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郑高峰;张玉红;林艺娟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中2000-2006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有关红花注射液致ADR的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关红花注射液致ADR的报道共涉及患者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ADR主要为过敏反应,且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高;ADR在30 min内发生者22例(56.41%),首次用药发生者有30例(76.92%),提示红花注射液致ADR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 临床应重视红花注射液的ADR,合理用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前列栓中乳酸环丙沙星的含量测定

    目的 探讨前列栓中乳酸环丙沙星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n1),柱温为30℃,流动相为枸橼酸溶液(0.05 mol/L)-乙腈(80:20,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 乳酸环丙沙星质量浓度在10.6~10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为1.40%.结论 HPLC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前列栓中乳酸环丙沙星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建苹;运委;张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9例

    目的 评价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经头颅CT三维立体定位后采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穿刺针和配套的针型血肿粉碎器,辅以血肿液化剂对血肿进行破碎、液化,从而清除血肿.结果 39例患者(包括2例脑疝,1例双侧铸型脑室出血)在术后2周、3月时偏瘫侧肢体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较明显.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优方法,在挽救生命和降低死亡率和残废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兴军;张德琼;曾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山莨菪碱致过敏性休克19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5年1月至2006年10月中有关报道19篇,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9篇文献涉及患者共19例,其中男10例(52.6%),女9例(47.4%);静脉滴注4例(21.0%),肌肉注射15例(78.9%);所有病例抢救后均治愈;用药后休克症状出现时间短为3 min左右,长为40 min左右;有药物过敏史者1例,无药物过敏史者10例,药物过敏史不详者8例.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山莨菪碱所致过敏性休克,确保安全用药.

    作者:郭锡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突变SOD1cDNA亚克隆入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中

    目的 将突变SOD1cDNA亚克隆入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中.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重组子pEGFP-N2-mSOD1中扩增突变的SOD1cDNA片断.以EcoR Ⅰ/Sal Ⅰ双酶切突变SOD1cDNA片断和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突变SOD1cDNA片断和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转化感受态DH5α,筛选重组子,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突变SOD1cDNA成功地亚克隆入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中.结论 亚克隆成功,可以对目的 基因进行下一步研究.

    作者:陈桂生;史树贵;李露斯;陈康宁;袁顺宗;彭旭;吴军;罗高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首乌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首乌颗粒(何首乌、葛根、丹参)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复方首乌颗粒中的何首乌、葛根及丹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制剂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及葛根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17 52~0.350 4 μg(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100.23%,RSD=1.2%(n=9);葛根素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81 60~1.224μg(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1.3%(n=9).结论 所用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复方首乌颗粒的质量.

    作者:刘敏芳;付萍萍;张月寒;董秋香;景浩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尿囊素乳膏中尿囊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复方尿囊素乳膏中尿囊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NH2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4 nm.结果 尿囊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87.68~938.40 μg/mL,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1.92%(n=9).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能很好地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汤晟凌;兰海娟;邹慧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盐酸替扎尼定口腔崩解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替扎尼定口腔崩解片中盐酸替扎尼定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 μm)为色谱柱,甲醇-30 mmol/L NaH2PO4溶液-三乙胺(15∶85∶0.8,磷酸调节pH值至3.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有关物质检查除检测波长为300 nm外,其他条件同含量测定.结果 盐酸替扎尼定质量浓度在1.0~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99.3%,RSD为0.12%~0.15%;有关物质检查条件下检测限为0.05 ng(S/N=3),有关物质检查的限量为1.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盐酸替扎尼定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居前6位的药物是头孢唑林钠、头孢氨苄、氯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及呋喃妥因,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达40.48%,疾病分布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9.52%).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单用或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增强.

