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江;李秋茹
目的 分析群体灾难性事件中医疗机构的药品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6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 338例地震伤员急诊用药类别和总量,采用Excel排序,分类统计用量.结果 用量排序前30位的药物主要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品(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止血药等类.抗菌药物中以青霉素类用量大.结论 地震发生后3周内药品使用类别呈现外伤类疾病急救的特点;应建立群体灾害事件的医疗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分析预计药品需要量,以保障药品供应并减少浪费.
作者:李健;徐埏;徐埏;刘可欣;唐尧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消化道癌性肠梗阻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 梗阻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45.4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且其使用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AP的6例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探讨PAP的影像病理学联系及多层CT表现特征.结果 6例患者多层CT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地图样表现,小叶间隔增厚,可见间隔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HRCT呈铺路石样改变.结论 PAP的多层CT表现能够反映其病理学特征,边界清楚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呈地图样及铺路石样表现能高度提示PAP,利于诊断.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综述了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以期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黄秋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对柴胡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套吸、乙醚洗脱的方法 提取柴胡挥发油.结果 柴胡挥发油得率为0.32%,该结果 使得率提高至原方法 的7~8倍.结论 所用方法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可为柴胡注射液生产工艺的修订提供参考.
作者:张祥俊;张永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4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宋春江;李秋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35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能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永萍;赵琴;仲英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 mg/d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10 mL/次,3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各测量血压1次.结果 治疗组高血压患者数及抑郁自评量表减分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能有效改善中青年高血压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也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作者:邵宏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亚砷酸注射液对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旱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5例APL患者中复发20例,难治5例,将亚砷酸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28 d为1个疗程.结果 25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80.00%),且不良反应较轻,多为可逆性.结论 亚砷酸注射液对复发及难治性APL疗效确切,完全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兰君;李国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烯丙雌醇片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5:5),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5mL/min.结果 烯丙雌醇与强制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杂质峰分离良好,低检出量为0.81 ng.结论 HPLC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烯丙雌醇的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贾飞;汪卫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通过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联用奥曲肽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组60例通过口服或胃管注入泛影葡胺80 mL,行动态腹部X片观察以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不需手术者则联用奥曲肽治疗.结果 总治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手术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为20.00%,对照组为26.67%).结论 泛影葡胺联合奥曲肽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诊治作用.
作者:易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聚甲酚磺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在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外涂爱宝疗浓缩液,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共治愈75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5%;74例患者随访3月至2年,均无复发记录.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易淼;余素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纳洛酮(纳乐枢)并与同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0例对比研究,2周后采用同一标准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17例(56.67%),无效3例(10.00%),死亡3例(10.00%);对照组有效7例(35.00%),无效5例(25.00%),死亡6例(30.0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5.01±3.98)分,对照组为(24.20±4.01)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近期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其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潘妍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测定黔产木犀科苦丁荼及加工品中槲皮素的含量,为其质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 各种加工品中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性较大,高的为1 950.4 μg/g,低的为332.4 μg/g.结论 HPLC法稳定可靠,可作为黔产木犀科苦丁茶及加工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之一.
作者:高晨曦;王世清;田昌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脑梗死患者63例,采用纳洛酮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住院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6%,与对照组的65.5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改善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见效快,对于重度脑梗死且合并有意识障碍者疗效更佳,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冠军;张冠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精制冠心片制备工艺的改进,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强疗效.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利用率为指标,优选降香挥发油包合条件.结果 包合物的佳工艺是挥发油:β-CD为1:12,包合3 h,温度50℃.结论 优选出的工艺能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且简便易行,可用于生产.
作者:王建平;颜耀东;马长勇;闫玲;金晶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196例剖宫产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占96.43%;其中仅65例患者为术前2 h内用药,占34.39%;166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 h,占87.83%;9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物,占52.38%;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应用多;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及不同给药方案对术后高体温、高白细胞计数、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西药总费用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基层医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不合理之处,亟待干预.
作者:周孝桃;官真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洗波中苯扎溴铵含量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XDB-C18柱(150mm×4.6mm,5 μm),以0.02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pH为3.45±0.1)-乙腈(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 苯扎溴铵质量浓度在0.005~0.1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 所用方法 灵敏、准确、简便,适合于洗液中微量苯扎溴铵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筱芬;兰开荣;陈卫平;陈琴鸣;周云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输注20%甘露醇时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静脉输注甘露醇的患者50例.对发生静脉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20%甘露醇本身性质、静脉选择不当、操作者技术不成熟、留置时间较长有关.结论 输注甘露醇时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有弊,只要正确操作和加强护理,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颖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用药现状,为该类药品的生产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200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肿瘤药的用药金额排序及医保比例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抗肿瘤药用药金额2004-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抗肿瘤植物药和辅助治疗药比例逐年增大,基因疗法已在抗肿瘤治疗中初步显示出优势;抗肿瘤药医保比例也在逐渐增大.结论 抗肿瘤药在医院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抗肿瘤植物药、辅助治疗药物将成为以后肿瘤治疗的主要用药.
作者:刘平羽;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