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骨科3个月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陈建清;游春霞

关键词:骨科,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 SB-C18柱(150mm×4.6mm,5 μm),以乙腈-1%磷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梯度洗脱,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甘草酸进样量线性范围为7.6~15.1 μg,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8%(n=6);甘草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3~0.8 μg,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1.7%(n=6).结论 RP-HPLC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丽琼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男性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男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740例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门诊初诊男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 74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患者226例(30.54%),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74例(76.99%),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16.09%),Uu及Mh混合感染24例(13.79%);治疗后,出现耐药性的有78例(34.51%).结论 男性支原体感染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李聪华;李宝祥;柳美玲;王菲;王德斌;宋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纳米银创伤贴治疗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63例

    目的 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时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 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萍;兰大华;张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氯噻嗪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1 nm.结果 氢氯噻嗪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5~10.25 μg/mL,r=0.999 99(n=5),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0.59%(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的含量.

    作者:姚五湖;林瑞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90例

    目的 观察术前用米非司酮对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健康妇女1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腹壁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组同时顿服米非司酮200mg,观察引产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清宫刮出组织物的量及软产道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作为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的术前用药,能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减少引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爽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翘感康胶囊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银翘感康胶囊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8:85:1:0.3),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4 nm.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02~3.07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0.49%(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银翘感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惠红;李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盐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青霉素钠(钾)中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C18柱,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80:20)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75:25)为流动相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g/mL,检测波长225 nm.结果 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各色谱峰峰形正常,保留时间适中,主成分峰与各杂质峰分离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灵敏,可同时对产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准确监控.

    作者:王润彪;张菁;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生物黏附性粉末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新进展

    目的 介绍生物黏附性粉末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新进展.方法 综述生物黏附性粉末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原理、特点、制备方法、适用药物、给药装置、国内外上市的药品等.结果 与结论生物黏附性粉末在鼻腔给药系统中具有毒性低、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鼻腔给药剂型.

    作者:陈新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磷酸铝凝胶与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分别合用磷酸铝凝胶与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愈合率和远期复发率.方法 将7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活动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先行根除HP三联疗法治疗2周,再续用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磷酸铝凝胶,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均治疗4周.对溃疡愈合的67例患者进行长程治疗,治疗组(37例)口服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对照组(33例)口服莫替丁20 mg、睡前1次,均用药0.5年,观察渍疡的累计复发率.结果 消化性溃疡的近期愈合率治疗组为94.59%,对照组为90.91%;经胃镜证实,半年累计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29.03%.结论 磷酸铝凝胶短程使用可加速溃疡面的愈合,长程治疗可降低消化性渍疡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利红;苗彩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范与控制医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风险因素,以分类方法阐述了组织与个人的风险控制策略.结果 与结论提高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所有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人员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朱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尿路感染的成本-效果比较

    目的 对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尿路感染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分析.方法 将85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给予加替沙星序贯疗法,B组43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8.3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48%和93.0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和4.6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42和1.87.结论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比加替沙星序贯疗法具成本-效果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易红;石庆平;龙恩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异丙醇-正己烷-水(105:22:32),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多烯磷脂酰胆碱质量浓度在0.328 3~1.641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34%(n=9).结论 RP-HPLC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吕红;戴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骨科3个月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作者:陈建清;游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上消化道出血80例诊疗体会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75例出血停止,5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处理.结论 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证和范围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

    作者:吴慧敏;邓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冬菊利咽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冬菊利咽合剂中菊花、金银花、生地黄、麦冬、甘草等5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改变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筛选出适宜的层析条件.结果 在各味药的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清晰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无相应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可作为冬菊利咽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程洪兵;赵永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2005-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时医院2005-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及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吗啡制剂的用量增幅较大,用量列各年度首位,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结论 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从品种、剂型到给药途径均渐趋合理.

    作者:付美霞;罗俊鸿;吴敏杰;陈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4例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33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输液疗法,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细菌清除率为82.76%;对照组有效率为87.88%,细菌清除率为86.21%.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与输液疗法相似.

    作者:王守春;贾攀峰;田波;王福银;张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中西药物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中西药物治疗痛风均有一定疗效.结论 除正确用药外,痛风患者应合理膳食,节制高脂饮食,严禁酗酒,并加强体质锻炼.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张瑶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苦参愈肠合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苦参愈肠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根据发病机理,设计苦参愈肠合剂的处方,制订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并用于临床.结果 苦参愈肠合剂制备简便,质量可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为97.8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邵海荣;乔淑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感冒舒颗粒澄清工艺研究

    目的 考察甲壳素对感冒舒颗粒水提浓缩清膏的澄清效果并检测含量.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佳澄清工艺条件,分别检测自然沉降法和甲壳素澄清法澄清后供试品的相对密度、总固体物含量.结果 甲壳素澄清后相对密度、总固体物含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大.结论 对于感冒舒颗粒,甲壳素有较好的澄清效果.

    作者:狄永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