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祥;刘士红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范与控制医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风险因素,以分类方法阐述了组织与个人的风险控制策略.结果 与结论提高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所有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人员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朱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出现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均存在餐后反应性低血糖,低血糖出现时间为餐后1.5~3 h,平均血糖水平为(2.7±0.4)mmol/L,餐后1 h血糖水平平均(12.7±3.8)mmol/L.7例患者均口服阿卡波糖,4周后测定患者餐后1 h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 治疗7例患者餐后低血糖症状均明显缓解,餐后1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餐后2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结论 阿卡波糖能够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餐后反应性低血糖.
作者:程莹;薛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促进抗组胺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医院门诊处方近3823张,对其中使用抗组胺药的171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第2代抗组胺药是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儿科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作者:安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术前用米非司酮对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健康妇女1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腹壁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组同时顿服米非司酮200mg,观察引产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清宫刮出组织物的量及软产道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作为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的术前用药,能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减少引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爽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75例出血停止,5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处理.结论 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证和范围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
作者:吴慧敏;邓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对中晚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口服卡培他滨2 500mg/(m2·d),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2.11%,稳定44.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其他有骨髓抑制、恶心、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及腹泻.结论 卡培他滨时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少.
作者:刘锦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1 nm.结果 氢氯噻嗪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5~10.25 μg/mL,r=0.999 99(n=5),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0.59%(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的含量.
作者:姚五湖;林瑞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药房的发展方向.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在新形式下,我国医院药房服务发展方向有全面技术性服务取代单纯供应性服务、主动服务取代被动服务、开展经济性服务、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等.
作者:宋海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壮医新药复方金蒲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金蒲片中蒲葵子和金不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金蒲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 TLC法可定性检出该药中薯蓣皂苷元和延胡索乙素;HPLC法测定时,该药中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100~1.0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为0.63%(n=6).结论 所用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复方金蒲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捷;刘宗河;焦爱军;龙禹;辛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中药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市售药材的重金属含量.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6种植物药及蜈蚣、僵蚕2种动物药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 在对照品重金属铅质量浓度为0~0.5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7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1.09%(n=6);西洋参、人参、枸杞、甘草、川贝母、丹参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26.13%,28.96%,26.99%,29.98%,26.63%,28.06%,而蜈蚣、僵蚕的重金属偏高,分别为47.62%和59.24%.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可用于中药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作者:张春盛;吴舜芳;林炳国;任剑雄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就诊用药的基本情况与趋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抽取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5月到2008年4月门诊处方,采用随机抽样试验方法,对合理用药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每张处方品种数以3种以下为主(68.13%),注射剂使用率为20.00%,使用单一抗菌药物处方率高达66.41%,100元以下处方达59.38%.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管理水平较高,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陈建达;严娟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心脏内科支架植入患者住院病历中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为依据,以用药频度排序、用药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频度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肠溶阿司匹林片、注射用左卡尼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美托洛尔片,用药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注射用左卡尼汀、疏血通注射液、碘海醇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用药种类排序前3位的药物是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结论 所调查的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左卡尼汀使用剂量偏大,疗程偏长.临床应减少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黄富宏;刘艳秋;孙安修;汤美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2008年3月至8月对7480例城镇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同时对RTI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并于2008年10月及11月连续两次动员RTI患者检查、治疗.结果 RTI总患病率为37.10%,总就医率为53.74%,患病率大小次序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结论 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依托计生服务资源、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是防治RTI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同芹;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男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740例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门诊初诊男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 74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患者226例(30.54%),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74例(76.99%),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16.09%),Uu及Mh混合感染24例(13.79%);治疗后,出现耐药性的有78例(34.51%).结论 男性支原体感染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李聪华;李宝祥;柳美玲;王菲;王德斌;宋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对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尿路感染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分析.方法 将85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给予加替沙星序贯疗法,B组43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8.3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48%和93.0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和4.6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42和1.87.结论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比加替沙星序贯疗法具成本-效果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易红;石庆平;龙恩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4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合禁忌,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静脉炎、急性胃痛、头痛等.结论 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时,应对其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做好观察和防护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袁小莲;张爱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时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 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萍;兰大华;张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49例7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采用蒙太因兰德尔双动头,骨水泥柄26例,非骨水泥柄23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切口长8~12 cm,手术时间30~70 min,术中出血120~210 mL,术后24 h引流90~260 mL.49例患者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9例,良14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87.76%.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有利,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徐卫国;肖善富;唐云德;从先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考察氨茶碱注射液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2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8 h,观察外观,测定pH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的含量.结果 室温8 h内,氨茶碱与纳洛酮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DH、微粒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氨茶碱注射液与纳洛酮注射液配伍,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在8 h内稳定.
作者:徐帆;冯恩富;梁晓方;苏莉;李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15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观察组(B1组和B2组),B1组和B2组分别在诱导时加用咪唑安定0.05 mg/kg和0.10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导管至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 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术中首次追加药物和用药总量、追加肌松药时间及用药总量、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但随注射剂量不同而效果各异;在诱导同时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效果理想.
作者:李明祥;刘士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