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喹诺酮类药物高剂量序贯治疗妇科急性盆腔炎疗效评价

王刚;裴宇慧;黄素丹

关键词: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左氧氟沙星, 高剂量序贯疗法, 急性盆腔炎
摘要:目的 评价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妇科急性盆腔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73例带有13种157株致病菌的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3例)中用莫西沙星治疗40例,加替沙星治疗41例,左氧氟沙星治疗42例,均采取高剂量序贯疗法,对照组(50例)用氧氟沙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4%(121/123)和88.0%(44/50),致病菌清除率分别为93.86%(107/114)和83.72%(36/43),平均疗程分别为(6.06±1.22)d和(8.33±1.66)d,两组比较,P均<0.05.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抗茵谱几乎能覆盖盆腔炎的13种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对军团茵、衣原体、支原体作用稍差,高剂量序贯疗法短期足量用药亦能有效治疗妇科急性盆腔炎.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妇科急性盆腔炎安全、有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8例

    目的 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59例,均子阿司匹林、银杏叶注射液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8mL静脉滴注,1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时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常规检查.结果 治疗后第14,21天时,两组ESS及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且不增加缺血性卒中后出血的风险.

    作者:唐明山;甘碧坤;卢伟;翁旭;杨健;庞华;杨石;钟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制剂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方法 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溶液配伍稳定性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高湿度条件下5 d该制剂吸湿严重以至于性状发生变化,高温及强光照射10 d对其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放置6个月和12个月)表明,产品较为稳定;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8 h内稳定.结论 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李健和;崔巍;黎银波;彭词艳;万小敏;彭六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 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作者:沈娟;杨俊和;杨燕军;李得堂;何健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弥可保治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41例

    目的 探讨弥可保(甲钴胺)治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79例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于化疗后24 h予弥可保500μ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8例)予维生素B12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为4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可保可明显改善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的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曾昭宇;张西;李浩;周崇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整合素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整合素为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黏附、迁移等过程,而整合素拮抗剂能竞争性抑制整合素与其配体的结合,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该文就各类整合素及其拮抗剂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同疾病的研究价值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沛;许云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西酞普兰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抑郁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3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治疗组)和阿米替林(对照组)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相近,但治疗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抑郁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胜;张代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 h内的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丹参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天ESS增分率和第90天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 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0.9±26.7)%和(36.1±23.7)%,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90 d后治疗组、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1.8±27.3)%和(45.4±27.8)%,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安全有效.

    作者:蔡海波;洪庆;章立;金友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老年性心力衰竭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原性心脏病常见,诱因以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为主,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剂、血管药物扩张剂治疗有效.结论 老年性心力衰竭易被误诊和漏诊,临床上需充分认识其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伍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膀胱颈一针一线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84例

    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1-2006年对18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膀胱颈一针一线悬吊术治疗,评价治疗前后、随访3年时的临床症状、大尿道压及关闭压、功能尿道长度、漏尿点压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大尿道压及关闭压、功能尿道长度、漏尿点压等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3年时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膀胱颈一针一线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简便有效,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王东;吴慧敏;邱明星;陈照祥;潘慈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护宝疗凝胶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制护宝疗凝胶剂,建立其质量标准,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用醇提法提取苦参碱、白头翁总皂苷,与凝胶基质混合均匀,制备护宝疗凝胶,分别进行性状观察、主要成分鉴别、含量测定及稳定性试验.结果 护宝疗凝胶为棕褐色凝胶状物质,在与苦参碱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的棕色斑点,白头翁总皂苷鉴别显紫红色环.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苦参碱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1.44~12.96 mg/mL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值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2710.49 C-608.26(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2.4%.在高湿、强光照射条件下供试品均为棕褐色半透明凝胶,相对含量在正常范围;供试品在60℃条件下变为棕褐色半固体,含量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结论 护宝疗凝胶剂质量稳定,但对高热敏感,应避免在高温下放置.

    作者:马亚兵;雍德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36例

    目的 探讨α1-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意义.方法 应用阿夫唑嗪3月,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致膀胱流出道梗阻(BOO)患者36例(治疗组),同类患者25例给予安慰剂治疗(对照组),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RV)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IPSS由治疗前(26.4±5.8)分降至治疗后(3.2±1.5)分,Qmax由治疗前(7.8±4.5)mL/s升至治疗后(23.8±4.7)mL/s,PRV由治疗前(75±43.8)mL降至治疗后(3.2±2.6)mL;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阿夫唑嗪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致BOO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慧敏;邓洁;王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金霉素眼膏联合粘贴手术巾敷贴预防全麻患者术中眼部并发症80例

    目的 减少脊柱外科全麻患者术后的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及细菌性结膜炎等并发症.方法 对160例脊柱外科全麻手术患者进行实验性研究,试验组80例患者应用盐酸金霉素眼膏联合粘贴手术巾敷贴保护双眼;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湿盐水纱布遮盖保护眼睛.结果 试验组手术后1例患者有双眼不良反应;对照组80例患者手术后9例有轻度的眼睑水肿、1例有细菌性结膜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脊柱外科全麻手术患者应用金霉素眼膏联合粘贴手术巾敷贴,能显著减少手术后患者眼部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喻晓芬;王峥;王琛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栓通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血栓通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血栓通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及骨科疾病的治疗.结论 血栓通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确切.

    作者:王忠全;丁卓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丹参酮对更年期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酮对更年期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更年期大鼠为模型,观察丹参酮对更年期大鼠子宫、卵巢、肾上腺脏器系数的影响,用放免试剂盒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结果 更年期大鼠经灌胃给予丹参酮后,提高了子宫、卵巢、肾上腺等脏器系数,提高了其降低的E2,降低了去卵巢大鼠升高的FSH和LH.结论 丹参酮对更年期大鼠的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木海鸥;孙忠敏;苏孝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常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5种常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3月某一日的住院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5种常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成本-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5种药物中,头孢呋辛钠是预防手术感染的佳选择,其次为克林霉素.结论 成本-效果分析有助于合理用药和控制用药成本.

    作者:孙惠娟;孙艳;张卫同;陈柏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复可托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43例

    目的 观察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复可托)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8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可托,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可托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有效而又易于被小儿接受的药物.

    作者:马爱钟;倪龙娟;杨素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介绍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42例住院患者给予东菱迪芙针治疗,首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第3,5天以5 BU或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总量不超过30 BU.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各项化验指标及有无出血现象,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基本治愈8例,显效19例,进步13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5.2%,显效率为64.3%.结论 在积极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吴舟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我院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ADR中,老年患者多,占总例数的35%(21例),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俸小平;官东秀;钟业超;冯祚臻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救必应胶囊中紫丁香苷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救必应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 mL/min,柱温30℃.结果 紫丁香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048 8~1.22 m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71%,RSD为1.66%(n=5).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救必应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维广;符素平;俞脉文;程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骨伤康颗粒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骨伤康颗粒中原儿茶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Xterra(R) RP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原儿茶醛进样量在0.34~3.4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8%,RSD为1.2%(n=6).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骨伤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丽云;李子鸿;刘东文;蒋春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