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药房发展方向

宋海宁

关键词:医院药房, 服务, 管理, 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药房的发展方向.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在新形式下,我国医院药房服务发展方向有全面技术性服务取代单纯供应性服务、主动服务取代被动服务、开展经济性服务、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等.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盐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青霉素钠(钾)中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C18柱,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80:20)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75:25)为流动相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g/mL,检测波长225 nm.结果 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各色谱峰峰形正常,保留时间适中,主成分峰与各杂质峰分离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灵敏,可同时对产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准确监控.

    作者:王润彪;张菁;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荧光扫描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胆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胆酸含量的荧光扫描法.方法 用10%的硫酸乙醇溶液将胆酸增荧光后确立其荧光扫描法,并对复方氨酚烷胺片中的胆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增荧光后,胆酸的佳激发波长为385 nm;胆酸的点样量在0.03~0.15μg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0%,RSD为1.46%(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复方氨酚烷胺片的质量控制,并为其他含胆酸制剂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李向军;韩桂茹;吴广;王玉峰;叶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干预策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进行干预.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出院病例2000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为判断指标,从适应证、疗程、抗菌药物联用及配伍等4个方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99.35%,共用抗菌药物9类27个品种,预防用药率为53.20%,治疗用药率为46.80%,主要以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为主(70.21%),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用药主流;药物敏感试验率为9.06%,联合用药率为67.49%,不合理用药率为21.89%;疗程长、频繁换药、用药刘量与间隔时间不合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行政干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作者:全心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007-2008年我院3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07-2008年上报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357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7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59岁的中、青年人较多(68.07%);抗菌药物为主(36.69%);中成药制剂其次(32.7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68.91%);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结论 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临床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

    作者:潘刘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2007年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2007年相关病历627份,对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二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23%,细菌学检查率为87.01%.结论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文森;孙洁;王贵生;刘顺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翘感康胶囊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银翘感康胶囊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8:85:1:0.3),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4 nm.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02~3.07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0.49%(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银翘感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惠红;李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条件.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试验方法,优选制备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 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油:β-环糊精为1:8、包合温度为50℃、包含搅拌时间为2h .结论 丁香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包合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任淑娟;陈世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5-氟尿嘧啶纳米级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近年来5-氟尿嘧啶纳米级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氟尿嘧啶纳米级给药系统具有控释性、靶向性等优点,并显现出良好的抗动物肝癌模型效果.结论 5-氟尿嘧啶纳米级给药系统为癌症的有效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作者:马宝花;王少华;王宏;张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15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观察组(B1组和B2组),B1组和B2组分别在诱导时加用咪唑安定0.05 mg/kg和0.10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导管至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 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术中首次追加药物和用药总量、追加肌松药时间及用药总量、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但随注射剂量不同而效果各异;在诱导同时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效果理想.

    作者:李明祥;刘士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4例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33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输液疗法,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细菌清除率为82.76%;对照组有效率为87.88%,细菌清除率为86.21%.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与输液疗法相似.

    作者:王守春;贾攀峰;田波;王福银;张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拉莫三嗪致药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2月,因3+月前于我院确诊癫痫而口服拉莫三嗪(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ZJ0056)进行抗癫痫治疗,剂量增加过程为5 mg(晚,第1~7天),8.33 mg(晚,第8~14天),12.5 mg(晚,第15~21天),37.5 mg(早12.5 mg、晚25 mg,第22~27天),50 mg(25 mg,2次/d,第28~34天),75 mg(早25 mg、晚50 mg,第35~41天),100 mg(50mg,2次/d,第42~48天),此后一直按125 mg(早50 mg、晚75 mg)服用直至因皮疹停药.于1周前出现手背、面部红色皮疹,伴瘙痒、水疱,不伴发热、畏寒、乏力、口腔糜烂、咳嗽、吐泻等,家属未予重视.

    作者:曾力楠;张伶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上消化道出血80例诊疗体会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75例出血停止,5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处理.结论 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证和范围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

    作者:吴慧敏;邓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20例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20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B组采用传统硬膜外麻醉(EA),于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和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松弛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CESA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和良好的肌松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同江;王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磷酸铝凝胶与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分别合用磷酸铝凝胶与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愈合率和远期复发率.方法 将7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活动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先行根除HP三联疗法治疗2周,再续用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磷酸铝凝胶,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均治疗4周.对溃疡愈合的67例患者进行长程治疗,治疗组(37例)口服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对照组(33例)口服莫替丁20 mg、睡前1次,均用药0.5年,观察渍疡的累计复发率.结果 消化性溃疡的近期愈合率治疗组为94.59%,对照组为90.91%;经胃镜证实,半年累计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29.03%.结论 磷酸铝凝胶短程使用可加速溃疡面的愈合,长程治疗可降低消化性渍疡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利红;苗彩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多效胃镜乳的制备工艺

    目的 优选多效胃镜乳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乳剂的稳定性和外观为考察指标,以乳化剂用量、水相(未加单糖浆)pH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优的制备工艺是7mL乳化剂司盘-80和14 g西黄蓍胶,水相(未加单糖浆)pH=4,乳化温度85℃.结论 按佳工艺制备的多效胃镜乳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

    作者:于西全;肖华;晏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男性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男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740例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门诊初诊男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 74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患者226例(30.54%),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74例(76.99%),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16.09%),Uu及Mh混合感染24例(13.79%);治疗后,出现耐药性的有78例(34.51%).结论 男性支原体感染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李聪华;李宝祥;柳美玲;王菲;王德斌;宋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宁清泰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宁清泰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色谱柱为Luna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03 ℃,载气流量2.6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的回收率为98.66%,RSD=1.54%(n=6).结论 HPLC-ELSD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宁清泰颗粒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张洁;李成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纳米银创伤贴治疗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63例

    目的 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时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 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萍;兰大华;张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0例

    目的 评价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物.

    作者:孔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8例

    目的 观察重组人α-1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感染、解痉、止咳、平喘等全身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给予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剂+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病毒唑)+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3 d后观察患儿咳嗽、喘息等缓解情况.结果 在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日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α-1b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方便.

    作者:廖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