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丹参片中降香挥发油的鉴别研究

覃学谦;周吴萍

关键词:冠心丹参片, 降香油, 薄层色谱鉴别, 气质联用分析
摘要:目的 对冠心丹参片中降香油进行定性鉴别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再用气质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显示,冠心丹参片样品色谱中,在与降香油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分离出25个化学组分峰,鉴定出其中的10个化学成分并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 降香油的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含量为42.01%).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4-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并对2006年6月份来门诊诊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处方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 2005年门诊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与DDDs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148.8%和103.3%,2006年比2005年的均有所下降.连续两年增幅较大的是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结论 门诊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在门诊治疗抑郁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苟静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2002-2006年我院抗精神障碍类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焦虑症治疗药物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2-2006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2种抗精神障碍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其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精神障碍类药物用量逐年增长,其中抗抑郁症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增幅较大,与2002年相比,2006年用药金额分别增长了45.28%和73.14%.结论 DDDs排序变化表明,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将逐渐取代传统药物而占主导地位.

    作者:韦亚洁;谢明全;焦海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止痛清晕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止痛清晕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白芍、桂枝、红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白芍、桂枝、红花药材,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均无干扰,且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论 所建立的TLC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美善;韩映晨;崔龙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吴仪副总理强调提高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水平

    据新华社信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创新,抓住关键环节,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把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社区医疗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从政策层面上探讨社区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指出社区医疗纳入医疗保险、在社区医疗机构实行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及药品零差价等,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作者:赵志静;徐怀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山豆根与混用品山豆根的鉴别研究

    介绍通过药材性状的比较及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等,对山豆根及其混用品的鉴别,并准确区分二者,以利用药安全.

    作者:蒋万浪;姚丽佳;沈克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舒肝健胃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舒肝健胃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白芍、陈皮、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与结论 鉴定结果准确、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舒肝健胃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峰;杨秀峰;常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祛风止痛胶囊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祛风止痛(地肤子)胶囊制剂成型工艺.方法 确定加入辅料大量,选择处方,制备药粉,测定吸湿量百分率、休止角、堆密度.结果 根据临床剂量及胶囊的实际装量,加入大量的赋形剂可使制成的药粉符合胶囊装填要求.结论 制剂符合胶囊剂质量要求.

    作者:魏红;曾一兵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应予重视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管的一些措施建议.

    作者:李军;徐德铸;蔡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明目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明目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的黄芪、当归、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专属性强,HPLC法简便、准确,黄芪甲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2.232~44.26 μg,r=0.999 96,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31%(n=6).结论 本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明目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吕彬;张红松;杨月华;宋君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洛汀烟酸缓释片烟酸释放度的测定

    目的 建立洛汀烟酸缓释片中烟酸的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1 000 mL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考察释放曲线;释放度测定采用紫外法.结果 烟酸的释放符合一级释药方程,并与国外上市的同品种Advicor的烟酸释放度一致.结论 洛汀烟酸缓释片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Ⅹ D中关于缓释制剂的相关规定.

    作者:费勤志;柏俊;李珠婧;王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发展我国网上药店可借鉴德国经验

    目的 探索我国网上药店发展之路.方法 对德中网上药店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结果与结论 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借鉴德国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网上药店.

    作者:孟令全;连桂玉;周莹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黑龙江宝清西洋参佳采收期研究

    目的 了解黑龙江宝清西洋参生长状况,以确定佳采收期.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株龄西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结果 第4年的9月上中旬(9月5日至9月15日)采收的西洋参其折干率(产量)和人参皂苷含量同时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与5年株龄的西洋参处于高水平时无明显差别.结论 黑龙江宝清西洋参在第4年的9月上旬采收能同时兼顾产量和质量,为佳采收期.

    作者:陈红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也谈婴幼儿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探讨在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指出婴幼儿使用抗生素有其特殊性,必须掌握其用药特点,保证合理用药.

    作者:缪佳;董瑞华;曲滨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活血通脉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活血通脉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镜观察与TLC法对活血通脉胶囊进行定性鉴别,用凝血酶滴定法测定活血通脉胶囊的含量.在高温、高湿、强光3个影响因素下,从性状、水分、崩解时限、含量等方面考察活血通脉胶囊的稳定性.结果 该产品每1 g含抗凝血酶活性不低于16.0 U,在高温、高湿、强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检测方法可用于活血通脉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尚坦;郑怡;张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利培酮致不良反应概述

    目的 了解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告介绍的有关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结果 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较多,有涉及皮肤、神经、血液、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的29种不良反应.结论 在使用利培酮时应密切注意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作者:汪洋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药品实行通用名处方是一把双刃剑

    对药品实行通用名处方的利弊进行分析,认为此举是一把双刃剑,对解决药品价格虚高、治理医药商业贿赂,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根本的还是要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健全药品审批、生产、流通、管理机制抓起.

    作者:陈娜;张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表填写质量分析

    目的 促进医、药、护人员规范填写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方法 对收集到的139份ADR报告表的来源、报告类型、报告各填写项目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报告表整体填写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医务人员ADR报告表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作者:陈艳;齐金秋;王晓娟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肝动脉灌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两组,榄香烯乳+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灌注治疗组(治疗组)20例和5-FU+DDP治疗组12例(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毒副反应小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榄香烯乳疗效优、毒副作用小,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应用.

    作者:宋杰;许虹;唐家强;李兴;周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刺五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配伍情况分析

    目的 介绍刺五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的配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查询有关刺五加注射液与药物配伍方面的并加以整理、分析和综述.结果 总结了与多种药物配伍时的变化情况和存在的配伍禁忌.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可配伍使用,与其他药物配伍时要特别小心,尽量单独使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汤召峰;方垒;刘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