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38例

刘锦燕

关键词:食管癌, 胃癌, 结肠癌, 乳腺癌, 卡培他滨
摘要: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对中晚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口服卡培他滨2 500mg/(m2·d),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2.11%,稳定44.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其他有骨髓抑制、恶心、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及腹泻.结论 卡培他滨时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少.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拉莫三嗪致药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2月,因3+月前于我院确诊癫痫而口服拉莫三嗪(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ZJ0056)进行抗癫痫治疗,剂量增加过程为5 mg(晚,第1~7天),8.33 mg(晚,第8~14天),12.5 mg(晚,第15~21天),37.5 mg(早12.5 mg、晚25 mg,第22~27天),50 mg(25 mg,2次/d,第28~34天),75 mg(早25 mg、晚50 mg,第35~41天),100 mg(50mg,2次/d,第42~48天),此后一直按125 mg(早50 mg、晚75 mg)服用直至因皮疹停药.于1周前出现手背、面部红色皮疹,伴瘙痒、水疱,不伴发热、畏寒、乏力、口腔糜烂、咳嗽、吐泻等,家属未予重视.

    作者:曾力楠;张伶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结果 以229 nm和236 nm分别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测定波长,以0.1 mol/L的盐酸为空白,苯甲酸质量浓度在2.535~17.745 μg/mL,水杨酸质量浓度在1.265~8.85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8%和98.70%,RSD分别为0.93%和0.88%(n=5).结论 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可靠,适合于复方苯甲酸醇溶液的快速检测.

    作者:张革;张丽梅;吴国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男性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男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740例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门诊初诊男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 74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患者226例(30.54%),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74例(76.99%),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16.09%),Uu及Mh混合感染24例(13.79%);治疗后,出现耐药性的有78例(34.51%).结论 男性支原体感染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李聪华;李宝祥;柳美玲;王菲;王德斌;宋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复方金蒲片的定性定量研究

    目的 建立壮医新药复方金蒲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金蒲片中蒲葵子和金不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金蒲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 TLC法可定性检出该药中薯蓣皂苷元和延胡索乙素;HPLC法测定时,该药中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100~1.0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为0.63%(n=6).结论 所用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复方金蒲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捷;刘宗河;焦爱军;龙禹;辛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3至12月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8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00%;术前2 h内用药者占26.33%,术后用药者占15.00%;用药时间超过3 d者占65.33%;单一用药者占64.00%,二联用药者占30.00%.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档次高选、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曾明辉;李福宣;陈瑶;龙恩武;李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20例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20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B组采用传统硬膜外麻醉(EA),于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和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松弛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CESA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和良好的肌松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同江;王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0例

    目的 评价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物.

    作者:孔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异丙醇-正己烷-水(105:22:32),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多烯磷脂酰胆碱质量浓度在0.328 3~1.641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34%(n=9).结论 RP-HPLC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吕红;戴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干预策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进行干预.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出院病例2000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为判断指标,从适应证、疗程、抗菌药物联用及配伍等4个方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99.35%,共用抗菌药物9类27个品种,预防用药率为53.20%,治疗用药率为46.80%,主要以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为主(70.21%),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用药主流;药物敏感试验率为9.06%,联合用药率为67.49%,不合理用药率为21.89%;疗程长、频繁换药、用药刘量与间隔时间不合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行政干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作者:全心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15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观察组(B1组和B2组),B1组和B2组分别在诱导时加用咪唑安定0.05 mg/kg和0.10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导管至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 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术中首次追加药物和用药总量、追加肌松药时间及用药总量、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但随注射剂量不同而效果各异;在诱导同时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效果理想.

    作者:李明祥;刘士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苦参愈肠合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苦参愈肠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根据发病机理,设计苦参愈肠合剂的处方,制订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并用于临床.结果 苦参愈肠合剂制备简便,质量可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为97.8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邵海荣;乔淑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骨科3个月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作者:陈建清;游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几率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较高与年龄、梗塞面积、出血量及原有慢性基础疾病等有关.加强病情监护,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止血措施,改善循环,缩小梗塞面积,可以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吴灵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9例

    目的 评价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49例7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采用蒙太因兰德尔双动头,骨水泥柄26例,非骨水泥柄23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切口长8~12 cm,手术时间30~70 min,术中出血120~210 mL,术后24 h引流90~260 mL.49例患者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9例,良14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87.76%.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有利,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徐卫国;肖善富;唐云德;从先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西洋参等8种中药的重金属检测

    目的 建立中药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市售药材的重金属含量.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6种植物药及蜈蚣、僵蚕2种动物药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 在对照品重金属铅质量浓度为0~0.5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7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1.09%(n=6);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26.13%,28.96%,26.99%,29.98%,26.63%,28.06%,而蜈蚣、僵蚕的重金属偏高,分别为47.62%和59.24%.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可用于中药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作者:张春盛;吴舜芳;林炳国;任剑雄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康定乌头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康定乌头Aconitum tatsinenense Finet et Gagnep.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核磁共振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等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从康定乌头根中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头碱(aconitine,化合物1)、北乌碱(beiwutine,化合物2)、中乌头碱(mesaconotine,化合物3)、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化合物4)、尼奥宁(neoline,化合物5)、牛扁碱(lycoctonine,化合物6)、德素灵(delsoline,化合物7)、滇乌碱(yunaconitine,化合物8)、塔拉萨敏(talatisamine,化合物9)和查斯曼宁(chasmanine,化合物10),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康定乌头根有较好的研究、应用价值.

    作者:陈立书;邓步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2004-2007年降糖药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医院2004-2007年降糖药的用药量、用药金额等信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糖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尤其是生物制剂年均增长率增幅较大.结论 降糖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用药金额和用量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张美玲;叶佐武;王小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尿路感染的成本-效果比较

    目的 对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尿路感染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分析.方法 将85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给予加替沙星序贯疗法,B组43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8.3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48%和93.0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和4.6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42和1.87.结论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比加替沙星序贯疗法具成本-效果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易红;石庆平;龙恩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改性DL-聚乳酸膜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研制改性的DL-聚乳酸膜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制备改性的DL-聚乳酸膜,按照<中国药典>要求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建立了改性DL-聚乳酸膜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检测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小鼠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阴性.结论 改性DL-聚乳酸膜的物理性能指标能达到<中国药典>要求,无动物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李瑛;陈康;程东祥;代剑;谢良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冬菊利咽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冬菊利咽合剂中菊花、金银花、生地黄、麦冬、甘草等5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改变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筛选出适宜的层析条件.结果 在各味药的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清晰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无相应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可作为冬菊利咽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程洪兵;赵永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