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消化道出血80例诊疗体会

吴慧敏;邓洁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 止血
摘要: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75例出血停止,5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处理.结论 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证和范围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设计法优选多效胃镜乳的制备工艺

    目的 优选多效胃镜乳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乳剂的稳定性和外观为考察指标,以乳化剂用量、水相(未加单糖浆)pH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优的制备工艺是7mL乳化剂司盘-80和14 g西黄蓍胶,水相(未加单糖浆)pH=4,乳化温度85℃.结论 按佳工艺制备的多效胃镜乳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

    作者:于西全;肖华;晏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药房发展方向

    目的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药房的发展方向.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在新形式下,我国医院药房服务发展方向有全面技术性服务取代单纯供应性服务、主动服务取代被动服务、开展经济性服务、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等.

    作者:宋海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复方金蒲片的定性定量研究

    目的 建立壮医新药复方金蒲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金蒲片中蒲葵子和金不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金蒲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 TLC法可定性检出该药中薯蓣皂苷元和延胡索乙素;HPLC法测定时,该药中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100~1.0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为0.63%(n=6).结论 所用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复方金蒲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捷;刘宗河;焦爱军;龙禹;辛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男性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男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740例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门诊初诊男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 74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患者226例(30.54%),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74例(76.99%),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16.09%),Uu及Mh混合感染24例(13.79%);治疗后,出现耐药性的有78例(34.51%).结论 男性支原体感染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李聪华;李宝祥;柳美玲;王菲;王德斌;宋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氯噻嗪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1 nm.结果 氢氯噻嗪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5~10.25 μg/mL,r=0.999 99(n=5),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0.59%(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的含量.

    作者:姚五湖;林瑞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肉苁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肉苁蓉的药理作用研究有较大进展,该文对其临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赵新杰;夏华玲;王苏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骨科3个月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作者:陈建清;游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9例

    目的 评价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49例7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采用蒙太因兰德尔双动头,骨水泥柄26例,非骨水泥柄23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切口长8~12 cm,手术时间30~70 min,术中出血120~210 mL,术后24 h引流90~260 mL.49例患者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9例,良14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87.76%.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有利,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徐卫国;肖善富;唐云德;从先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20例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20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B组采用传统硬膜外麻醉(EA),于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和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松弛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CESA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和良好的肌松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同江;王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几率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较高与年龄、梗塞面积、出血量及原有慢性基础疾病等有关.加强病情监护,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止血措施,改善循环,缩小梗塞面积,可以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吴灵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1),且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降低(P<0.05),CD4+/CD8+值上升(P<0.01).结论 匹多莫德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良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铁英;叶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2008年3月至8月对7480例城镇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同时对RTI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并于2008年10月及11月连续两次动员RTI患者检查、治疗.结果 RTI总患病率为37.10%,总就医率为53.74%,患病率大小次序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结论 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依托计生服务资源、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是防治RTI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同芹;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宁清泰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宁清泰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色谱柱为Luna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03 ℃,载气流量2.6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的回收率为98.66%,RSD=1.54%(n=6).结论 HPLC-ELSD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宁清泰颗粒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张洁;李成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007-2008年我院3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07-2008年上报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357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7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59岁的中、青年人较多(68.07%);抗菌药物为主(36.69%);中成药制剂其次(32.7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68.91%);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结论 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临床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

    作者:潘刘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阿卡波糖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反应性低血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出现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均存在餐后反应性低血糖,低血糖出现时间为餐后1.5~3 h,平均血糖水平为(2.7±0.4)mmol/L,餐后1 h血糖水平平均(12.7±3.8)mmol/L.7例患者均口服阿卡波糖,4周后测定患者餐后1 h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 治疗7例患者餐后低血糖症状均明显缓解,餐后1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餐后2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结论 阿卡波糖能够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餐后反应性低血糖.

    作者:程莹;薛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康定乌头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康定乌头Aconitum tatsinenense Finet et Gagnep.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核磁共振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等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从康定乌头根中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头碱(aconitine,化合物1)、北乌碱(beiwutine,化合物2)、中乌头碱(mesaconotine,化合物3)、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化合物4)、尼奥宁(neoline,化合物5)、牛扁碱(lycoctonine,化合物6)、德素灵(delsoline,化合物7)、滇乌碱(yunaconitine,化合物8)、塔拉萨敏(talatisamine,化合物9)和查斯曼宁(chasmanine,化合物10),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康定乌头根有较好的研究、应用价值.

    作者:陈立书;邓步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干预策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进行干预.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出院病例2000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为判断指标,从适应证、疗程、抗菌药物联用及配伍等4个方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99.35%,共用抗菌药物9类27个品种,预防用药率为53.20%,治疗用药率为46.80%,主要以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为主(70.21%),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用药主流;药物敏感试验率为9.06%,联合用药率为67.49%,不合理用药率为21.89%;疗程长、频繁换药、用药刘量与间隔时间不合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行政干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作者:全心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西洋参等8种中药的重金属检测

    目的 建立中药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市售药材的重金属含量.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6种植物药及蜈蚣、僵蚕2种动物药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 在对照品重金属铅质量浓度为0~0.5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7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1.09%(n=6);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26.13%,28.96%,26.99%,29.98%,26.63%,28.06%,而蜈蚣、僵蚕的重金属偏高,分别为47.62%和59.24%.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可用于中药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作者:张春盛;吴舜芳;林炳国;任剑雄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4例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33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输液疗法,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细菌清除率为82.76%;对照组有效率为87.88%,细菌清除率为86.21%.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与输液疗法相似.

    作者:王守春;贾攀峰;田波;王福银;张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90例

    目的 观察术前用米非司酮对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健康妇女1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腹壁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组同时顿服米非司酮200mg,观察引产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清宫刮出组织物的量及软产道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作为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的术前用药,能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减少引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爽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