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20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B组采用传统硬膜外麻醉(EA),于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和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松弛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CESA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和良好的肌松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同江;王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患儿,男,10岁,因咳嗽1d伴气喘2h于2009年2月10日门诊.体格检查示一般情况尚好,体重30 kg,体温36.6℃,双肺可闻及大量哮呜音,心率98次/min,余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7.8×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180×109/L,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既往有哮喘史.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作者:闫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壮医新药复方金蒲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金蒲片中蒲葵子和金不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金蒲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 TLC法可定性检出该药中薯蓣皂苷元和延胡索乙素;HPLC法测定时,该药中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100~1.0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为0.63%(n=6).结论 所用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复方金蒲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捷;刘宗河;焦爱军;龙禹;辛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对中晚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口服卡培他滨2 500mg/(m2·d),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2.11%,稳定44.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其他有骨髓抑制、恶心、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及腹泻.结论 卡培他滨时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少.
作者:刘锦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中药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市售药材的重金属含量.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6种植物药及蜈蚣、僵蚕2种动物药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 在对照品重金属铅质量浓度为0~0.5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7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1.09%(n=6);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26.13%,28.96%,26.99%,29.98%,26.63%,28.06%,而蜈蚣、僵蚕的重金属偏高,分别为47.62%和59.24%.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可用于中药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作者:张春盛;吴舜芳;林炳国;任剑雄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范与控制医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风险因素,以分类方法阐述了组织与个人的风险控制策略.结果 与结论提高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所有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人员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朱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医院2004-2007年降糖药的用药量、用药金额等信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糖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尤其是生物制剂年均增长率增幅较大.结论 降糖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用药金额和用量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张美玲;叶佐武;王小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心脏内科支架植入患者住院病历中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为依据,以用药频度排序、用药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频度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肠溶阿司匹林片、注射用左卡尼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美托洛尔片,用药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注射用左卡尼汀、疏血通注射液、碘海醇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用药种类排序前3位的药物是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结论 所调查的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左卡尼汀使用剂量偏大,疗程偏长.临床应减少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黄富宏;刘艳秋;孙安修;汤美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宁清泰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色谱柱为Luna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03 ℃,载气流量2.6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的回收率为98.66%,RSD=1.54%(n=6).结论 HPLC-ELSD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宁清泰颗粒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张洁;李成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几率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较高与年龄、梗塞面积、出血量及原有慢性基础疾病等有关.加强病情监护,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止血措施,改善循环,缩小梗塞面积,可以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吴灵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银翘感康胶囊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8:85:1:0.3),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4 nm.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02~3.07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0.49%(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银翘感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惠红;李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苦参愈肠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根据发病机理,设计苦参愈肠合剂的处方,制订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并用于临床.结果 苦参愈肠合剂制备简便,质量可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为97.8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邵海荣;乔淑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青霉素钠(钾)中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C18柱,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80:20)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75:25)为流动相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g/mL,检测波长225 nm.结果 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各色谱峰峰形正常,保留时间适中,主成分峰与各杂质峰分离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灵敏,可同时对产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准确监控.
作者:王润彪;张菁;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75例出血停止,5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处理.结论 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证和范围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
作者:吴慧敏;邓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15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观察组(B1组和B2组),B1组和B2组分别在诱导时加用咪唑安定0.05 mg/kg和0.10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导管至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 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术中首次追加药物和用药总量、追加肌松药时间及用药总量、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但随注射剂量不同而效果各异;在诱导同时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效果理想.
作者:李明祥;刘士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07-2008年上报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357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7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59岁的中、青年人较多(68.07%);抗菌药物为主(36.69%);中成药制剂其次(32.7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68.91%);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结论 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临床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
作者:潘刘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4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合禁忌,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静脉炎、急性胃痛、头痛等.结论 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时,应对其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做好观察和防护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袁小莲;张爱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复方氟米松软膏适量外擦患处,对照组60例予曲安奈德软膏适量外擦患处,均为每天早、中、晚各1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30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痊愈14例,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的疗效优于单纯的糖皮质激素软膏.
作者:董玲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作者:陈建清;游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优选多效胃镜乳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乳剂的稳定性和外观为考察指标,以乳化剂用量、水相(未加单糖浆)pH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优的制备工艺是7mL乳化剂司盘-80和14 g西黄蓍胶,水相(未加单糖浆)pH=4,乳化温度85℃.结论 按佳工艺制备的多效胃镜乳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
作者:于西全;肖华;晏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