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飞;汪卫军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昂丹司琼质量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以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血浆样品,采用荧光检测器,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柱(150 mm×6.0 mm,5μm),以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3.2,含3.0%三乙胺)-甲醇(36:64)为流动相.结果 昂丹司琼色谱峰对称、不拖尾,萃取回收率可达96%,空白血浆和代谢物不干扰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0.52~60.04 μg/L(r=0.999 5),低检测限为0.4 μg/L,方法 回收率为98.42%~100.38%,日内精密度RSD为2.4%~4.2%,日间精密度RSD为2.8%~4.8%.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作者:高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较为常用,与其他方法 相比操作也更简单,但吸液工具、血样混匀程度、蛋白沉淀时间、离心速度和时间、试剂等因素均容易使测定数值发生偏差.该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影响测定结果 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了为临床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方崇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蜕皮甾酮(ED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于MCAO术后2 h腹腔注射EDS 20 mg/(kg·d),每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2 d后测定动脉血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取脑组织进行2,3,5-三氯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MCAO术后48 h,药物干预组的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增高,梗死体积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小于0.05或0.01).结论 EDS能拮抗脑缺血引起的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增高,具有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罗菡;罗春霞;张映琦;迟路湘;李露斯;陈康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经典药对远志-石菖蒲配伍对单味药材指标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远志、石菖蒲及远志-石菖蒲药对远志皂苷元和α-细辛醚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柱(150 mm×4.6 mm,5 μm);远志皂苷元的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43:57),检测波长为205 nm;α-细辛醚的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52:48),检测波长为257 nm.结果 远志、远志-石菖蒲中远志皂苷元含量分别为0.392%和0.297%,石菖蒲、远志-石菖蒲中α-细辛醚含量分别为0.060 5%和0.062 9%.结论 远志-石菖蒲配伍后,药对中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显著降低,而α-细辛醚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作者:张文娟;郑晓晖;房敏峰;王庆伟;陈焕;李云峰;张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选取有典型喘憋症状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 g静脉滴注,连用3 d.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亚砷酸注射液对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旱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5例APL患者中复发20例,难治5例,将亚砷酸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28 d为1个疗程.结果 25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80.00%),且不良反应较轻,多为可逆性.结论 亚砷酸注射液对复发及难治性APL疗效确切,完全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兰君;李国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考察烧伤膏中醇提部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浸膏得率、大黄素转移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提取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是乙醇浓度(A)>乙醇量(B)>回流时间(C),佳提取条件是以85%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药材量的8倍和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 h和1.5 h.结论 优化出的醇提部分的佳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康军民;任卫琼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片含量.方法 将样品用甲醇溶解后滤过,取续滤液直接进样,用SE-30大口径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1.0 μm)和FID检测器,以咖啡因为内标进行测定.结果 布洛芬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01 5~1.015 m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0.56%(n=9),样品含量在97.35%~101.20%范围内.结论 所用方法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布洛芬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郭琦;傅强;潘永西;常春;陈慧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多奈哌齐为1-苄基-4-[(5,6-二甲氧基-1-茚酮)-2-亚甲基]哌啶盐酸盐,是第2代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为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2个药物.该文介绍了多奈哌齐的合成方法 ,并比较了各种方法 的优缺点,试图寻找一条适合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作者:张宜凡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脑梗死患者63例,采用纳洛酮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住院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6%,与对照组的65.5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改善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见效快,对于重度脑梗死且合并有意识障碍者疗效更佳,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冠军;张冠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优选风湿灵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龙胆苦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醇提工艺.结果 佳醇提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余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聚甲酚磺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在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外涂爱宝疗浓缩液,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共治愈75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5%;74例患者随访3月至2年,均无复发记录.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易淼;余素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有机磷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医院6年间387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经验.结果 387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成功376例(97.16%),死亡11例,死亡率为2.84%.结论 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细致全面的护理工作可为入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锐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促进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至8月102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情况、治疗天数、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频数居首位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用药监测仅发现5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该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作者:谢婷婷;孙艳;马晓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输注20%甘露醇时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静脉输注甘露醇的患者50例.对发生静脉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20%甘露醇本身性质、静脉选择不当、操作者技术不成熟、留置时间较长有关.结论 输注甘露醇时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有弊,只要正确操作和加强护理,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颖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纳洛酮(纳乐枢)并与同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0例对比研究,2周后采用同一标准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17例(56.67%),无效3例(10.00%),死亡3例(10.00%);对照组有效7例(35.00%),无效5例(25.00%),死亡6例(30.0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5.01±3.98)分,对照组为(24.20±4.01)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近期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其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潘妍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熊去氧胆酸联用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按时间顺序随机均分为4组,治疗1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200mg,每日3次;治疗2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200mg,每日3次;治疗3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均为200mg/次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护肝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 各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熊去氧胆酸联用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用药方便易行,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平;刘丹萍;刘琼;白晓云;钱宜丹;黎春宇;李雪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N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10:10:80,以磷酸调pH至2.8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氢氯噻嗪质量浓度在26~13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55 432 C+110 698,r=0.999 9(n=5);氢氯噻嗪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6%,RSD=0.46%(n=5).结论 所用方法 快速简捷、可靠、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氢氯噻嗪的含量.
作者:敬永升;胡海廷;杨珂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196例剖宫产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占96.43%;其中仅65例患者为术前2 h内用药,占34.39%;166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 h,占87.83%;9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物,占52.38%;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应用多;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及不同给药方案对术后高体温、高白细胞计数、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西药总费用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基层医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不合理之处,亟待干预.
作者:周孝桃;官真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产前干预在笑气(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要求分娩镇痛且无禁忌证的初产妇160例,均由助产士陪伴,给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并随机均分两组,干预组80例针对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相关影响因素,于临产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行常规护理和宣教.结果 干预组产妇焦虑程度明显下降、镇痛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母婴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实施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时,临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加产程陪伴是一种理想的无痛分娩护理模式.
作者:侯振平;高静;周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