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硝唑注射液有效期探讨

邓廷飞;陈金月;谷建生

关键词:甲硝唑, 稳定性, 有效期
摘要:目的 考察甲硝唑在不同温度时的稳定状况,为药品管理和有效期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典恒温法将甲硝唑分别置60,70,80,90℃的恒温水浴中,间隔一定时间取样,迅速用冷水冷却后测定含量.结果 温度对甲硝唑含量的影响较大,特别是90℃时K值急剧增加,因此在甲硝唑注射液灭菌时应尽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减慢分解速度,降低亚硝酸的含量.结论 甲硝唑注射液较为稳定,有效期可暂定为3年.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船形聚丙烯袋输液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目的 全面控制和管理船形聚丙烯(PP)袋输液的质量,正确使用船形PP袋输液.方法 通过生产实践和对船形PP袋输液的质量监控,摸索加强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提出合理使用的注意事项.结果 船形PP袋输液质量可靠,使用方便,其质量控制不同于其他容器装输液,临床应用也有鲜明的特点.结论 对船形PP袋输液不但要加强各通常环节的控制,而且要加强灌装、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这样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作者:叶良君;黄帮华;李超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伊柔美白霜的保湿性能评价

    目的 对医院自制伊柔系列美白霜的保温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模拟皮肤结构,采用体外称重法对自制美白霜的保湿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外购的几种同类产品进行比较.结果 医院自制美白霜有良好的保湿性能.结论 体外称重法不仅能方便简捷地测试出各霜膏的保湿性能,而且可用于医院霜膏制剂保湿性能的评价.

    作者:杨征;陈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替硝唑栓剂体内外抗阴道毛滴虫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替硝唑栓剂的体内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复方替硝唑栓治疗,对照组用双唑泰栓治疗,每晚睡前放入阴道1粒,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选用临床分离的阴道毛滴虫9株,观察复方替硝唑栓的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结果 临床治愈率复方替硝唑栓为100%,双唑泰栓为78.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替硝唑栓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抑虫50%浓度(MIC50)、抑虫90%浓度(MIC90)及低杀虫浓度(MBC)范围均低于双唑泰栓.结论 复方替硝唑栓体内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显著,比双唑泰栓疗效更佳.

    作者:王震;景荣芳;朱兴年;王雪晴;宋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

    目的 研究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黄酮的提取分离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用乙醇提取法和酶解法提取银杏叶黄酮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银杏黄酮的提取率乙醇提取法为1.29%,酶解法为1.78%.结论 酶解法明显优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

    作者:庞允;杨建秀;刘子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非那雄胺的临床应用

    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介绍了甾体类化合物非那雄胺的临床应用.非那雄胺用于治疗男性型秃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血尿,BPH相关症状等均有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还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预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敬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公英颗粒中咖啡酸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公英颗粒中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1.56 g,加水使溶解成1 000 mL,再加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8~4.0,即得)-甲醇(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3 nm,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咖啡酸质量浓度在19.54~58.6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75%,RSD为1.0%.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有效地控制蒲公英颗粒的质量.

    作者:曾秋华;刘文京;唐晓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土牛膝糖浆的薄层鉴别

    目的 建立复方土牛膝糖浆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复方土牛膝糖浆中的广东土牛膝、岗梅、水杨梅、野菊花.结果 复方土牛膝糖浆中的广东土牛膝、岗梅、水杨梅、野菊花和对照药材薄层色谱主斑点位置一致,且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土牛膝糖浆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梅全喜;曾聪彦;高玉桥;钟希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替硝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38例

    目的 观察复方替硝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7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用复方替硝唑栓,对照组用米可定阴道泡腾片,均治疗1个疗程,于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两组显效+痊愈率分别为89.40%和77.78%,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复方替硝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米可定阴道泡腾片更显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卢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间苯三酚氯化钠注射液处方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

    目的 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开发间苯三酚氯化钠注射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拟订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制备中试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间苯三酚含量,用容量法测定氯化钠含量,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该注射液的稳定性.结果 按照优化出来的佳处方及工艺制备的3批中试样品,其质量均合格.结论 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产品稳定性良好,质量可控.