    作者:彭义刚;孙康东;张辉;郭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满分消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中满分消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厚朴、姜黄、白术、黄连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色谱柱为瑞士Spherigel ODS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在TLC中能够检出厚朴、姜黄、白术、黄连,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0.038 51~0.770 2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1.57%.结论 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中满分消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春辉;杨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跌打镇痛贴膏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跌打镇痛贴膏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测定挥发油、大黄素和绿原酸含量.结果 挥发油提取时,加水量、蒸馏时间两因素均对挥发油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乙醇回流提取时,乙醇用量对大黄素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对绿原酸含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该方佳提取工艺为,将挥发性药材先用8倍量水浸泡6 h,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 h,其药渣与其余药材一起用10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

    作者:左亚杰;刘劲松;邓体瑛;林新文;谢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胶囊中甘草次酸含量

    目的 测定胃乐胶囊中甘草次酸的含量.方法 用反相高放液相色谱(RP-HPLC)法对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次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甘草次酸质量浓度在4.992~249.6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0×107X+5.9×103,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为1.89%(n=6).结论 RP-HPLC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钟建理;吴萌;饶伟文;黄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院清热类中成药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清热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库合理购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5-2006年清热类中成药的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采用药品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方法计算药品DDDs和日用药金额.结果 2005-2006年该院清热类中成药用药平稳上升,DDDs同步性较好.结论 该院目前清热类中成药的用药现状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采购合理,疗效确切,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

    作者:何新荣;刘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浙江省3家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方法 通过调查浙江省3家医院2006年抗菌药物ADR报告,分析与评价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病例数以及ADR的临床表现.结果 发生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大,而新的严重ADR上报病例数少.结论 各级医院应积极上报ADR,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石佳娜;黄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中环孢素A质量浓度

    目的 建立监测人全血中环孢素A质量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160∶30∶15),柱温7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环孢素A质量浓度在15~1 600 ng/mL范围内与内标的峰高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低检测限为5 ng/mL,高、中、低3种质量浓度平均回收率为96.02%~98.31%,日内精密度RSD为1.24%~3.37%(n=5),日间精密度RSD为3.45%~4.27%(n=5).结论 该法简单、准确、经济,可用于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吴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敏伪麻口服溶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 改进美敏伪麻口服溶液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苯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磷酸(60∶40∶0.1,每1 000 mL中含4.0 g十二烷基硫酸钠),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4 nm.结果 盐酸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质量浓度分别在10.01~2 001.6μg/mL,3.33~665.6μg/mL,0.75~149.2 μg/mL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RSD=0.32%),100.82%(RSD=0.85%),99.13%(RSD=0.53%).结论 所用方法精密度高、结果准确,能在同一液相系统下对美敏伪麻口服溶液中3种成分进行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汪光宝;袁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抗生素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结合痤疮的发病机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系统治疗.方法 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抗生素治疗痤疮的文献,归纳抗生素在临床上治疗痤疮的应用情况.结果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痤疮都取得了显著疗效.结论 抗生素治疗痤疮,疗程较长,易产生耐药性,提倡与非抗生素药物联用.

    作者:邓芳;周岐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院抗感染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CHIS)服务器中提取出2004年1月~2006年12月药库出库药品的数量和金额,利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总金额逐年上升,β-内酰胺类稳居前列.3年间抗感染药物消费金额所占百分比头孢菌素类一直居于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喹诺酮类基本保持稳定(第2位),林可霉素类增长迅速(超过青霉素类,居第3位),青霉素类呈逐年下降趋势,大环内酯类、多肽类、氨基糖苷类、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增长较慢,硝咪唑类呈下降趋势.结论 该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使用趋势朝着高效、安全、经济的方向发展.

    作者:崔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紫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紫苏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内外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着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作者:董玲婉;周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林可霉素甲硝唑凝胶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制备林可霉素甲硝唑凝胶,建立其质量标准并进行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以盐酸林可霉素、甲硝唑制备林可霉素甲硝唑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中主药盐酸林可霉素和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 林可霉素甲硝唑凝胶用于痤疮、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的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赵洁;方垒;梁晓美;刘丽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4例

    目的 观察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有发热、咳嗽症状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0.6~0.8 mg/(kg·d)+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止咳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郑兴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