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刘宗河;焦爱军;龙禹;辛丽娜
目的 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时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 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萍;兰大华;张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感特灵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4%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512~2.5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8.55%,RSD=1.11%(n=6).结论 RP-HPLC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感特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永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中西药物治疗痛风均有一定疗效.结论 除正确用药外,痛风患者应合理膳食,节制高脂饮食,严禁酗酒,并加强体质锻炼.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张瑶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2008年3月至8月对7480例城镇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同时对RTI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并于2008年10月及11月连续两次动员RTI患者检查、治疗.结果 RTI总患病率为37.10%,总就医率为53.74%,患病率大小次序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结论 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依托计生服务资源、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是防治RTI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同芹;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33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输液疗法,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细菌清除率为82.76%;对照组有效率为87.88%,细菌清除率为86.21%.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与输液疗法相似.
作者:王守春;贾攀峰;田波;王福银;张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1 nm.结果 氢氯噻嗪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5~10.25 μg/mL,r=0.999 99(n=5),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0.59%(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的含量.
作者:姚五湖;林瑞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 SB-C18柱(150mm×4.6mm,5 μm),以乙腈-1%磷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梯度洗脱,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甘草酸进样量线性范围为7.6~15.1 μg,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8%(n=6);甘草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3~0.8 μg,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1.7%(n=6).结论 RP-HPLC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丽琼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进行干预.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出院病例2000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为判断指标,从适应证、疗程、抗菌药物联用及配伍等4个方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99.35%,共用抗菌药物9类27个品种,预防用药率为53.20%,治疗用药率为46.80%,主要以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为主(70.21%),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用药主流;药物敏感试验率为9.06%,联合用药率为67.49%,不合理用药率为21.89%;疗程长、频繁换药、用药刘量与间隔时间不合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行政干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作者:全心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介绍近年来5-氟尿嘧啶纳米级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氟尿嘧啶纳米级给药系统具有控释性、靶向性等优点,并显现出良好的抗动物肝癌模型效果.结论 5-氟尿嘧啶纳米级给药系统为癌症的有效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作者:马宝花;王少华;王宏;张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作者:陈建清;游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药房的发展方向.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在新形式下,我国医院药房服务发展方向有全面技术性服务取代单纯供应性服务、主动服务取代被动服务、开展经济性服务、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等.
作者:宋海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范与控制医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风险因素,以分类方法阐述了组织与个人的风险控制策略.结果 与结论提高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所有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人员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朱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07-2008年上报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357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7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59岁的中、青年人较多(68.07%);抗菌药物为主(36.69%);中成药制剂其次(32.7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68.91%);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结论 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临床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
作者:潘刘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2007年相关病历627份,对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二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23%,细菌学检查率为87.01%.结论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文森;孙洁;王贵生;刘顺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75例出血停止,5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处理.结论 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证和范围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
作者:吴慧敏;邓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胆酸含量的荧光扫描法.方法 用10%的硫酸乙醇溶液将胆酸增荧光后确立其荧光扫描法,并对复方氨酚烷胺片中的胆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增荧光后,胆酸的佳激发波长为385 nm;胆酸的点样量在0.03~0.15μg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0%,RSD为1.46%(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复方氨酚烷胺片的质量控制,并为其他含胆酸制剂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李向军;韩桂茹;吴广;王玉峰;叶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心脏内科支架植入患者住院病历中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为依据,以用药频度排序、用药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频度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肠溶阿司匹林片、注射用左卡尼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美托洛尔片,用药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注射用左卡尼汀、疏血通注射液、碘海醇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用药种类排序前3位的药物是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结论 所调查的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左卡尼汀使用剂量偏大,疗程偏长.临床应减少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黄富宏;刘艳秋;孙安修;汤美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对中晚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口服卡培他滨2 500mg/(m2·d),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2.11%,稳定44.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其他有骨髓抑制、恶心、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及腹泻.结论 卡培他滨时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少.
作者:刘锦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就诊用药的基本情况与趋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抽取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5月到2008年4月门诊处方,采用随机抽样试验方法,对合理用药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每张处方品种数以3种以下为主(68.13%),注射剂使用率为20.00%,使用单一抗菌药物处方率高达66.41%,100元以下处方达59.38%.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管理水平较高,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陈建达;严娟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确定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条件.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试验方法,优选制备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 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油:β-环糊精为1:8、包合温度为50℃、包含搅拌时间为2h .结论 丁香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包合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任淑娟;陈世虎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