    作者:李健和;黎银波;彭六保;郭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痔可平胶囊中4味药材的薄层鉴别法

    目的 对痔可平胶囊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大黄、槐花、黄芪、白芍进行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

    作者:蒋学文;张恩娟;卢来春;黄林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奥沙普嗪浓度

    目的 建立奥沙普嗪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进样,分析柱为Kromasil C18 100-5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66 mol/L磷酸二氢钠(80:20,pH=2.2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5 nm.结果 奥沙普嗪的线性范围为0.25~60 μg/mL(r=0.999 9),方法的日内和日间RSD<2.52%.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经济,适用于奥沙普嗪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开杰;陈勇川;戴青;何菊英;刘松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1次/d,40 mL/次,15 d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够改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惠;周雨田;肖邦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紫河车超微粉体的制备与质量研究

    目的 选择紫河车超微粉的制备工艺,探讨紫河车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并对普通粉和超微粉进行薄层鉴别和氨基酸分析对比试验.结果 超微粉粒度、色泽、味道、分散程度较好,薄层鉴别和氨基酸分析表明超微粉与普通粉无显著差异.结论 紫河车超微粉可用于产舒康颗粒的生产,其质控方法专属性强.

    作者:程立方;崔秀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咖磺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目的 建立氨咖磺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3:27),检测波长为264 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浓度在25~15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26%(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氨咖磺敏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马新国;李万江;夏新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六味地黄汤梓醇的验证试验

    目的 建立封闭体系中药复方成分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六味地黄汤中有效成分梓醇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将数学建模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的研究中,根据提取原理、Fick定律建立中药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和参数分析,可求得函数表达式,运用该模型研究六味地黄汤中梓醇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建立了包含三项e的指数形式的成分溶出浓度解析及各参数分析方法.结论 封闭可溶中药复方扩散体系的成分溶出符合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各参数可根据溶出浓度表达式关系计算得到.

    作者:刘红宇;贺福元;罗杰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垂盆草胶囊中槲皮素含量

    目的 建立垂盆草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370 nm.结果 槲皮素进样量在0.041 52~0.415 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9%,RSD为2.5%(n=6).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可为垂盆草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杨帆;邓开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中蒙医院2001-2005年间收集到的128份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占53.9%);涉及药物有5大类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多(占75%);ADR发生频率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ADR有9例.结论 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严绥平;王月梅;于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3种拉唑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 将85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3组,OAC组28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LAC组27例,口服兰索拉唑30 mg;RAC组30例,口服雷贝拉唑10 mg.3组均2次/d给药,均加服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疗程7 d.7 d后各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兰索拉唑30 mg,雷贝拉唑10 mg,1次/d,连续14 d.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OAC组、LAC组、RAC组HP根除率分别为85.71%,92.59%,93.33%.结论 LAC组治疗方案是佳方案.

    作者:张庆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 提高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直接接种法及薄膜过滤法对药品进行活菌回收率检查或相应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采用直接接种法,2种真菌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3种细菌的菌回收率均小于70%,无法检出控制菌;采用薄膜过滤法,3种细菌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可有效检出控制菌.结论 霉菌总数及酵母菌总数可采用直接接种法测定,细菌总数、控制菌检查应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

    作者:罗国生;应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3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3种常用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口服丙戊酸钠176例、卡马西平72例、苯妥英钠29例的癫痫患者血中药物谷浓度进行监测(277例次),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口服丙戊酸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98例,有效控制率为89.80%;口服卡马西平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49例,有效控制率为95.92%;口服苯妥英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6例,有效控制率为66.67%.结论 监测癫痫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体内的血药浓度,对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降低癫痫的发作率、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玉琴;张朴芬;邓琴;徐贵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