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胡永兵;何忠平

关键词: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E中方法 进行.结果可用灵敏度为0.1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 细菌内毒素检查适于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热原检查.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曲普利啶治疗慢性荨麻疹79例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曲普利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15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以18次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盐酸曲普利啶2.5 mg,每日两次.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曲普利啶.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1%,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54,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曲普利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

    作者:陈昭;牛磊;刘娜;刘艳敏;王健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口服,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

    作者:徐强胜;饶宗华;曾秀忠;田建华;彭秋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研究进展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是将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细胞毒素与抗体或细胞因子偶联而得到的一类新型导向药物,它以抗体或细胞因子特异识别并结合靶细胞,通过细胞毒素破坏细胞膜而引起细胞死亡.由于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能高效、特异地杀伤靶细胞,因此选择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用于肿瘤导向治疗将是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作者:庄权权;许云禄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硫酸链霉素滴鼻液的含量测定及有效期确定

    目的 确定硫酸链霉素滴鼻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并测定滴鼻液的有效期.方法 采用旋光法测定含量,并以微生物效价法对测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旋光法测定新配制硫酸链霉素滴鼻液的含量方便、可靠、准确,但不适合贮存过程中的制剂含量测定.结论 对硫酸链霉素滴鼻液有效期的确定应以微生物效价法测定含量.

    作者:潘莉;岳晓燕;卢登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Chiari畸形并双侧海马区异常信号1例

    患者,女,17岁,因间断性呼吸停止、意识不清3 d于2008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d晨起时觉双眼皮发沉,继而意识不清,呼之不应,面色紫绀,呼吸停止,伴大便失禁,持续约10 min后缓解并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

    作者:武一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校正因子法测定盐酸帕洛诺司琼异构体的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帕洛诺司琼异构体对盐酸帕洛诺司琼的校正因子,并以该校正因子计算盐酸帕洛诺司琼中异构体的含量.方法 以Kromasil手性柱为色谱柱,以0.05 to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乙腈(88: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盐酸帕洛诺司琼异构体对盐酸帕洛诺司琼的校正因子为5.22,盐酸帕洛诺司琼异构体的平均回收率为98.67%,RSD为1.23%(n=9).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江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2例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脱水、止血、激素、抗生素及促进神经组织恢复的药物并行防治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水肿面积改善情况、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左积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抗感Ⅰ号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制备抗感Ⅰ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金银花、板蓝根、生地,并观察制剂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在薄层色谱图中可准确鉴别出金银花、板蓝根、生地,经临床188例患者使用,总有效率为94.68%.结论 抗感Ⅰ号组方合理,疗效显著,携带及服用方便,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青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

    目的 探讨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真空度、上样量、洗脱剂用量和洗脱流速对固相萃取工艺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各萃取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结果甘草佳固相萃取条件为真空度0.01 MPa,上样量1.5 mL,洗脱剂用量25 mL,洗脱速率3 mL/min;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方法 回收率分别为100.85%和99.67%.结论 SPE-HPLC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甘草及含甘草的复方制剂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测定.

    作者:张文娟;房敏峰;赵新锋;李云峰;郑晓晖;王亚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甘遂和醋甘遂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药效和毒性研究

    目的 考察甘遂和醋甘遂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泻下作用和毒性.方法 采用炭末推进法进行肠推进试验,观察甘遂和醋甘遂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肠水分吸收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甘遂、醋甘遂醇提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促进小肠推进运动.但与生品比较,醋制后各组墨汁推进率皆有所降低,泻下作用有所缓和;甘遂醋制后醇提物毒性下降4倍左右,石油醚部位毒性下降1倍左右,乙酸乙酯部位毒性下降4倍左右,而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无毒.结论 甘遂醋制后泻下作用减弱,毒性显著降低.甘遂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既是其药效学部位,又是其毒性部位.

