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萍;孙淑华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及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对医学院校教师素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归结起来应具备如下七个方面的素质.
作者:王岐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通过阐述我校东校区视频点播系统的建立过程以及在系统建立与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说明了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视频点播系统.
作者:王少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我国目前人力资本和国民素质明显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后劲.为此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资,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成人教育是开发我国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
作者:张薇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鱼跃前滚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一系列连贯的技术动作构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们开发研制了鱼跃前滚翻多媒体软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作者:王晨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介绍了PowerPoint XP在微生物学免疫学课件制作中的一些技巧和使用经验.
作者:苏盛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笔者在几轮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对均数标准误的内容采用实验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家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论述提高职教教师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指出目前职教教师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作者:贾榕平;张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怎样做好ICU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摆在每个ICU护士面前的一个较新的话题.笔者在临床ICU护理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对ICU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与其它科室相比具有许多的特殊性,而解决好这些特殊性,也就解决了ICU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关键性问题.笔者现把自己在淄博市中心医院ICU对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针对其特殊性的几点思考作一总结汇报,仅供护理界同仁参考.
作者:杨光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保证教育质量,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2003年4月,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启动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随后,新编<体育与健康>教材于2003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笔者有幸参加了该教材的编审工作,现就教材的几个主要特色作简要的阐述.
作者:成明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高职学校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亦日显重要.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应注重:一、就业政策的指导;二、就业形势的指导;三、择业观念的指导;四、就业心理的指导;五、择业技巧的指导;六、适应社会的指导,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作者:何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自然、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已摆在了疾病研究的突出位置,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如何让护理专业的学生走上临床岗位就能适应这种转变,树立整体护理意识,对护理程序运用自如,近年的临床护理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描述患者身心状况能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作者:来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普通性肾病的诊断治疗一般不难,但难治性肾病的诊断治疗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根据现有资料,结合个人体会拟对难治性肾病的概念、分型、病因、表现、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马镇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职时代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处于青春期,处于心理的断乳期.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使得中职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并有一些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若学校不正视这个问题,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才立业.本文对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作初步探究,为教育工作者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周武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病情从得到控制、逐步稳定、趋向好转到痊愈康复,即可出院.值此之际,一定要重视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
作者:蔡荣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体,药理学类教材更是临床医师和药师指导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应具有相当权威性.然而笔者在教学与阅读中,发现许多大中专药理学类教材中出现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对稳态血药浓度的定义不够全面和完整,值得商榷.
作者:周四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和观念已难以完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拓宽视野,不断探索和运用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才能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要求.
作者:伍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个性特征全面地、充分地发展与完善,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格.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的基础,也是身心健康的内涵.因此,心理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构建心理教育目标体系,使心理教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以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紧迫任务之一.
作者:刘大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由于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致使少数学生对学校管理产生逆反心理.
作者:黄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现代护理学已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阶段,我们的护理教育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手段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在运行中教育原理的阐述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孤立脱节现象,护士培养进程也缺乏连续、统一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系统理论为依据设计并实施了护士培养的4条线索,并围绕奠定护生专业思想,树立护士形象及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展开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赵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以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等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可以说对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在长期使用中,细菌逐渐对其产生抗药性,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抗生素中的内酰胺环结构,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发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拉氧头孢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与传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既提高了抗菌疗效,又大大降低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孙瑞萍;孙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