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倪振飞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紊和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泮托拉唑、对照组子奥美拉唑,两组均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疗程1周.各组在治疗前1周内和治疗后4~8周分别检测HP感染情况,并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是根除HP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5例

    目的 探索一种促进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尽快愈合的粘堵治疗方法.方法 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及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对照组仅予常规保守治疗.结果 观察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平均为(45±7)d,对照组平均为(59±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较短.结论 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吻合口瘘进行粘堵,相对加快了吻合口痿的愈合时间,减轻了惠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刘晖;贾涛;马玉泉;苏春勇;张山;苗毅;赵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新进展

    该文介绍了近5年来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新应用进展,包括在阴离子和有机酸、阳离子和有机胺、抗生素、中药材和多糖类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离子色谱法检测的独特性在于离子分离分析,可将其作为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封淑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安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制剂胃安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 柱(250 mm×4.6mm,5μm),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以磷酸调pH至3.0)-乙腈(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8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40~2.02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16%,RSD为2.12%(n=9).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高,适于复方制剂胃安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有龙;贺敬竹;朱文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浆TXA2/PGI2平衡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平衡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肝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于肝门阻断前30 min恒速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治疗组同时点予恒速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乌司他丁1.2万U/kg.两组分别在术前、肝门阻断末、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A2和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EU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活性.结果 肝门阻断末或术后第1天,对照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升高,治疗组无明显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TXB2 /6-keto-PGF1α比值均恢复至肝门阻断前水平;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治疗组血浆IL-6,IL-8,TNF-α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两组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肝叶切除术可引起血浆TXA2/PGI2的平衡失调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引起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浆TXA2/PGI2平衡失调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祖能;黄定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奥沙利铂与培美曲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和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经济效果.方法 应用培美曲塞和奥沙利铂分别治疗NSCLC,观察其治疗疗效、毒性反应与治疗成本.结果 培美曲塞的治疗效果好于奥沙利铂,但是临床成本却很高,奥沙利铂治疗费用相时较低.结论 使用奥沙利铂治疗NSCLC经济效果较好.

    作者:黄毅;杨红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009年国内曲安奈德临床应用概况

    通过查阅2009年国内有关医药文献,总结曲安奈德在眼科、五官科、皮肤科、泌尿外科、骨科等的临床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是辅助治疗眼爆炸伤和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方法,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所致弥漫性或(和)囊样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曲安奈德治疗麻痹性斜视、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口腔滑膜炎和关节囊炎、口腔扁平苔藓、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斑秃、包皮龟头炎、疥疮结节及外伤性尿道瘢痕狭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小儿体表真性血管瘤等均有明显肯定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刘祖雄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联合硝呋太尔片治疗外阴阴道混合性感染86例

    目的 观察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联合硝呋太尔口服片治疗外阴阴道混合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性临床试验,选择妇科门诊诊断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156例,其中观察组86例采用硝呋太尔(500 m)-制霉菌素(200 000 IU)阴道栓阴道内给药,每晚1枚,6次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硝呋太尔片200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7 d;对照组70例采用硝酸咪康唑栓(400mg)阴道内给药,每晚1枚,3次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甲硝唑片200mg,每天3次,连续口服7 d.分别于用药前、停药后3~10 d进行妇科检查、临床症状评分、细菌学真菌学检查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156例患者中完成随访151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68例).观察组痊愈55例(66.27%),显效24例(28.92%),总有效率95.18%(79/83),细菌真菌学治愈率92.77%(77/83);对照组痊愈43例(63.24%),显效21例(30.88%),总有效率94.12%(64/68),细菌真菌学治愈率91.18%(62/68).观察组有1例、对照组有6例出现外阴刺痛、胃肠不适等反应.结论 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联合硝呋太尔片治疗外阴阴道混合性感染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易接受.

    作者:吴美君;卢慧玲;李琴芳;鲁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005-2008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根据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2008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出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并分类排序、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性镇痛药品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芬太尼注射液居首位,而哌替啶注射液逐年下降.结论 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已成为医院麻醉镇痛性药应用的主流品种.

