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胡震字;俞进

关键词: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D-二聚体, 纤溶亢进
摘要:目的 了解D-二聚体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2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00例)进行比较.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大于1.2 mg/L的患者,观察组为125例(53.65%),对照组为11例(5.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继发纤溶亢进,使得多种凝血因子减少及D-二聚体水平增高.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处方评价制度后我院门诊处方指标调查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就诊用药的基本情况与趋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抽取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5月到2008年4月门诊处方,采用随机抽样试验方法,对合理用药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每张处方品种数以3种以下为主(68.13%),注射剂使用率为20.00%,使用单一抗菌药物处方率高达66.41%,100元以下处方达59.38%.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管理水平较高,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陈建达;严娟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磷酸铝凝胶与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分别合用磷酸铝凝胶与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愈合率和远期复发率.方法 将7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活动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先行根除HP三联疗法治疗2周,再续用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磷酸铝凝胶,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均治疗4周.对溃疡愈合的67例患者进行长程治疗,治疗组(37例)口服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对照组(33例)口服莫替丁20 mg、睡前1次,均用药0.5年,观察渍疡的累计复发率.结果 消化性溃疡的近期愈合率治疗组为94.59%,对照组为90.91%;经胃镜证实,半年累计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29.03%.结论 磷酸铝凝胶短程使用可加速溃疡面的愈合,长程治疗可降低消化性渍疡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利红;苗彩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2008年3月至8月对7480例城镇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同时对RTI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并于2008年10月及11月连续两次动员RTI患者检查、治疗.结果 RTI总患病率为37.10%,总就医率为53.74%,患病率大小次序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结论 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依托计生服务资源、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是防治RTI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同芹;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3至12月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8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00%;术前2 h内用药者占26.33%,术后用药者占15.00%;用药时间超过3 d者占65.33%;单一用药者占64.00%,二联用药者占30.00%.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档次高选、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曾明辉;李福宣;陈瑶;龙恩武;李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纳米银创伤贴治疗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63例

    目的 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时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 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萍;兰大华;张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38例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对中晚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口服卡培他滨2 500mg/(m2·d),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2.11%,稳定44.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其他有骨髓抑制、恶心、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及腹泻.结论 卡培他滨时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少.

    作者:刘锦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0例

    目的 评价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物.

    作者:孔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拉莫三嗪致药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2月,因3+月前于我院确诊癫痫而口服拉莫三嗪(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ZJ0056)进行抗癫痫治疗,剂量增加过程为5 mg(晚,第1~7天),8.33 mg(晚,第8~14天),12.5 mg(晚,第15~21天),37.5 mg(早12.5 mg、晚25 mg,第22~27天),50 mg(25 mg,2次/d,第28~34天),75 mg(早25 mg、晚50 mg,第35~41天),100 mg(50mg,2次/d,第42~48天),此后一直按125 mg(早50 mg、晚75 mg)服用直至因皮疹停药.于1周前出现手背、面部红色皮疹,伴瘙痒、水疱,不伴发热、畏寒、乏力、口腔糜烂、咳嗽、吐泻等,家属未予重视.

    作者:曾力楠;张伶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8例

    目的 观察重组人α-1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感染、解痉、止咳、平喘等全身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给予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剂+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病毒唑)+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3 d后观察患儿咳嗽、喘息等缓解情况.结果 在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日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α-1b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方便.

    作者:廖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干预策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进行干预.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出院病例2000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为判断指标,从适应证、疗程、抗菌药物联用及配伍等4个方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99.35%,共用抗菌药物9类27个品种,预防用药率为53.20%,治疗用药率为46.80%,主要以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为主(70.21%),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用药主流;药物敏感试验率为9.06%,联合用药率为67.49%,不合理用药率为21.89%;疗程长、频繁换药、用药刘量与间隔时间不合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行政干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作者:全心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致双手颤抖1例

    患儿,男,10岁,因咳嗽1d伴气喘2h于2009年2月10日门诊.体格检查示一般情况尚好,体重30 kg,体温36.6℃,双肺可闻及大量哮呜音,心率98次/min,余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7.8×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180×109/L,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既往有哮喘史.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作者:闫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3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D-二聚体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2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00例)进行比较.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大于1.2 mg/L的患者,观察组为125例(53.65%),对照组为11例(5.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继发纤溶亢进,使得多种凝血因子减少及D-二聚体水平增高.

    作者:胡震字;俞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范与控制医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风险因素,以分类方法阐述了组织与个人的风险控制策略.结果 与结论提高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所有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人员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朱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感冒舒颗粒澄清工艺研究

    目的 考察甲壳素对感冒舒颗粒水提浓缩清膏的澄清效果并检测含量.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佳澄清工艺条件,分别检测自然沉降法和甲壳素澄清法澄清后供试品的相对密度、总固体物含量.结果 甲壳素澄清后相对密度、总固体物含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大.结论 对于感冒舒颗粒,甲壳素有较好的澄清效果.

    作者:狄永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2004-2007年降糖药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医院2004-2007年降糖药的用药量、用药金额等信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糖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尤其是生物制剂年均增长率增幅较大.结论 降糖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用药金额和用量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张美玲;叶佐武;王小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结果 以229 nm和236 nm分别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测定波长,以0.1 mol/L的盐酸为空白,苯甲酸质量浓度在2.535~17.745 μg/mL,水杨酸质量浓度在1.265~8.85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8%和98.70%,RSD分别为0.93%和0.88%(n=5).结论 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可靠,适合于复方苯甲酸醇溶液的快速检测.

    作者:张革;张丽梅;吴国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30例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心脏内科支架植入患者住院病历中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为依据,以用药频度排序、用药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频度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肠溶阿司匹林片、注射用左卡尼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美托洛尔片,用药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品是注射用左卡尼汀、疏血通注射液、碘海醇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用药种类排序前3位的药物是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结论 所调查的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左卡尼汀使用剂量偏大,疗程偏长.临床应减少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黄富宏;刘艳秋;孙安修;汤美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骨科3个月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作者:陈建清;游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改性DL-聚乳酸膜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研制改性的DL-聚乳酸膜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制备改性的DL-聚乳酸膜,按照<中国药典>要求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建立了改性DL-聚乳酸膜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检测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小鼠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阴性.结论 改性DL-聚乳酸膜的物理性能指标能达到<中国药典>要求,无动物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李瑛;陈康;程东祥;代剑;谢良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60例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 将妊娠8~10周需终止妊娠的12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于术前2.5 h在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2片(400 μg),术前1 min于宫颈3点及9点处分别肌肉注射2%利多卡因1 mL;对照组60例术前不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宫口松弛、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镇痛效果明显,宫口松弛、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应用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更适合于基层推广.

    作者:黄晓慧;李燕妮;古东冬;李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