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军;潘秋燕;高栓生;陈伟民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恶性肿瘤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造成人力和社会资源的损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
作者:刘玉琴;宋仲玉;王晓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冬春季节兰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老年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状况.方法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对兰州地区3所三甲医院呼吸科年龄65岁或以上的318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法)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318例患者中有32例(32/318,10.1%)检测出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32例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有6例(6/32,18.8%)同时培养出致病细菌.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兰州地区冬春季节引起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部分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作者:张方;王嘉祺;马慧;邹凤梅;刘刚;魏莲花;魏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S1蛋白、HBV标志物及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31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8%;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9例,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分别为84.1%和75.4%;HBsAg和抗-HBc阳性者10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90.0%、80.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以HBV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3.0%(33/100)、81.0%(81/100),2者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9%(47/115)、73.0%(84/11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399,P<0.001);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作者:张俊;李亚琴;胡永芳;庞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情绪障碍)有着密切关系[1],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不同情绪障碍的情况报告如下,探讨其对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爱荣;崔裕祥;邓永东;任建功;张宏刚;宁英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从语文教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格素质培养.
作者:项元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分析当前国内护理教育的状况及面临的形势,结合学校实际,提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通过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精神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人文素养、实践技能强、国内外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国内外卫生市场需求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宋国华;王建国;陈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对低水平的C反应蛋白(CRP)的精确测定;是一种在急性炎症患者血液中出现的可结合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的蛋白质,由5个多肽链亚基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的盘形多聚体;是在炎症、组织损伤或感染时由肝脏产生的急性蛋白;是血液中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hs-CRP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AMI)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患者血中CRP和hs-CRP含量的变化,并进行观察用作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进凡;黄仕君;柳渊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要提高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制度管理、学生评教、干部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等综合计分,构建起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估系统,对形成稳定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作者:马骥;耿杰;勾丽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有RTI症状的就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 667名16~49岁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有关数据用SPSS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自觉症状出现率为67.1%,就医率为25.6%.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民族、妇女及其丈夫文化程度、妇女及其丈夫是否接受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卫生知识了解程度等.结论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有RTI症状的就医率低,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和男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杜蔚云;吕阳;张文辉;周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均已落后,制约了组织胚胎学学科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更新实验设备,这样实验室才能符合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作者:成林;朱如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要适应高职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就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培养一批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不仅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作者:苏庆伟;杜江;康大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是实现学校管理整体效益的基础.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直接的表现是班级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班级组织的进一步成熟,这正是学校管理育人的基本追求.班级的发展是贯穿学生在校受教育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它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现就构建班级的评价机制作些分析.
作者:奚树良;欧阳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提高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及DOTS策略的实施质量.方法强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开展大量的培训、督导、健康宣教等活动,通过患者发现、免费治疗、DOTS管理,对全州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结果2003年4月~2005年3月底,全州该项目共发现75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涂阳患者623例,复治涂阳患者133例,完成计划数的102.7%;涂阳新登记率为35/10万;发现的新发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到98%,复治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95%.结论经过全州的共同努力,项目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计划水平,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在全球基金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各项目单位结核病控制工作开展顺利.
作者:张小汉;王克俭;杨巧玲;忠格草;李淑红;王志强;王世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为进一步提高实习扩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从明确护生的法律身份和护理工作范围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何正确执行医嘱、规范书写护理记录5方面着手,强化护生实习前法律安全教育.
作者:李敏;代秀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优质课教学是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进行优质课评选,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措施,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就我校2001年和2003年连续2次在教师中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情况,谈谈对优质课评选的认识.笔者认为,通过优质课的评选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尤康;吴文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分支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1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髂内动脉靶分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结果3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CR3例,PR15例,SD10例,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8.1%(18/31);半年存活31例(100.0%),1年存活30例(96.8%),2年存活21例(67.7%),3年存活16例(51.6%).结论髂内动脉分支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杜富会;王文辉;王世杰;李雷;田晓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按照现代护理学的要求,高级护理人才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从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探索护理专科层次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具体方法是:(1)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2)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突出人才素质的综合性;(3)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4)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作者:孙雪洁;曲晓娟;刘福满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迅速完成显微镜操作是显微镜操作熟练程度的体现,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懂得显微镜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但往往还不能做到非常熟练.探讨要迅速完成显微镜操作所要做到的3件事:调节好显微镜的光线;调整好标本在载物台上的位置;调准焦距.只有做好这3件事,才能迅速完成显微镜操作.
作者:王坚毅;潘如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面向21世纪,高职护理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专业特色,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为适应社会需求增加社区教育、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使高职护理体系更加开放.
作者:洪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内科护理学引入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循证护理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与循证实践能力.
作者:张晓丹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