    作者:关道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金黄痔疮软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测定复方金黄痔疮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色谱柱为Diamond 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42:58,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5 nm,进样量20μL.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质量浓度在12.8~102.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1.10%(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方金黄痔疮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孔繁晟;杨正奇;严春艳;贲永光;庞小雄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600mg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均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纽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郑向晖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海珠明目滴眼液中牛磺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海珠明目滴眼液中牛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邻苯二甲醛(OPA)和乙硫醇反应生成的衍生物,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μ-Bondapak C18柱(300 mm×3.9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6: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5℃.结果 牛磺酸进样量在0.081~0.2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84%,RSD为1.61%(n=6).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海珠明目滴眼液中牛磺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邹贤刚;蒋伟哲;蒋明廉;梁祖珍;巫世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PVP K30和PVP VA64中的醛

    目的 建立检测PVP K30和PVP VA64中醛含量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方法 取试样的水溶液,加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再加硫酸铁铵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嗪被高铁离子氧化,生成蓝绿色稠合阳离子,在635nm波长处有吸收峰,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绘制乙醛标准溶液的标准曲线并据此计算试样中的醛.结果 醛含量在0~44 μg范围内(以乙醛为对照)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81),回收率为93.60%~101.10%,PVP K30和PVP VA64的RSD分别为2.85%和1.35%(n=6).结论 与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的酸碱滴定法相比,所用方法具有较好的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且能同时检测PVP VA64中的醛;与2001年版<欧洲药典>相比,该法检测对象更全面,所用试剂更经济、易购.

    作者:邱湘龙;张育胜;贾毅;黄葛琳;赵艳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方法 选择32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30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非腔梗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分又部向下1.5~2 cm前壁、后壁、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内中膜厚处,取其平均值,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 腔梗组tMT较非腔梗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和P<0.01),非腔梗组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腔梗组和非腔梗组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腔梗组和非腔梗组斑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较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董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均于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07 mg/kg,然后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1.5~2.0μg/kg、异丙酚1~2 m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定容呼吸模式,潮气量8~12 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新鲜气流量1~4 L/min,吸入2~3 min,之后降至0.2~0.3 L/min,异氟醚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1.5%范围内,七氟醚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2.7%~4.0%范围内,术中辅助应用芬太尼,使血压、心率的变化幅度低于基础值的20%.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结果 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前肌酐、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量等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2,3 d的尿液β2-MG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于术后4 d开始下降到术前水平.结论 在紧闭循环麻醉中使用七氟醚,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平永美;樊理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2 025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达5.04%,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多(47.06%),其次是胃肠道(22.55%)和泌尿道(17.65%).结论 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降低其呼吸道感染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指征,严格按照消毒规范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

    作者:汤桂丽;刘利;彭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环素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四环素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以Kromasil C18柱(200 mm ×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水-甲酸(25:7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进样量10 μL.结果 四环素质量浓度在0.01~0.25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15×105 X+2.66×102,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102.82%,RSD 为1.03%(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分离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较好,可用于四环素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丘淦才;郭智聪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糖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康糖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Ultimate MX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冰醋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212 6~1.275 6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1.57%(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康糖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胜春;葛朝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2 465张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合理用药评价.结果 门诊5种常用精神药品中,地西泮片处方量多(31.30%),其次是阿普唑仑(24.94%).药品用药频度高低依次为阿普唑仑、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有4种精神药品的DUI值小于1.0,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的DUI值略大于1.0.结论 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药物选择基本合理,医生对药物的选择总体较适宜,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作者:孙玉刚;吴红艳;姚雪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CVP)、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PaO2值、PaO2/Fi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APAcHEⅡ评分和CVP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可显著缓解急性肺损伤,并能有效减轻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程度,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

    作者:雷淑芬;周晓霞;魏以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中耳炎66例

    目的 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纳治疗急性中耳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以头孢曲松(1.0 g/次,每12 h给药1次)静脉滴注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1.5 g/次,每12 h给药1次)治疗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66例临床痊愈38例(57.58%),总有效62例(93.94%),细菌清除率为89.66%;对照组66例临床痊愈30例(45.45%),总有效58例(87.88%),细菌清除率78.57%,临床研究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纳治疗细菌感染性急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作者:李烁;高春生;陈小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