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夏荣;曹玉;李丹;王贞媛
目的 优选ZTC1+1-Ⅱ用于驴胶补血颗粒的絮凝工艺条件,改进驴胶补血颗粒纯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药液质量浓度、搅拌速度和ZTC1+1-Ⅱ加入量3个因素对絮凝工艺的影响.结果 驴胶补血颗粒絮凝工艺的优化条件为药液质量浓度为1:7(每7 mL药液含1g生药),在60℃及150 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入ZTC1+1-Ⅱ澄清剂A组分为0.3 mL/g(以药液中含生药量计),搅拌10 min,然后每隔30 min搅拌(50 r/min)3 min,2 h后在40℃(150 r/min)下加入ZTC1+1-Ⅱ澄清剂B组分为0.15 mL/g(以药液中含生药量计),搅拌20 min,加热至80℃保温5 min,后静置30 min,再搅拌(50 r/min)3 min.结论 本试验条件可为驴胶补血颗粒的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禹;吴高芬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桑菊感冒合剂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C18柱为色谱柱,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2 nm,柱温为35℃.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0.08112~1.62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0%,RSD为1.30%(n=6).结论 RP-HPLC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桑菊感冒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冉海琳;吴佳;杨惠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厂家的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关系.方法 将143例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1例)给予达乐;B组(72例)给予代文,均为80 mg,1次/d,治疗4周,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比较其经济性.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0%和81.9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5%和8.33%(P>0.05),成本分别为312.24元和405.2元,B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4.37.结论 达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学效果较佳.
作者:冀建明;王保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提高皮肤病血毒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柱层析分离技术纯化组分,对各组分与对照品同时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 TLC鉴别可检出9种药材.HPLC含量测定表明,大黄素进样量在0.0156~0.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大黄酚进样量在0.0313~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9.17%(RSD=1.21%),大黄酚为99.01%(RSD=1.41%).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专属、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皮肤病血毒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贺玫;罗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手性化合物时映异构体进入生命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药理学立体选择性,进而产生不同的生物活性、毒性及代谢等,因此对手性药物的深入研究必须将其所有的光学对映体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对照进行生物学评价试验,以确定是以外消旋体还是以其某一光学活性体作为所要上市的新药.手性药物的制备是手性药物研究及应用的基础和关键,手性技术的发展使得制备大量单一对映体成为可能.
作者:宫丽;卞俊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开展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3月的门诊处方3000张,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点评.结果 3000张被抽查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840张(占28.0%),其中不合理处方189张,不合格率为22.5%,占所抽查处方的6.3%,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超范围使用、联合用药不正确、用药档次高等.结论 应加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核力度,提高医院特殊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罗仁勇;张先芬;罗娅灵;周颖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嘉峪关地区不同级别医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住院病历1500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有1215份,使用率为81.00%.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也存在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同一医院科室之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妇产科使用率高.调查共涉及抗菌药物13类96个品种,给药方式以注射给药为主(67.22%),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头孢菌素类高,其次是青霉素类、喹诺酮类,DDDs排序前3位分别是青霉素钠粉针、丁胺卡那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结论 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作者:刘效栓;刘光斌;邹干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研究超微粉碎前后穿山龙薯蓣皂苷的溶出率.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浸泡30 min、浸泡12 h、回流30 min、超声4种方法提取的穿山龙薯蓣皂苷溶出率.结果 穿山龙微粉薯蓣皂苷提取率明显高于细粉及其他规格,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粉用50%乙醇冷浸,加10倍量水,超声20min.结论 细胞级微粉技术工艺可提高穿山龙薯蓣皂苷提取率.
作者:李国华;陈世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津源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西洋参、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定性鉴别方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津源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玉芝;张少杰;郭宏;阮亚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促进癌症晚期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医院住院药房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癌症晚期住院患者消耗麻醉药品的数量和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消耗金额占年度住院药房消耗金额比例和品种均呈逐年上升,布桂嗪针、哌替啶针用量明显下降,芬太尼、吗啡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止痛治疗用药逐渐向口服控释片或贴剂转变,建议医生应进一步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尽量满足患者对麻醉药品的合理需求.
作者:张阳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铂类药物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抗瘤谱广,DNA是其作用靶点.药物进入体内后,以水合阳离子形式与DNA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共价键.使DNA链局部扭结或解旋,致使DNA复制、转录失败,从而造成肿瘤细胞死亡.以铂为中心的结构变化衍生出了多种新型铂类药物.该文介绍了铂类药物及其临床研究的进展.
作者:孙俊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注射用辛芍对试验动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注射用辛芍用药安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小鼠和大鼠静脉注射注射用辛芍低(2.4g/kg)、中(4.8 g/kg)、高(9.6g/kg)剂量,观察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麻醉犬静脉注射低(0.5 g/kg)、中(1.0 g/kg)、高(2.0 g/kg)剂量,观察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 注射用辛芍低、中、高3个剂量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3个剂量对收缩压(SA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T波)的影响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高剂量给药后能显著降低麻醉犬舒张压(DAP)和心率(HR).提示中、高剂量可使动物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而低剂量对舒张压(DAP)和心率(HR)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注射用辛芍在0.5 g/kg剂量应用时比较安全,在应用1.0 g/kg及2.0 g/kg剂量时应当注意其潜在的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
作者:王海军;王永林;方泰慧;徐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与哌替啶对麻醉中寒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A组)和哌替啶组(B组),于寒战出现后2 min内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或哌替啶50 mg,观察用药后5 min的效果、30 min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显效率(90.20%,46/51)显著好于A组(72.34%,34/47);总有效率A组和B组分别为95.74%(45/47)和100%(51/51),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B组以头晕、嗜睡为主,A组以恶心呕吐为主.结论 曲马多与哌替啶均能有效治疗麻醉中寒战反应,应注意防治各自不同的不良反应.
作者:余国芬;邵景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正交优选长青胶囊提取工艺.方法 以组方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甲苷为定量分析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确定佳醇提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是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加液总量为18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生产.
作者:安晏;王云峰;陆兔林;毛春芹;党小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烧伤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烧伤后肝功能异常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2.0~3.0 g,1次/d),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和15天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治疗组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烧伤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降酶作用迅速,近期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作者:胡建英;郑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391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391株尿路感染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郑祥奇;高江原;杨林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维康六味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山茱萸、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马钱苷的含量.结果 TLC能检出山茱萸和陈皮;马钱苷质量浓度在3.00~6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0.233X-14.8(r=0.9992,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1.62%(n=6).5批样品的平均含量为0.28 mg/g.结论 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维康六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羽伦;侯连兵;罗仁;黄乐松;刘园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制订复方皮炎平霜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用四氮唑比色法测定制剂的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制剂的盐酸苯海拉明含量.结果 醋酸地塞米松、盐酸苯海拉明检测浓度分别在7.5~37.5 μg/mL和0.2~0.6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7和0.999 6(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RSD=0.95%)和99.08%(RSD=1.03%).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燕;吴美珠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形式、原因,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复发形式、复发原因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局部复发与首次手术时肠管切除不足、肿瘤生物学特性、患者年龄、手术对淋巴的根治清扫程度和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相关.结论 密切随访、早期诊断、根治切除是提高直肠癌复发患者疗效的关键.对复发患者积极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命,或者能够达到再次根治的目的 .
作者:范波;张朝华;卞永生;李沛雨;李荣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复方苦参泡腾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苦参、冰片、蛇床子进行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苦参碱进样量在0.169 28~8.4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2%,RSD为1.13%(n=6).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苦参泡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向荣;张瑛;夏才付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