观变化,药液颜色由浅茶色渐变为深茶色.
作者:李丽华;赵祎镭;杜佳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海藻酸钠为增稠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制备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 制得的液体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明液体,pH为5.57,鉴别、检查结果均符合2005年版<国药典(二部)>中的相关规定,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9.39~62.6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2.92%(n=6).结论 左氧氟沙星原位胶化滴眼液处方合理,质量符合要求.
作者:杨远荣;任贻军;林飞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液后注入95%乙醇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医院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4例行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上述方案治疗后,64例患者治愈57例,治愈率为89.06%,有效率96.87%,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液后注入95%乙醇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的特点,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罗武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颈康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马钱子、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处方中马钱子中士的宁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检出马钱子、白芍的特征斑点;士的宁质量浓度在2.18~19.64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8%,RSD=0.25%(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向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PASS系统分阶段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病区住院患者医嘱,分析评价不同级别警示信息的发生率,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判定警示信息的有效性.结果 PASS系统监测提示的警示信息涉及医嘱846条,不同监测类型警示信息出现频次排前3位的分别为药物相互作用、剂量审查和给药途径;医生对警示信息的采纳率为26.82%.结合临床实际,无效警示信息292务,占问题医嘱数的34.52%.结论 PASS系统可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临床药学信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应积极改进和消除部分警示信息无效的问题,提高系统的适用性.
作者:朱曼;郭代红;刘皈阳;裴斐;王波;陈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出现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不良现象,致中毒性耳聋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经济压力.在临床应用中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充分做好中毒性耳聋的预防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对于大限度减少或避免耳毒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亮;刘天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 μm),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在2.5~4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高、中、低3种量级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00.3%,RSD为0.54%~0.82%,有关物质检查的限量为1.0%.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夏赛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离子色谱法,以同时测定抗癫痫药唑尼沙胺(zonisamide,ZNS)原料药中有关杂质1,2-苯并异噁唑-3-甲基磺酸钠(BOS-Na)和1,2-苯并异噁唑-3-乙酸(BOA-H)以及两种一般杂质Cl-和SO42-.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Dionex Ionpac AS4A-SC型阴离子分析柱,淋洗液为0.3 mmol/L Na2CO3和1.6 mmol/L NaHCO3的混合溶液,电导检测.结果 各待测组分在所设计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5~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4%~103.4%.结论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可同时测定ZNS中有关杂质BOS-Na和BOA-H以及一般杂质Cl-和SO42-.
作者:宋周虎;胡晓敏;张培敏;朱岩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