    作者:黄海燕;束晓云;丁安伟;张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利用近红外光谱鉴别多潘立酮片的真伪

    目的 在不破坏药品包装的情况下,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多潘立酮片的真伪.方法 在12000~4000 cm-1波段范围内对多潘立酮片进行全谱扫描,并对图谱进行一阶求导处理.结果正品多潘立酮片与伪品多潘立酮片的近红外光谱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在8292~8296 cm-1,6 504~6 510 cm-1,6 280~6 288 cm-13个峰位附近进行判别.结论 所用方法 快速简便、准确有效,不失为基层药监查处假冒伪劣药品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静;耿仲乐;王鹏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桑通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桑通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及临床应用.方法 将方中川贝母、水牛角粉碎,其余药材煎煮浓缩,加入辅料制备颗粒剂;观察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47%,对照组为70.8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制剂质量可控,疗效可靠,服用方便.

    作者:焦立红;吕献青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青蒿素配伍丝裂霉素对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青蒿素配伍丝裂霉素(MMC)对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分析青蒿素配伍MMC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青蒿素与MMC配伍使用,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为40.8%.结论 青蒿素与MMC配伍使用可显著提高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青蒿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在肺癌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璐;张玉萌;孙薇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防腐剂对维生素E乳含量测定的影响

    目的 考察乳膏基质及防腐剂羟苯乙酯、溴硝丙二醇对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维生素E乳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维生素E空白基质、舍羟苯乙酯防腐剂的空白乳膏基质、含溴硝丙二醇防腐剂的空白乳膏基质、含上述两种防腐剂的维生素E乳膏.参照维生素E乳国家药品标准,采用UV法在284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结果羟苯乙酯使维生素E乳含量测定结果提高约10%,空白乳膏基质含量提高约1.5%,溴硝丙二醇对维生素E乳含量测定无影响.结论 防腐剂羟苯乙酯对维生素E乳含量测定影响较大,溴硝丙二醇则无影响.

    作者:赵瑞亭;侯晓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抗肿瘤药的分布及使用情况.方法 依据第16版<新编药物学>的分类方法 ,对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使用的抗肿瘤药进行分类,并对2005年至2007年该院药库购进的抗肿瘤药的用量和金额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抗肿瘤药的品种基本覆盖了抗肿瘤药的6大类,但以低价位、常规剂型为主,在新的剂型、新的给药方法 方面与专科医院还存在较大的差别.与2005年相比,该院20H07年抗肿瘤药的品种、使用金额和用药量均有所增加.结论 基层医院抗肿瘤药的品种覆盖和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还应引进一些新剂型、低毒性的抗肿瘤药品种.

    作者:颜克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颞骨岩乳管薄层高分辨率CT的影像表现

    目的 评价岩乳管在薄层高分辨率CT上的显示率和管径大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100例患者200个颞骨轴位正常内耳薄层高分辨率CT影像,层厚分别为0.75,1,2 mm.结果 89%的岩乳管得到显示,平均管径0.68 mm,管径比同层的上半规管要小.结论 薄层高分辨率CT能很好地直观显示岩乳管的结构.

    作者:许林;罗江平;向明;王小红;赵舂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对照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均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毒副反应较少.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头孢吡肟质量研究进展

    通过对<日本药典>和<美国药典>中收载的盐酸头孢吡肟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综述了盐酸头孢吡肟及其制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供开发头孢吡肟及进一步提高其药品质量标准时参考.

    作者:杨家爱;曹天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及麦滋林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5例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及麦滋林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经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1次/d,对照Ⅰ组28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1次/d,对照Ⅱ组28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2次/d,3组均联用莫沙必利5 mg,1次/d及麦滋林0.67 g,3次/d,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一日缓解率为83.25%,明显优于2个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症状平均消失天数与对照组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及麦滋林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迅速缓解症状.且安全可靠.

    作者:闫丽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八味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探讨黄柏八味胶囊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Zorh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的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102~0.5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为0.61%(n=6).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专属性强,可以有效测定黄柏八味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作者:张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