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设

夏旭东;宋丽丽;张泽书

关键词:医药物流, 体系, 建设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成为规范医药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分析目前医药物流的运行状况,提出了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对我国新药研发中合同研发组织发展的思考

    目的 为我国合同研发组织(CRO)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新药研发中CRO发展存在的市场规模较小、整体服务质量水平较低、CRO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提出了应制定行业规范、完善CRO服务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及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建议.

    作者:李轩;孙利华;徐金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新药研发策略刍议

    目的 探讨中药新药研发的策略.方法 分析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的概况、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从建立机制和开发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李光耀;毕开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我国药事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取向和趋势分析

    目的 探究我国药事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取向及趋势.方法 对我国3所大学药事管理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事管理研究生毕业取向受到家境的影响,多数人选择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其次是进入跨国企业工作.我国药学类院校应积极探索药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药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培养新型的药事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程红霞;黄泰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抗震救灾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据新华社信息,在继续督促各地加强救灾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及时保证救灾急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生产供应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5·12汶川大地震1周内紧急部署了5项新措施,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药品的安全保障: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方血栓通滴丸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

    目的 制订复方血栓通滴丸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 薄层色谱法.结果与结论 供试品薄层色谱鉴别的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三七主要成分人参Rg1和人参Rb1的含量测定色谱在540nm波长处有大吸收,浓度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和99.66%, RSD分别为1.0%和0.6% (n=6).结论该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作为复方血栓通滴丸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顺浓;郭建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胆黄芩滴眼液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熊胆黄芩滴眼液的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与结论 黄芩苷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是0.081~0.81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3%,RSD为1.4%(n=6).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熊胆黄芩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恒;赵亚丽;万春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杂质测定中的异常情况研究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测定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分子排阻色谱法原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采用HPLC法时聚合物杂质含量超出药典规定范围,采用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法进行复核时出现双杂质峰现象,即聚合物杂质峰出现异常分离情况,以第1个杂质峰作为聚合物杂质进行计算,发现聚合物杂质含量小于0.2%,在药典规定范围内.结论有条件的实验室应使用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与较大柱床体积的色谱柱来检查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检查时若出现聚合物杂质峰异常分离,应以第1个杂质峰作为聚合物杂质进行计算.

    作者:李绪伦;任学毅;李霞;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质宁搽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质宁搽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方法 采用C18柱(6.0mm×150mm, 5μm),以乙腈-0.01mo1/L磷酸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50:50:0.1)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46nm,柱温为32℃.结果与结论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208~2.49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 RSD=1.08%(n=6).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韩鹏;田利洪;叶兴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8柱(2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与结论 牛蒡子苷进样量在1.8~14.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5),精密度的RSD=1.02%(n=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0.77%(n=5).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苷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陈业光;黄梦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门诊药师审核不合理处方的要点

    目的 探讨门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审核方法.方法 列举并分析门诊处方的审核要点.结果与结论 门诊处方在选药、给药剂量与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方面还不能做到完全合理.结论合理用药不仅要依靠医师的努力,还需要药师的配合.

    作者:朱旻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强的松致急性类固醇性肌病1例

    患者,女,55岁,护士,因双下肢肌肉酸痛、无力2d于2006年12月25日就诊.发病前两天因支气管哮喘发作顿服醋酸强的松120mg.

    作者:赵立波;谢代鑫;谢鹏;何小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庆市药品注册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重庆市药品注册人员对培训的基本需求情况,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和R×C列联表的卡方分析对注册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 需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注册人员的培训,提高药品注册培训的有效性.

    作者:唐效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颗粒剂常见质量问题探析

    总结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药品生产操作及其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新药研发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方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6组中药易混淆品种的鉴别与应用

    通过对6组易混淆中药品种的来源、性状、功效的鉴别,为临床用药的准确、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于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70:30),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结果与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质量浓度在0.08~0.12g/L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56%(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张理星;孙建合;朱啸风;崔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注射用氨酪酸的研制

    目的 研制注射用氨酪酸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拟订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进行性状、鉴别、pH值、有关物质检查等研究,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氨酪酸含量,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以其血管刺激性、溶血性及全身过敏性试验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与结论 确定了不加赋形剂的处方,以及将氨酪酸直接冻干的工艺;影响因素试验(10d)、恒温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留样试验(24个月)表明,主药含量及其他氨基酸无明显改变.结论处方工艺合理可行,制剂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安全.

    作者:陶功意;李健和;万小敏;黎银波;彭六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妇产科剖宫产240例患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剖宫产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作者:王志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药品标识物存在的问题及规范之我见

    通过对药品标识物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提出了规范药品标识物的见解.

    作者:刘静;邓步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喷雾制粒技术在中成药固体制剂中的应用

    比较湿法制粒和喷雾制粒两种技术的利弊,并从颗粒质量指标评价、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喷雾制粒的技术优势.

    作者:程新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化橘红的胶束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化橘红的胶束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 固定相为聚酰胺薄层,流动相为2.0%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盐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0:0.1),将展开后的薄层在紫外光254nm下成像,通过薄层色谱成像系统转换成指纹谱图.结果与结论 在拟订的条件下,可以确定有5个峰为化橘红的指纹峰,各峰的Rf值分别为0.03,0.12,0.22,0.29,0.42.结论该胶束薄层指纹图谱可作为化橘红质量控制与鉴定的依据.

    作者:蔡力行;戈早川;周利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