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淑
目的 对比研究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观察缬沙坦(37例,每次80~160mg,每日1次)与依那普利(38例,每次10~20mg,每日3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周和8周的有效率,并分组比较.结果 2组治疗第2周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1.9%(34/37)和84.2%(32/38),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6%(35/37)和89.5%(34/38),2组比较P>0.05.结论 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的降压药物.
作者:马坚;马成祥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护理大专2004级05、06班生理学教学中,分别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课后调查学生对2种教学法的满意度,用书面测试形式比较2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记忆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P<0.01),学生书面测试成绩也更好.结论 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好,颇受学生欢迎.
作者:周莲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要求,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辅导,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实施分层教学、分步到位,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苏莉芬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前我国正处于近视高发期,眼镜市场的需求巨大,而相应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却很短缺.我国加入WT0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给高职高专医科院校开展眼视光技术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的专业如何建设、课程如何改革、师资如何培养、教材如何建设,如何培养具有眼科视光学专门知识的从事医学验光、眼镜定配技术及眼镜行业经营管理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付子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针对社会转型期女学生的现状,提出加强社会转型期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王承淑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31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心理问题与人格倾向性、情绪稳定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人格倾向为内向者、情绪稳定性差者心理问题发生比例高.结论 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呈显著统计学相关.
作者:许玉兰;沈訚;吴艾鸣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基本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用5个层次分别阐述需要理论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作者:杜娟;陈国红;王建刚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青霉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生素.由于青霉素是人工合成的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人体蛋白质结合为全抗原,易致过敏,如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因此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皮试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本文对假阳性的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王婧;王敏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采用问卷形式,对≥71岁托老所老人进行调查,以获取托老所老人身体、心理、社会健康的现状.结果 发现老人认知功能减退,慢性病发病率高,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相当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自尊低下,社会支持减少;老人健康状况低下,护理需求增加;托老所护理技术水平普遍低.
作者:林静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网络语言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作者:徐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在对疾病的诊断手段日益增多的同时,诊断病理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诊断的疑难病例,这时,只有借助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等特殊检查,才能够确诊.
作者:张宏庆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通过对我校2004级英语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发现试验班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将其与普通英护班学生进行对比,以找出差距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建议及时疏导,加强管理,提高我校试验班的成功率.
作者:刘慧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儿童铅中毒已成为目前影响儿童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公众卫生问题.就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以期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并从环境干预、健康教育、临床治疗3个环节进行预防,让儿童远离铅中毒的危害.
作者:刘进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探讨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及如何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16例患者的疾病种类、用药情况及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16例患者中,用药不依从49例,其不依从的原因与药师有极大的关系.结论 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取得佳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起重要作用,药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作者:陈晓蕾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归纳高职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作者:何宪平;鲁挥;邢国荣;黄信全;李佳敏;黄霞丽 刊期: 2006年第17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的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因严重的肾缺血和肾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升汞中毒性肾病是一种比较容易复制的动物模型,其主要病变是肾小管的变形坏死,伴有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采用此模型.但是,此模型需要实验前一天给家兔肌肉注射升汞溶液引起中毒性肾病,当实验时动物已处于病理状态,无法观察正常肾的泌尿功能,缺乏直观对比,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笔者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家兔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制作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肾功能综合实验以及缺血性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艳秋;夏晓芳;赵海燕;王俊亚;张冬梅;王岩眉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简要介绍苏丹红的理化、毒理学性质及检测方法.
作者:冯新昌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论述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外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怎样合理使用.
作者:孟凡勇;娄庆;申文龙;任迎彬;刘占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建立基于Visual Foxpro6.0平台的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介绍此系统的开发过程,运用该管理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简单、有效、便捷的管理.
作者:王新宇;陈玲;高枫;缪金萍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被监管的性错、吸贩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方法 2004年、2006年在相同地点对被监管的性错、吸贩毒人员用事先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闭卷调查.结果 对艾滋病病毒经血液、性生活、母婴传播3条途径的正确认识率培训后有明显提高,对握手或共用毛巾、衣物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认识率也明显提高,但对共餐、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没有掌握,对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认识变化不大.对通过社会行动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措施赞同率有明显提高,但对提供性服务的场所严格管理和取缔赞同的很少.结论 需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正确认识非传播途径,防止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产生严重的社会歧视.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控制艾滋病经过性途径传播.
作者:马晓春;何鹏图;闫湘 刊期: 200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