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清咽滴丸中苦参碱含量

李伟;杨玉果;管庆海

关键词:苦参碱, 六味清咽滴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六味清咽滴丸中苦参碱含量,建立六味清咽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YWG-NH2柱,流动相为用磷酸调节pH值为2的乙腈-无水乙醇-水(80∶10∶1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 制剂中苦参碱质量浓度在0.2~2.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RSD为1.91%.结论 HPLC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胃肠分溶丸肠溶衣制备工艺优化

    目的 优化中药胃肠分溶丸中肠溶衣制备工艺.方法 以丸剂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散时限为指标,对肠溶衣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较理想的工艺是用15%虫胶乙醇溶液包4层,包衣锅壁温度控制在45℃,每层干燥时间为20 min.结论 优化工艺产品质量稳定,且节约成本,减少原料消耗,缩短工时.

    作者:庄义修;李亚萍;林丽珊;章静波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略论白芍的炮制及功用

    白芍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因产地和炮制不同而功效各异.白芍可生用,也可文火炒制,还可用土、酒、醋等炒制.因此,熟悉白芍的炮制及其功用很有必要.

    作者:王小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芦荟的药理研究概况

    芦荟的药用价值已得到医药界的充分认可,而对其多方面的药理研究与它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局限性的矛盾至今仍未解决,如何将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使更多患者受益,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芦荟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和拮抗内毒素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作者:崔桅;娄建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苦参素的药学研究进展

    介绍苦参素的提取来源和物理化学性质,苦参素的制剂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理学研究、苦参素制剂与其他药物的临床联合应用研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张红梅;陈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吴仪副总理强调提高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水平

    据新华社信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创新,抓住关键环节,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把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发展我国网上药店可借鉴德国经验

    目的 探索我国网上药店发展之路.方法 对德中网上药店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结果与结论 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借鉴德国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网上药店.

    作者:孟令全;连桂玉;周莹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4-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并对2006年6月份来门诊诊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处方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 2005年门诊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与DDDs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148.8%和103.3%,2006年比2005年的均有所下降.连续两年增幅较大的是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结论 门诊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在门诊治疗抑郁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苟静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祛风止痛胶囊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祛风止痛(地肤子)胶囊制剂成型工艺.方法 确定加入辅料大量,选择处方,制备药粉,测定吸湿量百分率、休止角、堆密度.结果 根据临床剂量及胶囊的实际装量,加入大量的赋形剂可使制成的药粉符合胶囊装填要求.结论 制剂符合胶囊剂质量要求.

    作者:魏红;曾一兵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本药物政策的立法既必要也可行

    目的 为基本药物政策的立法提供必要性与可行性支持.方法 通过对基本药物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其立法的必要性;通过基本药物政策的法律基础及实施条件的分析,研究其可行性.结果与结论 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基本药物政策的立法工作,提升其法律地位.

    作者:曾雁冰;杨世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霉素栓中制霉素含量

    目的 建立制霉素栓中制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乙醚萃取栓剂基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04 nm波长处测定制霉素栓的含量.结果 制霉素质量浓度在10~200 U/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28%,RSD为1.38%.结论 所用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制霉素栓中制霉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富超;方宝霞;李开俊;朱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应予重视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管的一些措施建议.

    作者:李军;徐德铸;蔡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四逆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四逆颗粒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蒸馏法提取干姜中的挥发油,水提法提取其他药材药液,以薄层层析法作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 样品中甘草酸质量浓度在25~2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1.2%.结论 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王薇;覃贝;刘祖雄;匡长春;李强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报道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有关功能损害为主的不良反应占40.10%,其次以皮疹为主的不良反应占30.13%,过敏性休克、消化道反应各占6.85%,其他(血常规异常、高热等)占16.06%.结论 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时应考虑其不良反应,注意合理使用.

    作者:汤晟凌;周慧萍;刘云;王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肝动脉灌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两组,榄香烯乳+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灌注治疗组(治疗组)20例和5-FU+DDP治疗组12例(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毒副反应小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榄香烯乳疗效优、毒副作用小,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应用.

    作者:宋杰;许虹;唐家强;李兴;周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明目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明目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的黄芪、当归、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专属性强,HPLC法简便、准确,黄芪甲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2.232~44.26 μg,r=0.999 96,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31%(n=6).结论 本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明目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吕彬;张红松;杨月华;宋君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山豆根与混用品山豆根的鉴别研究

    介绍通过药材性状的比较及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等,对山豆根及其混用品的鉴别,并准确区分二者,以利用药安全.

    作者:蒋万浪;姚丽佳;沈克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我院胃肠类中成药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胃肠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5年胃肠类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和用量进行统计,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年销售金额、DDDs、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由于医院门诊量逐年增加,使中药房处方量大幅增加,药品用量明显上升,胃肠类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及DDDs呈上升趋势.结论 该院胃肠类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廉的胃肠类中成药在临床中占优势.

    作者:郑冰珊;林崇良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我院2004-2006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2006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该院钙通道阻滞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居前2位,代表药物为贝那普利和非洛地平;明达帕胺的用药金额与应用频率同步性良好.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品种较齐全,钙通道阻滞药和ACEI已成为临床用药金额大的2类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江启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利培酮致不良反应概述

    目的 了解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告介绍的有关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结果 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较多,有涉及皮肤、神经、血液、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的29种不良反应.结论 在使用利培酮时应密切注意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作者:汪洋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刺五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配伍情况分析

    目的 介绍刺五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的配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查询有关刺五加注射液与药物配伍方面的并加以整理、分析和综述.结果 总结了与多种药物配伍时的变化情况和存在的配伍禁忌.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可配伍使用,与其他药物配伍时要特别小心,尽量单独使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汤召峰;方垒;刘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